做《她們?yōu)槭裁床唤Y婚,?》的專題實屬偶然,但一切好像冥冥中注定,,8月底我媽來北京探望我,,起初我以為她就是來玩一周,沒想到落地第二天就開始催促我和家里人介紹過的相親對象見面,,還三番五次向我灌輸“女孩子做什么都不如嫁得好”的理論,,于是,我就邀請她參與了這次“不結婚”專題,,那段母女對話就這么誕生了,。
那次在家里的聊天并不如我們往常的爭吵激烈,但“你們這代太自私”這樣的話語我還是很少聽她當面提起,,那天,,她反復說了很多次,“可不就是自私嘛,,不結婚你對得起誰,?對得起自己么?對得起父母么?對得起社會和國家么,?”我聽得明白,,在母親的眼中,結婚生子才是一個女性人生的意義,,才是一個女人完整性的體現(xiàn),,才是女性在社會生存立足的根本,而我不僅無法認同她的思想,,甚至想憑借一己之力扭轉她的謬論,,當然最后還是自說自話,毫無收效,。
和我有相似經(jīng)歷的好朋友成了我們另一篇書信往來的采訪對象,。讀大學后,我們一年也未必見上一面,,這次深入交談,,我才從她零星的話語和情緒中感知到她的艱難處境。因為父母雙方親戚都在同一座城市,,她相親失敗時承受的壓力和指責是加倍且持續(xù)的,,當她最終再不愿去相親,她的父親也向我發(fā)問:“她自己又不去找,,只顧著一時的快活,,我不替她張羅相親,別人誰管你啊,,那我還能怎么辦,?”而我也只能在電話另一頭沉默,心想著,,因為選題操作的需要,,我才開始真正關注到朋友的痛苦,真是慚愧,。
當這些經(jīng)歷都被記錄成文字的時候,,我看到我的朋友因為追星和住家里沒交生活費被公號的讀者批評,稱不去相親自己又做不成獨立女性,,是典型的以自我為中心,,過于理想主義。我再次被這個沉重的話題壓得喘不過氣來,。
很多朋友向我和朋友發(fā)來慰問,,并嘗試出謀劃策,助力我們通過自己的方式擺脫這個困擾,,但是母親有些生氣,,她在微信上發(fā)來這樣的話,,“哎,結婚生子是困難的事,,就是要做困難的事才有豐富的人生,。也許人會被婚姻里的瑣事困住,可即便不結婚也會被其他東西困住,。最后,,到頭來,還是發(fā)現(xiàn)遵循俗世的活法最妥當,。所以家長才讓你們去相親啊,。”
其實,,誰不向往愛情的美好呢,,誰又會去抗拒愛的到來呢?如果讓我選擇最想獲得的能力,,我首先想到的是做一個會愛的人,,即使我明白愛也逃不過現(xiàn)實,但它能夠帶給人溫柔和希望,,抵擋住更多的無意義,。我當然也很渴望愛情。
只是,,因為快三十歲了就必須要去相親這個說法,,我無法茍同。相親是很多人收獲婚姻的方式,,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未嘗不可。但允許一部分接受不了父母安排相親的女性選擇不相親,,難道不是對一個人最起碼的尊重么,?
而把相親和獨立女性掛鉤更是另一層加碼的惡意。如果一個普通女人三四十歲還沒有結婚,,也不算事業(yè)有成,,難道她就不能做一個平常的女性了么,?
歸根結底,,不結婚、不相親就是自私的說法也是基于有人打破了他人固有的成見和遵循的既定規(guī)則,,不再符合傳統(tǒng)和主流,,而受到多數(shù)人的反對和攻擊的結果。
可是在這流變的社會中,,哪還有什么一成不變的道理和運行規(guī)律,,更何況戀愛與婚姻。將“自私”用在適齡卻還沒結婚的女性身上,簡單粗暴地將矛頭指向她們,,才是為了消除異見的自私行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