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我也沒想去討好誰,。更多的其實是為了啟迪,為了教化,。 ”
J·D·塞林格曾在小說中看似不經(jīng)意地寫過這么一筆,。
1951年,塞林格發(fā)表了他最負盛名的作品《麥田里的守望者》,,后又相繼出版《九故事》和以格拉斯家族為主角的《弗蘭尼與祖伊》,、《抬高房梁,木匠們,;西摩:小傳》,。它們大都以早熟的青少年為描寫對象。
1965年之后,,塞林格沒有出版新作,,但他仍影響了全球不計其數(shù)的年輕人。
“13歲時我第一次讀到《麥田里的守望者》,,自那以后,,我一直都對人說,那是我最愛的書,?!保ū葼枴どw茨)
“塞林格不負眾望,從小說第一句開始就讓你無比輕松,?!保ㄎ榈稀ぐ瑐悾?/p>
“塞林格讓我感到溫暖,”作為塞林格的擁躉,,日本作家村上春樹擔任了《麥田里的守望者》和《弗蘭妮與祖伊》的日語版翻譯,。
中國作家蘇童也癡迷塞林格,“也許是那種青春啟迪和自由舒暢的語感深深地感染了我,它直接滲入我的心靈和精神,?!?/p>
時至今日,《麥田里的守望者》已在全球售出6000萬冊,?!稌r代》周刊評論,如果有某樣東西將《麥田里的守望者》與它的年代聯(lián)系起來,,那就是16歲的霍爾頓(或許是他的創(chuàng)造者塞林格)的終極譴責:偽君子,。這個詞周圍有一整套曖昧的倫理體系,而霍爾頓就是這套體系的哲學創(chuàng)始人,。
精裝第一版《麥田里的守望者》
少年霍爾頓的憤怒,、迷惘與狂喜,跨越了時空,,引起一代又一代年輕人的共鳴,。今年恰逢塞林格百年誕辰,守望青春的讀者們再次向這位謎一般的美國文學巨匠投去關注目光,,盡管,,生前他是如此拒絕公眾與媒體。
?
?
“霍爾頓”
你要是真的想聽我聊,,首先想知道的,,大概就是我在哪兒出生,我糟糕的童年是怎么過來的,,我爸媽在我出生前是干嗎的,,還有什么大衛(wèi)·科波菲爾故事式的屁話,,可是說實話,,那些我都不想說。(《麥田里的守望者》)
事實上,,塞林格本人可沒有什么糟糕的童年,,他兒時的生活波瀾不驚,據(jù)說他跟母親特別親,,父母和姐姐都昵稱他為桑尼(Sonny,,“小寶”)。外人印象中,,這孩子“不茍言笑”,、“彬彬有禮”,很喜歡一個人走很遠的路,。
“當塞林格還是個小孩子時,,他在一些公共建筑的臺階上玩耍,連外地人都能馬上認出這些建筑,但是他從來不知道它們的名字,?!薄都~約客》編輯、塞林格好友威廉·麥克斯威爾(William Maxwell)曾在一篇文章中寫道,,“和很多紐約人一樣,,瑪希(Macy’s)和吉姆貝爾(Gimbel’s)兩個大百貨公司對于兒時的塞林格來說是有著‘神圣意味’的地標?!?/p>
1919年1月1日,,杰羅米·大衛(wèi)·塞林格(Jerome David Salinger)出生在紐約一個猶太商人之家。塞林格的祖父是個行醫(yī)的猶太拉比,,他的父親索爾·塞林格在一家進口歐洲奶酪和肉類的公司工作,,他的母親瑪麗·吉里奇(Marie Jillich)來自愛爾蘭的天主教家庭,為了嫁給索爾,,她將頗具天主教意味的名字“瑪麗”改成了聽上去有點猶太味的“米利亞姆”(Miriam),。
塞林格少年時代在幾所預科學校學習,后又到一所軍事學院寄宿,。人們猜測,,《麥田里的守望者》中很多描寫都以此為背景。
1930年夏,,塞林格參加了緬因州哈里森的威格華姆夏令營,,當年他11歲,網(wǎng)球打得不錯,,還參加了夏令營里的戲劇排演,,被投票選為營會的“最受歡迎男演員”。兩年后,,父親將他從公立學校接出,,安排去參加麥克伯尼中學的面試,那是位于紐約西64街一所收費高昂且很難進入的私立學校,。當面試官問塞林格對什么科目感興趣時,,這個心不在焉、自以為是的少年“輕率無禮”地答道:戲劇和熱帶魚,。
杰羅姆·大衛(wèi)·塞林格2010年1月27日在位于美國新罕布什爾州的家中去世,,享年91歲
塞林格確實對戲劇感興趣,在麥克伯尼,,他讀書成績平平,,對學習既缺乏熱情又不用功,但他參加不少課外活動:為校報當記者,,在擊劍隊當領隊,,還參演了學校的兩出戲劇,,每次還都是反串女角。
同校好友記憶中,,塞林格有種“做不合常規(guī)之事”的渴望,,他喜歡獨來獨往,能花上多得不正常的時間一個人待著,?!坝袔讉€小時,他家里沒人知道他在哪兒或在干什么,,他只是在吃飯時出現(xiàn),。他是個不錯的男孩,但是那種當你想叫他打撲克時卻不會參加的人,?!?/p>
塞林格渴望當演員,但父親希望他繼承家族生意,,甚至竭力反對他在預科學校里登臺演出,。1934年春,學習成績差強人意的塞林格離開了麥克伯尼,,校務人員在他的成績單上寫下這么一小段:“性格:他在我們這兒的最后一年(青春期)受到了沉重打擊,。能力:夠用。勤奮:不知此詞為何,?!?/p>
為了嚴加管教,父親又將他送去以調(diào)教少年聞名的福治谷私立準軍事學校(Valley Forge Military Academy),。在那里,,塞林格的生活發(fā)生了轉(zhuǎn)機,除了是第一班和B連隊一員之外,,他還加入了合唱,、航空、法語,、戲劇等多個俱樂部,,并被指定為學校年鑒《交叉軍刀》的文學編輯,。人們發(fā)現(xiàn),,在軍校的年鑒上,塞林格不僅簽了自己的名字,,同時還簽下他在各個戲劇里的角色的名字,,可見他很想成為一個演員。
在福治谷,,塞林格一下子成長了許多,,他告訴家人和朋友們,,“杰羅米”和“大衛(wèi)”這樣的名字太幼稚,他決定改名為杰瑞(Jerry),。關于名字,,傳記電影《麥田里的反叛者》(2017)中還有個細節(jié):當被問及名字縮寫J·D時,塞林格曾挑釁地甩出個重詞——Juvenile Delinquent(少年犯),。
“杰瑞的話語中總是暗含著對他人及學校那些必須遵守的無聊條規(guī)的諷刺,。”據(jù)塞林格在軍校的室友及好友理查德·崗德(Richard Gonder)回憶,,“那時在學校里軍事管理嚴格——6點起床,,沒完沒了的集合,吃飯,、上課都是按鐘點的,,10點熄燈。杰瑞用盡辦法避免被提拔,,他認為那是孩子氣和荒謬的,,他對討厭的人愛說一句話,‘你真是人中龍鳳??!’他這么說的意思當然是,‘你真是個狗娘養(yǎng)的,!’”
在軍校室友印象中,,塞林格有著極強的幽默感,也比其他人更有深度,;他當時身材還沒開始往上躥,,但在思想上已老于世故。最重要的是,,在福治谷,,塞林格開始嘗試一項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夜間,在床上的被窩里,,借助手電筒,,他開始寫小說。后來漸漸發(fā)展成:無論何時何地,,能寫就寫,。
在學業(yè)上,塞林格依舊平平無奇,,他曾進入紐約大學主修特殊教育,,但沒多久又放棄、離校,。18歲時,,他被父親派到歐洲,,在維也納學習進口干酪、火腿的業(yè)務,,但他的興趣顯然在歐洲藝術上,。納粹統(tǒng)治奧地利前,塞林格離開了歐洲,?;氐矫绹线^兩所大學,,但均未畢業(yè),。在哥倫比亞大學夜校部就讀期間,塞林格的寫作才華被良師發(fā)掘,,他發(fā)表了數(shù)篇短篇小說,,但他投稿《紐約客》的作品幾乎全被退稿。
1941年,,21歲的塞林格愛上了劇作家尤金·奧尼爾的千金烏娜·奧尼爾(Oona O’Neill),。16歲的烏娜嬌美靈氣,這個在鸛鳥俱樂部喝著牛奶的少女堪稱吸引天才的尤物,,16至18歲之間,,她先后約會交往過三個男人:彼得·阿諾(Peter Arno,《紐約客》漫畫家),、奧森·威爾斯(Orson Welles,,著名導演、演員)以及當時尚未成名的塞林格,。二戰(zhàn)爆發(fā)后,,塞林格應征入伍,但在歐洲戰(zhàn)場上,,他一直給烏娜寫信,,并向戰(zhàn)友們炫耀過自己這位女友,直至后來在報上看到了烏娜的婚訊:18歲的她嫁給了足夠當她父親的54歲的卓別林,。
無數(shù)次退稿,、絕望的愛戀……人們猜想,這些“他媽的”生活引發(fā)的怒氣被塞林格寫進了小說,,羅伯特·伯恩的詩歌《穿越麥田》中彌漫的無助感被塞林格融進了少年“霍爾頓”的人生,,成為一代年輕人的心靈寫照。
美國作家菲利普·羅斯寫道:年輕人對塞林格作品的熱愛表明,,塞林格比其他任何作家都更融于時代,,他的作品始終指向這個時代與個人心靈之間的纏斗。
人們曾將《麥田里的守望者》和《少年維特的煩惱》并論,。據(jù)說,,維特曾引發(fā)歐洲年輕人的自殺風潮,那么霍爾頓呢,?舉個極端例子:1980年,,查普曼槍殺了披頭士主唱約翰·列儂。他在警車里說,,他這樣做的原因可以在《麥田里的守望者》中找到,。這并非孤案,刺殺里根總統(tǒng)的青年房里也放著這本小書,,槍殺女演員麗貝卡·謝佛的粉絲作案時又懷揣著它……
美國社會學家大衛(wèi)·雷斯曼說,,每個校園都有霍爾頓式的孤獨人群——他們是那些在12月一定穿著雨衣的人,忠實地扮演著霍爾頓的角色,。
?
“西摩”
塞林格在二戰(zhàn)爆發(fā)后參軍,。此時他已開始寫作?!爸灰矣袝r間,,只要我能找到一個空著的戰(zhàn)壕,我都一直在寫,?!?/p>
他開著吉普的時候也帶著一臺便攜式打字機,在他所處區(qū)域遭遇襲擊時,,他還蜷縮在桌子底下飛快地打字,。據(jù)其戰(zhàn)友保羅·菲茨杰拉德(Paul Fitzgerald)之子約翰回憶:21歲的保羅和25歲的塞林格同在C.I.C(Counter Intelligence Core)情報核心部門工作。在美國公共電視網(wǎng)2014年拍攝的紀錄片《塞林格》中,,約翰取出一張塞林格和他父親保羅及另兩位戰(zhàn)士的合影,,“他們自稱‘四個火槍手’,通信維持了近半個世紀,,可見彼此情誼深厚,。我父親曾說,另外兩個‘火槍手’經(jīng)常沒時間做任何事,,因為他們不得不停下來,,讓塞林格坐在路邊寫他的小說,而我父親唯一一張塞林格的照片,,就是他在寫《麥田里的守望者》,。”
塞林格參加過諾曼底登陸與猶他海灘戰(zhàn)役,,后又從事戰(zhàn)時反間諜工作,。諾曼底登陸時,大部分士兵才十九二十歲,,25歲的塞林格已算是個老人,,他親歷了無數(shù)可怖的空投,,看見過人的尸體被炸飛到空中……“親愛的上帝,生活是地獄”,,塞林格曾在《為艾斯美而寫——有愛也有污穢》中發(fā)出怒嚎,。
殘酷的戰(zhàn)爭給塞林格留下精神創(chuàng)傷,他曾主動要求住院治療,。這期間,,他也去巴黎拜訪過海明威,后者對他的才華大加贊賞,。塞林格曾與一位法國醫(yī)生結(jié)婚,,但不久就離了。據(jù)說,,這位法國女子受過作為情報員的塞林格的審訊,。
1946年,塞林格離開軍隊專事寫作,。1948年,,遭受多次退稿后,塞林格備受好評的短篇《抓香蕉魚最好的日子》在《紐約客》上發(fā)表,,此后他又在該刊上發(fā)表了多篇作品,。在《紐約客》編輯部內(nèi)部,編輯們曾討論過“香蕉魚”——這個塞林格自創(chuàng)的詞匯應該印成一個詞(bananafish)還是兩個詞(banana fish),,塞林格寫信告訴編輯應該印成一個詞——因為那樣看起來更無意義些,。
《抓香蕉魚最好的日子》是個令人心驚的故事,盡管前面讀來那么溫和明媚,,這個短篇的成功,,在于它把握了一個士兵因為戰(zhàn)爭受到精神創(chuàng)傷而無法繼續(xù)應付正常社會生活時的極端狀況。故事的講述者是一個敏感復雜的年輕人西摩·格拉斯(Seymour Glass),,經(jīng)歷過戰(zhàn)爭的他有著常人無法理解的痛苦,,最終選擇以自殺結(jié)束了年僅30歲的生命。
從英文文法來看,,塞林格為這個人名賦予了深意——Seymour發(fā)音酷似see more(看得更多),,Glass玻璃又給人一種隔絕在外卻看得很透徹的觀感,這與塞林格本人的性格特征多少也吻合,。
自1951年《麥田里的守望者》出版大獲成功后,,塞林格又出版了短篇集《九故事》,書中收錄了他在《紐約客》上發(fā)表的九個短篇,,每個故事自成一體又互相關照,,故事中有純真絕望的青年、有早慧困惑的兒童、有奮力融入孩子內(nèi)心的母親……塞林格用平靜克制卻又攝人心魄的語言勾畫美善在現(xiàn)實中的困境,,道出了人生真相與尋求解脫的重要性,,堪稱美國文學藝術典范。
“我深愛虛構(gòu)格拉斯家族的故事,,我一生大多數(shù)時光都在守候它們,?!比指?961年時說,。在他塑造的龐大而古怪的格拉斯家族中,七個孩子全都是天才,,接受過宗教神秘學思想,,但成年后又總與社會格格不入,尤其是長兄西摩的自殺,,傷感而頗具諷喻意味,。
塞林格在賦予格拉斯天才家族以超群智慧時,也讓他們承受著看清世界與之不斷摩擦的痛苦,。這個大家族的整個命運還沒有敘述完成,,但它已成為人們難以忘卻的美國家族傳奇。
美國作家約翰·厄普代克曾說,,塞林格對格拉斯家族的愛甚至超過了上帝,。無論如何,格拉斯家族多少搶占了塞林格對真實家庭生活的注意力,。
1955年,,34歲的塞林格迎娶19歲的克萊爾·道格拉斯(Claire Douglas),許多評論家認為,,克萊爾曾是塞林格創(chuàng)作小說《弗蘭妮》的靈感來源,。婚后不久他們便生下女兒瑪格麗特·塞林格(Margaret Salinger),,五年后,,克萊爾又生下了兒子馬特·塞林格(Matt Salinger)。
由于塞林格在寫作時堅決不受打攪,,他給幼年的瑪格麗特留下了冷漠自私的父親形象,。“沒人說‘別談這個’,,一個小孩能感受到那些家人都避而不談的‘房間里的大象’(俚語:指視而不見,、讓人不舒服的情況)”。
2000年,,瑪格麗特未經(jīng)父親允許出版了回憶錄《夢幻守望者:我的父親塞林格》,,書中她透露了塞林格一系列怪癖,包括:禪宗、吠檀多印度教,、基督教科學和針灸等,。她說他喝自己的尿,在倭格昂盒子(心理學家威廉·賴希發(fā)明的一種電話棚大小的六面盒子,,盒子里面是金屬,,外面是木質(zhì),病人坐在盒子里可以吸收集中起來的倭格昂能放射以治療疾?。├镆蛔褪菐讉€小時,。
塞林格的兒子馬特對以上描述的真實性予以否認?!拔覍Ω赣H的印象跟我姐姐很不一樣,,我為她感到遺憾。她寫這本書時偷偷摸摸的,,我媽媽問她為什么需要照片,,她的理由也是編造的。不過這些都是往事了,,我現(xiàn)在也祝福她,。”
在馬特眼中,,塞林格是個有趣,、幽默且富有愛心的父親,“他喜歡和孩子對話,,也關心我的學習,,他會問我學校里的老師有沒有智慧,我知道他是真正關愛我的”,,但馬特也表示,,“慶幸的是,我不像父親那么憤世嫉俗,?!?/p>
?
“艾斯美”
“我們別管它。我們不理它,,”年輕人說,,“兩個‘狗不理’?!彼プ∥鞅葼柕哪_踝往下一按,,再往前一推。橡皮筏從浪尖上劃了過去,。水浸濕了西比爾金色的頭發(fā),,但是她的尖叫充滿了歡樂。(《抓香蕉魚最好的日子》)
?
1949年,14歲的簡·米勒(Jean Miller)在佛羅里達戴托納海灘遇見了30歲的塞林格,,2014年,,簡回憶了他與塞林格的相遇和交往。
“在戴托納海灘邊上的喜來登酒店,,我坐在擁擠的泳池邊上,,當時正在閱讀《呼嘯山莊》,這個男人就坐我旁邊,,突然問道,,希斯克里夫(《呼嘯山莊》主人公)怎樣?然后我轉(zhuǎn)過身,,對他說,,你的希斯克里夫是憂慮的,、困擾的,。他當時正穿著一件白浴袍,雙腿也很白,,看上去一點也不像這個池子里的人,。”
“他的思緒輕輕掠過不同話題,,他跟我說他是個作家,,出版過作品,他說這是最好的成就,。我們在那里坐了好一會兒,,然后他終于問我多大了,我說我14歲,。我清楚地記得他做了個鬼臉,,他說他30了,還特意強調(diào)1月1號生日,,所以某種程度上說,,那時他剛到30歲?!?/p>
接下來十多天,,塞林格邀請簡午后一起去海灘散步,他護送著這個女孩,,慢悠悠地踱到碼頭,。“他的左肩永遠在我身后向著我,,塞林格傾聽的樣子就好像你是全世界最重要的人一樣,,而且他確實想了解我的家庭、學校、我在玩什么游戲,、讀什么書,,他想知道我是否相信上帝、是否想當個女演員……他想知道我的一切,。我們一起走到碼頭邊上坐下來吃雪糕,,或者喂海鷗吃爆米花,我會在海灘上滾鐵環(huán),,在海里玩水上足球,,塞林格正喜歡這個,我就像他共進早餐的朋友,,那是一段極美好的時光,。”
這個14歲的女孩給塞林格帶去了溫暖,,那些個閃光的日子,,多多少少驅(qū)散了戰(zhàn)爭留給他的陰影?!白詈笠惶?,他問我可不可以寫我,我說當然沒問題,,他說‘我想和你吻別,,但你知道我不能’,然后他追到我母親那兒,,非常認真地說:我打算娶你的女兒,。”
簡和塞林格的交誼長達五年,?!?954年我在讀大學,他帶我到紐約呆了一晚上,,我們?nèi)≡?,去‘藍天使’酒吧,還記得有次在高速公路上駕駛,,我看著華盛頓大橋,,覺得太美了!然后他大笑起來:簡,,你得學會別把顯而易見的事情說出來,。我想,好吧,,你知道,,他是對的,。”
“我那時年輕,,這個極有魅力的男人似乎喜歡我,,他在信里為自己是‘你相處過的最不浪漫的男人’感到抱歉,他還說,,他會一直寫一直寫,,直到他跳進湖里,而我會離去找個沒那么神經(jīng)質(zhì)的男人,,但一會過后他又追上來……我們在紐約一起散步,、聊天、共進晚餐,、在壁爐旁看電視,、還一起跳舞……但塞林格從沒往身體接觸的趨勢發(fā)展,他始終記得我在海灘上純真的樣子,,而我才是改變這層關系的人:我們一起坐在出租車后座上,,我主動親了他,不久后我們上床了,,我告訴他我是個處女,,但他不喜歡那樣,我猜他感到了壓力……第二天我們飛往不同目的地,,不知怎的他航班取消了,然后我開始笑,,我挺高興,,這樣我們就能共度下午的時光,尤其是昨晚做愛之后,,但我看到他拉下臉來,,那是一種受到驚嚇和傷害的表情,看來糟透了,。忽然間我覺得他看我的視角和之前完全不一樣了,,我的航班沒延誤,他急急地把我送上飛機,,我知道(這段關系)結(jié)束了,。”
正如塞林格在其經(jīng)典短篇《為艾斯美而寫——有愛也有污穢》中所寫,,告別早熟女孩艾斯美那一刻,,他的心里“既悵然若失又茫然不已”,類似故事在作家的生命中上演過不止一次,。
塞林格的女兒瑪格麗特表示:“他生命中一系列非常年輕的女性其實是他自身愿望的投射,,或是他創(chuàng)造出來的角色,,因為未經(jīng)世事時,你感到迷茫,、不安全,,很容易成為別人希望你成為的人?!?/p>
塞林格昔日的情人喬伊斯·梅納德(Joyce Maynard)曾出版過回憶錄,。18歲時她在《紐約時報》上發(fā)表了一篇文章,引起不小反響,,由此收到53歲的塞林格的來信,,兩人墜入情網(wǎng)?!拔耶敃r在尋找一個圣人,、智者,尋找生命的意義,,而和塞林格在一起,,我找到了,但從搬進他家那刻起,,我能做的很有限,。”
1999年5月14日,,舊金山,,塞林格昔日的情人喬伊斯·梅納德
喬伊斯在《我曾是塞林格的情人》中爆料,塞林格控制欲極強,,性方面也很霸道,。他對自己的健康非常在意,飲食極挑剔,,早餐只吃冷凍青豌豆,,“不煮,但把溫水倒進去”,,晚餐則是半熟的羊肉漢堡,。
“我們還一起冥想,至少他會冥想,,而我會努力嘗試,,但我的思緒一直在這世界游走……寫作時,他會套上帆布連衣褲,,穿著士兵一樣的制服寫作,。他坐在高腳凳上,在很高的桌子前敲打一臺老式打字機,,發(fā)出咔噠咔噠的聲音,?!?/p>
“每天我都會聽到很多咔噠咔噠的敲字聲,他的床邊有個空間,,里頭是保險箱,,那里有厚厚兩疊稿紙。他給我看過一個東西,,可能是關于格拉斯家族的檔案,,在他的世界里,他們就和現(xiàn)實世界里的親人一樣,,他呵護著那些人物角色,,好比他們就是他的孩子?!?/p>
“我覺得杰瑞沉迷于一種對純真的幻想,,而我倆都不可能維持這種幻想太久。有一天電話鈴響了,,我聽到他非常簡潔地說話,,然后咔嗒一聲掛了電話,他的臉上是一種我從沒見過的表情,,‘《時代》周刊知道了我的電話,,你毀了我的生活?!_實是我,,當時我在寫一本書,快收尾了,,但我們從沒討論過我的書出版時,,他將如何維持我們之間的秘密關系,而我一直想要一個家庭,,生養(yǎng)孩子。3月時我們一起去佛羅里達旅行,,帶上了他的兩個孩子,,海灘邊上,馬特想放風箏或去水里嬉戲,,就是12歲男孩放假時想和爸爸一起做的事兒,。杰瑞和馬特玩了一會兒,走到我正坐著的地方,,他看上去十分疲憊,,他說,我受夠了,,以后不想要孩子,。我說,,那我沒法留下來了。他說,,你現(xiàn)在最好離開吧,。他給我叫了輛車,告訴司機,,把這女孩送去機場,,他往我手里放了250美元,然后車就開走了,?!?/p>
?
“祖伊”
“你不想跟我們一塊玩嗎?”
最近有次午夜后在一間咖啡館里
人都差不多走光了
一個熟人碰到我一個人在那里就問我,。
“不了,,我不想?!蔽艺f,。
——弗蘭茲·卡夫卡
塞林格在小說《弗蘭妮與祖伊》中引用
?
年輕時代,塞林格渴望成功,;可當成功到來,,他卻迅速歸隱山林。
1953年,,塞林格厭倦了紐約的名利場和粉絲的追捧,,搬去新罕布什爾州安謐的考尼什小鎮(zhèn)。他在鄉(xiāng)間買了塊地,,實現(xiàn)了霍爾頓在《麥田里的守望者》中的愿望:在林中建一座小木屋,,“不用跟任何人進行他媽的愚蠢沒用的對話?!?/p>
塞林格拒絕訪客,,在街上遇見陌生人打招呼,他轉(zhuǎn)頭就跑,。他的晚年照片中,,有那么一張頗具戲劇張力:目光嚴厲的塞林格在敲打來訪者的車窗,整張臉都是被冒犯的憤怒,。
塞林格所在小鎮(zhèn)經(jīng)常埋伏著記者,,但幾乎沒人如愿以償。塞林格拒絕一切采訪,,只有一次例外:一個16歲的高中女孩,,提出要為校報寫篇文章,他予以回應,。但當看到文章最終發(fā)表在公開雜志上后,,塞林格失望地在房子四周搭起了鐵絲網(wǎng),,豎起兩塊“不準擅入”的牌子。
叢生的樺樹和鐵絲網(wǎng)阻擋著人們的視線,;紅色小倉房和蔬菜園旁流淌著小溪,;溪對面的混凝土單間里有這個作家所需的一切:書、打字機和檔案柜,。
譯林出版社出版塞林格全集
據(jù)喬伊斯回憶:塞林格的家非常簡單,、安靜,沒有任何照片,、信件等個人物品,。“他的客廳里堆著好幾疊《紐約客》,,房間里每個角落都堆滿了書和電影卷帶,,《馬耳他之鷹》、《卡薩布蘭卡》,、《三十九級臺階》,、《貴婦失蹤案》……全都是些老電影。他最愛《消失的地平線》,,那個故事講述了一個永遠不會老的地方,,然后他說,唯一能飾演霍爾頓的,,只有他本人,。”
1950年,,好萊塢將塞林格的短篇小說《康涅狄格州的威格利大叔》改編成了“需要四塊手帕”的催淚商業(yè)片《我那愚蠢的心》,,塞林格鄙夷至極,因著這部“商業(yè)垃圾”,,他不再出賣任何版權給好萊塢,,執(zhí)導過《龍鳳配》和《日落大道》的比利·懷爾德曾托人說服他授權將《麥田里的守望者》搬上銀幕,塞林格冷冷地掛了電話——“告訴比利·懷爾德,,別來煩我,!”
自從《麥田里的守望者》第二版之后,按照塞林格的要求,,他的照片不再出現(xiàn)在書皮上。塞林格拒絕任何讀書俱樂部活動,,也極少離開自己的隱居所,,只不時開著吉普到城鎮(zhèn)購買食物和報紙,一個潛伏許久的攝影記者曾偷拍到他在郵局前的照片,。想接近塞林格的人只能給他寫信,,但通常收不到回復,,因為他囑咐出版社,直接把來信燒掉,。
有時塞林格會去佛羅里達度假,,或是與同樣低調(diào)隱居的《紐約客》前主編威廉·肖恩碰個頭。他們在老巴爾的摩酒店的大鐘下見面,,那里擠滿了預科學校的學生和剛進入大學的菜鳥,。
1965年6月19日,塞林格最后一次在《紐約客》發(fā)表作品——《哈普華茲16號,,1924年》,。他一度同意將這篇小說出版,最后一刻又撤銷了授權,。在出書這件事上,,塞林格非常謹慎。他并未將在刊物上發(fā)表的作品全部結(jié)集出版,,但他聲稱從未停止寫作……據(jù)塞林格兒子馬特介紹,,整理父親的大量筆記時,他發(fā)現(xiàn)晚年塞林格沉浸于靈性探索,,對東方的宗教哲學尤其感興趣,。
在《抬高房梁,木匠們》中,,西摩打著手電筒給弗蘭妮念了一個故事,,那是他最喜歡的一個九方皋相馬的故事?!短Ц叻苛?,木匠們;西摩:小傳》為塞林格最后一部中篇結(jié)集,,是《九故事》和《弗蘭妮與祖伊》的補充,,解密了西摩生前往事,續(xù)寫了“格拉斯家族”的軼聞,。
“我等待著生命盡頭的停擺,,一半清醒,一半執(zhí)著,?!?/p>
塞林格曾說,他身處這個世界,,卻從不屬于它,。2010年1月27日,這位美國文壇最著名的“隱士”在家中溘然辭世,享年91歲,,家人希望他能與自己所愛的人在一起,,不管這些人是真實的人物抑或是虛構(gòu)的小說角色……
據(jù)馬特介紹,父親塞林格最喜歡《弗蘭妮與祖伊》,,“父親重讀《祖伊》比他重讀其他故事次數(shù)更多,,這個故事脈絡和《麥田里的守望者》有點相似,弗蘭妮陷入巨大困惑,,但在書的最后,,她走出了精神困境……當你說我們每個人都是霍爾頓時,我想到祖伊最后對弗蘭妮說:啊,,伙計,。那是基督他本人。讀到結(jié)尾,,我真的特別感動,。與世界為敵,不如用上帝的智慧好好生活,?!?/p>
?
(參考文獻:《麥田里的守望者》《九故事》《弗蘭妮與祖伊》《抬高房梁,木匠們,;西摩:小傳》《守望麥田:塞林格傳》《守望者塞林格傳》《夢幻守望者:我的父親塞林格》《我曾是塞林格的情人》《J.D.Salinger:A Literary Reference to His Life and Work》等)
?
?
本刊記者? 李乃清? 實習記者? 陳梵????
編輯? 周建平?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