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的最后一天,,著名社會學家、新馬克思主義代表人物,、世界體系理論奠基人伊曼紐爾·沃勒斯坦在美國逝世,。
同為世界體系理論研究者的友人雷格·卡爾霍恩在推特上發(fā)布了這一消息,“安息吧,,伊曼紐爾·沃勒斯坦,,我們這個時代杰出的知識分子,一個為正義奉獻終身的社會學理論家,,一個在陰暗的世態(tài)里仍心懷希望與溫暖的人,,我的摯友?!眱扇嗽c幾位社會學家共同撰寫了《資本主義還有未來嗎,?》一書,沃勒斯坦在書中認為,,當前的世界體系將面臨結構性危機,,資本家或許再也無法從資本主義中獲利。
社會學界有經典的現(xiàn)代化理論和依附理論,,前者認為貧窮國家終會發(fā)展變革而完成現(xiàn)代化,,依附理論則相信貧窮國家會一直被富裕國家剝削。沃勒斯坦的思想就根植于后者,,他根據(jù)16世紀以降的殖民化歷史提出了“資本主義世界經濟”模型,,將世界描述為“核心-半邊緣-邊緣”格局,高收入國家為世界經濟的“核心”,,中等收入國家為“半邊緣”,,低收入國家則為“邊緣”,在不平等的貿易模式下,,利潤往往不斷匯聚于核心,,社會主義國家也被卷入其中,但資本主義在耗盡擴張的空間后,這種體系會因自身矛盾走向滅亡,。
在壓力與混亂狀態(tài)中,,新的體系將會出現(xiàn)。至于它是更好還是更壞,,沃勒斯坦態(tài)度模糊?,F(xiàn)在全球正處于結構性危機中,我們正在見證資本主義的最后時刻,。不過,,對這位左翼學者的批評也不少,典型觀點是,,世界經濟并非一場零和游戲,,此外還有文化和政治體制等因素的作用。
這些思想,,當然也是時代與個人境遇結合的產物,。1930年,沃勒斯坦出生于美國紐約,,這是左派激進思想的前沿陣地,。從學士、碩士到博士,,他的整個求學生涯都在哥倫比亞大學度過,,之后留校任教。在學術生涯早期,,他關注非洲國家的政治與社會議題,,發(fā)現(xiàn)非洲在殖民地時期和獨立后都是龐大世界體系的一部分,不能孤立地研究,,由此開始了對傳統(tǒng)社會科學理論的反思,。他也積極參與美國的政治運動,1971年,,因為支持哥倫比亞大學學生反對越戰(zhàn)和反種族歧視的抗議活動,,他被迫辭職。后來,,他輾轉任教于其他大學,,議題視野更廣,歷史跨度更長,,陸續(xù)寫就《現(xiàn)代世界體系》《地緣政治和地緣文化》《自由主義之后》《大變局》等一系列代表作,。
對沃勒斯坦而言,真正推進世界的知識不能離開政治實踐,,必須同時進行,,他一直期盼著一個更加平等的世界體系,“世界體系分析學說,,它不是一個理論,而是對我們忽視的那些問題的抗議,。”
89歲,,仿佛明了自己時日無多,,在2019年7月1日,他寫下第五百篇評論《這是結束,,也是開始》,,將其作為封筆之作,留下一個開放式的結尾,,“這個世界可能會變得更壞,或者未必,,我在過去曾提到過,最關鍵的斗爭就是階級斗爭,,我所定義的階級是一個更廣泛的概念,,未來的人們能夠做的是和自己斗爭,這樣才能讓真正的變革發(fā)生,?!?/p>
最近二十年來,,他也一直在關注東亞崛起為新體系帶來的可能,。在《現(xiàn)代世界體系》第四卷序言的最后,沃勒斯坦曾坦言,,如果天假以年,,他計劃寫第五卷和第六卷,主題會聚焦資本主義世界經濟的結構性危機,,年代終止于21世紀中期,,如2050年,“我感覺,,到那時我們將處于一種全新的情勢中。現(xiàn)代世界體系將見證它自身的終結,,讓位于一個或多個迄今尚不為人知,、也不可能知的后繼體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