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張蕾? 發(fā)自東鄉(xiāng) ?實習記者? 江采欣?
圖? 韓龍
編輯? 周建平 [email protected]
?
?
38歲的馬努比幾次落座,又幾次站起來尋找水壺——為了給來訪的客人倒水,?!耙驗闁|鄉(xiāng)缺水,,客人來了,,他就要客人把水喝好了再走,”周圍有人解釋,。
東鄉(xiāng)縣位于甘肅中部西南面,,是全國唯一的以東鄉(xiāng)族為主體的少數民族自治縣。這里年降水量為200至500毫米,,年蒸發(fā)量則為1200至1500毫米,縣內千溝萬壑,,泉眼極少,,馬努比所在的龍泉鎮(zhèn)被干溝山環(huán)繞,周邊十多里地沒有泉,?!褒埲保@條寬約十多米的西南-東北向古泉曾是鎮(zhèn)上居民用水的唯一來源,,也是在泉眼邊生活238年的馬哈比布家12代人世代景仰的圣泉,。傳說龍泉為龍王眼淚所化,,久旱不淺,、久雨不溢,曾滋養(yǎng)無數東鄉(xiāng)族人,,雨后天晴,,更有彩虹發(fā)自泉內。
近年,,因自來水入戶,,周圍居民逐漸告別從龍泉挑水吃的生活。但有水不意味著貧困狀況全面改觀,。勞動力少,,技能缺乏,環(huán)境封閉,,教育觀念落后……貧困在許多家庭中數度循環(huán),。資料顯示,2018年東鄉(xiāng)貧困發(fā)生率達16.39%,,仍有9731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尚未脫貧,。不少東鄉(xiāng)年輕人外出打工,以此擺脫受困山間的命運,,但那些世居深山的村人——無力外出的老人,、孩童和無法離開家庭的勞動力支柱,成為深山最后一公里的遺留者。
馬努比與馬哈比布兩戶家庭正是這些遺留者的代表,。作為一家之主,,馬努比和馬哈比布都曾無數次問自己:大山深處的命運能否改變?在這片圣靈澤被的土地上,,東鄉(xiāng)族人是否能爭取更好的生活,?
?
頂梁柱
通往馬努比家的路上,推土機正在工作,。前幾天下了雨,,這條從臥妥村它子格社通往縣城的唯一一條土路有幾處塌出了深坑。車子行至推土機處就沒法前進了,,我們因此選擇步行一段路程,。
走到半路,遠遠看見馬努比和他拉羊的五座小卡車,。馬努比個子不高但身形彪悍,,有典型的東鄉(xiāng)人氣質:熱情、靦腆,,笑容可掬,。“你好你好,,”操著略帶鄉(xiāng)音的漢語,,他很快伸出手與我們握手交談。
“馬良一直對廣東念念不忘,,”馬努比高興地談起小兒子馬良,。今年暑假,作為東鄉(xiāng)縣貧困學生代表,,馬良剛剛參加在佛山舉辦的“陽光少年成長計劃”夏令營,,游覽城市景點,品嘗美食,,參觀國際學校,,和小伙伴一起義賣家鄉(xiāng)特產。能說會道的馬良成為義賣的“銷售冠軍”,,他一直引以為豪,,并夢想有朝一日成為真正的“大老板”。做父親的期望則很簡單:“他能出去見見世面就很好了,?!?/p>
馬良當時義賣的小火鍋“魚羊鮮”由東鄉(xiāng)特產東鄉(xiāng)羊和江西興國魚絲合制而成,東鄉(xiāng)羊也是馬良家的主要經濟來源,。馬努比領我們參觀他們家的羊,,在兩處用圍欄圈起的簡易羊舍內,,羊群齊刷刷低頭吃著草料,“他們家的羊主要喂的是自家種植的苜蓿,、玉米,、大豆,所以比飼料喂養(yǎng)的肉質更鮮美,?!北坦饒@東鄉(xiāng)縣扶貧項目組成員王鑒向我介紹,。
馬努比家一共七口人,,父親馬的奎,母親馬開麥,,妻子馬哈你佛,,兒子馬鵬、馬良,,以及剛滿兩歲的女兒馬冬蘭,。父母年事已高,母親馬開麥長期患胃病和風濕性關節(jié)炎,,行走不便,,幾個孩子年紀尚小,養(yǎng)家的任務自然落在馬努比一人身上,。
周邊的環(huán)境不宜小麥生長,,家里只種有玉米和土豆。玉米八畝地,,土豆四畝地,,莊稼種給自己吃,還有一部分作為羊的飼料,。沒有其他經濟來源,,羊舍里那一百多頭羊就成了家里的命根子,妻子馬哈你佛和馬努比一起打理田地,,但養(yǎng)羊是重活累活,,只能靠馬努比一人支撐。
馬哈比布與王鑒
“早晨五六點起床,,喂羊,,看看生病了沒有,操心得很,?!备忻啊⒎窝?,這些都是羊容易得的病,,羊群聚集又容易互相傳染,,馬努比必須時刻關注,檢查每只羊的進食情況,。從他父親馬的奎那代起,,家中就養(yǎng)羊,馬努比一直幫忙照料,。小時候,,兩個哥哥在外打工,馬努比年紀最小,,又沒有學上,,便在家放羊。
上世紀90年代,,剛滿16歲的馬努比跟大多數東鄉(xiāng)年輕人一樣,,來到臨夏的餐館打工,每個月掙200塊錢,,住在餐館里,。那段日子對馬努比而言“很難過”,也無法照顧家中老小,。干了兩三年時間,,馬努比回到臥妥村,考了駕照,,開始經營羊群養(yǎng)殖,。
“還是養(yǎng)羊好一些,不然吃不上好飯了,,”馬努比將家中羊舍稍作擴大,,羊群養(yǎng)殖數量也從最早的三四十只增加到一百多只。家中的勞動力越來越少,,需要用錢的地方則越來越多,。“養(yǎng)羊是臟活累活,,但這時候不能再怕臟怕累了,。老人們一天天老去,孩子們則在一天天長大,?!瘪R努比面色凝重。
?
羊圈
孩子們長大,,意味著支出增多,。馬努比的大兒子馬鵬今年15歲,再過一年就要高考,,若馬鵬考上大學,,還需要一大筆錢讀書,,馬努比為此憂心不已。
兩個孩子的表現也令他不安,,“愛玩,,不好好讀書”,父親默默承擔著家庭重任,,孩子卻沒有深刻地認識到,。在學習和照料家務之外的時間,馬良更愿意捧著手機玩幾局游戲,,或打開快手拍幾段“很帥”的短視頻,。
不善言辭的父親看到兒子們一邊享受著他童年時從未出現的學習資源,一邊卻信誓旦旦地宣稱“長大后要去餐館打工”,,只覺得內心五味雜陳:“他們不了解打工其實一點也不好,,不讀書只會像我一樣沒出息,?!?/p>
為了收羊,馬努比在武威市包下一個羊圈,,再將羊仔從武威拉回龍泉鎮(zhèn)臥妥村,。路途遙遠,馬努比每次都要在夜里開上六七個小時的車,,前后還要抓羊,、喂羊、卸羊,,異常辛苦,。兩三年前,馬努比帶著兩個兒子一起去武威收羊,,三個人在羊圈邊的小房子住了一個月,,此后馬鵬和馬良再沒敢跟去?!耙婚_始都覺得武威好玩,,但最后還是覺得太辛苦?!瘪R努比感到無奈,。
眼前,他唯一的心愿便是擴大羊圈,。羊圈擴大,,羊的養(yǎng)殖數量提升,周轉速度加快,,資金也能更快到位,。羊的活動空間增大,,便于跑動,消化通暢,,育肥也更容易,。如今,幾十平米的羊圈容納著一百多只羊,,空間太小,,剛出生的羊仔甚至容易被踩死。
馬努比在自家羊圈中
資金是最顯要的問題,。馬努比家現在每年日常支出兩三萬,,建新的羊圈又需要十幾萬元。沒有資金,,生活永遠是原地打轉,。銷售渠道也需要重新規(guī)劃,過去,,馬努比家的羊是散養(yǎng)散賣,,羊群拉到縣城里,哪家飯店需要就賣給哪家,,銷售規(guī)模始終無法擴大,。
2018年4月,碧桂園扶貧項目組進駐東鄉(xiāng),,在與龍泉學校對接過程中,,發(fā)現馬努比家養(yǎng)殖有大量優(yōu)質的東鄉(xiāng)羊。東鄉(xiāng)人家大多養(yǎng)羊,,但像馬努比家這樣擁有大量優(yōu)質羊的卻并不多,,“還是因為這家人勤勞、肯干,,羊都很干凈,,肉質也好?!蓖蹊b說,。
進駐東鄉(xiāng)以來,除政府協(xié)助貧困戶易地搬遷和兜底保障對象外,,碧桂園扶貧小組還通過種植養(yǎng)殖,、扶貧車間、餐飲勞務等致富途徑幫助貧困戶增加收入,。碧桂園東鄉(xiāng)縣扶貧小組負責人張韜介紹,,2018年,扶貧小組以每斤16元(毛重)的價格,,有針對性地收購了貧困戶養(yǎng)殖的共10515只東鄉(xiāng)羊,,鏈接貧困戶家庭9731名,,并給每只羊發(fā)放60元額外補貼。2018年雙十一,,通過啟動“消費扶貧月”,,舉辦“愛在東鄉(xiāng)”慈善晚宴,碧桂園成功預售出一萬只東鄉(xiāng)羊,,幫助東鄉(xiāng)縣羊養(yǎng)殖戶打開銷路,。在這次收購中,馬努比家一次性售出31只羊,,獲得收入共計33060元,,扣除成本,家中平均每人增收近一千元,,一解燃眉之急,。
“我們能做的就是通過賣羊來幫他們歸攏資金?!蓖蹊b解釋,。東鄉(xiāng)羊多為家庭養(yǎng)殖,,少食野草,因而沒有膻味,,但多年來只有東鄉(xiāng)人自產自銷。統(tǒng)一收購,,通過“碧鄉(xiāng)”等銷售平臺售出,這為東鄉(xiāng)羊提供了更廣闊的市場,。一方面,,貧困戶家庭利用政府“155工程”產業(yè)增收工程補貼資金,;另一方面,羊的銷量增加,,資金周轉加快,也使貧困戶擴大生產成為可能,。
經過幾個月生長,,馬努比家2019年3月誕下的羊仔很快又可以在10月收購售出,。望著滿滿當當的羊圈,,王鑒既高興又憂心,,“羊舍的確需要擴大,不然新出生的羊又會沒有地方安置,?!?/p>
?
龍王的眼淚
在龍泉鎮(zhèn)的另一頭,兩棵古榆樹守護著馬哈比布家南北兩側的大門,。
“我們這個房子建了238年,,就跟這兩棵樹一樣大,”馬哈比布熱情地帶領我們參觀,,他指指不遠處的谷堆,,“你看那邊有4000斤麥子,夠我們吃兩年的,。”
57歲的馬哈比布瘦而高,,臉上洋溢著快樂,。他早上剛拿到兒子馬胡夫寄來的5000元,。與擔心家庭經濟狀況的馬努比不同,馬哈比布已經一只腳跨出了貧困,。他的三個兒子都在外務工,小兒子馬胡夫去年開始在廈門經營餐館,,每月收入近萬元,。馬哈比布把那5000塊錢徑直揣在胸口,每次說話時便用力拍拍胸脯,,“你看,兒子寄給我的,!”
馬哈比布家的房子位于龍泉鎮(zhèn)坪莊村紅寺溝內的一個自然村,,村子處于一條南北走向山溝的半山臺地上,,東面臨溝,西面靠山,。238年前,,馬哈比布祖上因家中兄弟繁多,家境困難,,入贅紅寺溝成為上門女婿,至今已歷12輩,,后代繁衍達兩百多家。
這座房子正是入贅后所建,,大門和北房均裝飾有東鄉(xiāng)族特色的精美木雕,。房子就在龍泉不遠處,泉水滋養(yǎng)著馬哈比布祖輩12代人,。馬哈比布心懷感激,但他對這片土地的情感使他無法邁出離開的腳步,。紅寺溝自然村內原有的二十多戶村民,多數已整體搬遷至自然條件較好的龍泉鎮(zhèn)新農村安置區(qū),,馬哈比布一家成為了最后的留守者,。除了祖上的古民居,馬哈比布在這里還擁有種植著土豆,、玉米,、小麥的總共13畝地,離開這里,,也意味著將失去這片賴以生存的土地,,馬哈比布不免猶豫。
門口,連接著外界與山溝中這戶民居的是一條近三公里長的土路,,這是馬哈比布需要走出的最后三公里。土路曲折蜿蜒,,同通往馬努比家的路一樣,,這里也因為下雨而多處塌陷,。“上次來的時候,,我在那個崖上種了一棵樹,現在連崖帶樹都塌沒了,。”王鑒指指路邊不遠處,。入戶摸排后,,碧桂園東鄉(xiāng)縣扶貧小組組織了兩次修路,,用推土機把路鏟平,但每次一下雨,,路又變回原樣,這令王鑒感到有些受挫,。
修路無疑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馬哈比布家的異地搬遷計劃還是列入了日程,。和門前的路一樣,,馬哈比布的古民居背后是土墻,大雨一來,,整面墻會像紙片一樣倒下,加固房屋也成為他的當務之急,。修磚墻需要幾萬塊錢,馬哈比布家親戚眾多,,婚嫁,、節(jié)日都需要大筆支出,“小兒子掙的錢剛用來還結婚欠下的二十多萬婚債,,三十多戶親戚,每次有人娶媳婦還需要800到2000塊錢”,,對經濟狀況,,馬哈比布還是有些擔憂,。
如今父親年近花甲,,兒子不愿再讓馬哈比布干太多養(yǎng)羊的重活累活,,唯一的增收渠道便只有指望地里的莊稼,。“因為氣候高寒,,東鄉(xiāng)的土豆生長期長,,在地里積攢的能量多,因此品質也好,?!睆堩w向我介紹,。2019年,扶貧小組又為馬哈比布這樣的貧困戶家庭,,每戶提供300斤土豆籽種。這些籽種來自甘肅農科院,,是新研制的更適合高寒及干旱地帶生長的土豆品種,四袋籽種,,能種將近兩畝地,,一畝地預計產量在3000至5000斤,,“產量更高,品質更穩(wěn)定,,也不會再像去年的老品種一樣,,容易被雨水泡爛。”
2019年,,扶貧小組還將對東鄉(xiāng)居民家中的土豆進行收購,馬哈比布家也進入候選之列,,他感到高興。在地里干活的間隙,,馬哈比布時常會拿出兒子的舊手機拍照,照片上,,一道彩虹架設在龍泉流經的土地上,?!澳鞘驱埲埻醯难蹨I來的,,好地方?!瘪R哈比布用斷斷續(xù)續(xù)的漢語說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