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敬明又上熱搜了,,媒體在他身上的敘事,,跟五年,、十年前沒什么本質區(qū)別。但時代變了,,輿論場的認知情緒有了累積性的變化,。
3月初,有媒體指出郭敬明旗下四家公司已被注銷,,包括以其母親之名開的雙子惠蘭創(chuàng)作室,、以作家笛安的作品為名的令秧文化、柯艾文化以及最線代動漫文化,。緊接著,,多家媒體開始跟進,回顧一番歷史,,拋出質疑,,皆指郭敬明風光不再。
3月8日,,郭敬明在微博上回應,,表示自己和母公司最世文化都“很好”,子公司注銷只是業(yè)務合并,,而非散場退休,。其中真假,或許只有郭敬明自己最清楚,。
以2001年新概念作文一等獎作為起點,,一躍十八年,郭敬明在青春文學市場不斷掘金,,出暢銷書,、辦雜志、在上海成立最世文化,、舉辦文學大賽打造新人作者,,每年版稅收入上千萬。但郭敬明誠實地表示過,小說只是他人生的一部分,,甚至一半也不到,。2012年,趁著影視資本泛濫,,他開始執(zhí)導自己的電影,,《小時代》系列票房一度風光,不過評價堪憂,。
期間,,“帶壞青少年”、“無病呻吟”,,26歲就能坐擁豪宅,,登上富豪榜,怒者妒者隨之而來,。郭敬明對此采取的是抵抗的姿態(tài),,作為一個清楚自己受眾的生意人,他并未覺得自己有太大過錯,。出身小縣城,,身材又常遭側目,郭敬明將痛苦藏于“報復”中,,堅定賺錢,,向自己的“目標讀者”展現以青春為名的紙醉金迷。但是之后,,對郭敬明及其作品的批判倒是加速了國人審美認知的變化,。
郭敬明曾在公開場合痛哭:“是不是因為我叫郭敬明,所以做什么都是錯的,?”
2015年,,郭敬明低價入股樂視影業(yè),即使有粉絲經濟加持,,與樂視影業(yè)合作的《爵跡》系列電影還是接連失利,,又逢樂視危機爆發(fā),郭敬明被套牢,。去年,,他入股的和力辰光也宣告終止IPO?;乜蠢媳拘?,最世文化旗下作者落落主編的《文藝風象》、笛安主編的《文藝風賞》均已???,郭敬明自己主編的《最小說》也不例外。網絡文學入場,,原來的出版業(yè)務在營收上也顯現頹勢,。
只不過,這個名字像是已經成為一種固定符號,,里面還夾雜著部分人的鄙夷,,畢竟互聯(lián)網是有記憶的。在污名化的語境里,,郭敬明多年前的抄襲官司仍是談資,,與藝人和旗下作者的桃色負面也屢屢纏身,當年一代青春傷痛文學的部分讀者或者長大,,或者沉默,,忠實粉絲有所減少是既成事實。而更年輕的一代有了更新鮮的玩法,,此前的商業(yè)運作手段已經失靈,。逢影視資本圈降溫,說郭敬明此時此刻進入“中年危機”,,不無道理,。
同樣一直在轉型,韓寒的一系列電影順利上映,,褒貶皆有,。他給外界呈現心態(tài)與眼界的變化,也生產了一套自洽的說辭,,仍然自由,,但更成熟了,最要緊的是,,互聯(lián)網對韓寒的記憶沒有那么負面,,甚至以正面標簽為多。
相較之下,,媒體從沒有放過郭敬明,,而郭敬明自己,憤怒著,,不甘著,,時代變了,繼續(xù)笑著,,從未選擇離場,。對他而言,選擇我執(zhí),,冷暖自知,。隨之而來的結果是,在一些人的認知里,他還是那個郭敬明,。這是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