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海底撈創(chuàng)始人張勇的說法,,從下定決心要上市,,到在港交所敲鐘,,僅有不到一年的時間。作為時下中國最有話題的火鍋品牌之一,,雖然海底撈自9月26日以18.8港元/股的價格上市以來,,到10月9日15時已跌至17.34港元/股,但其總市值仍然高達920億港幣,,是“連鎖火鍋第一股”呷哺呷哺(120億港幣)市值的近八倍,。憑借著上市,創(chuàng)業(yè)24年的張勇夫婦身價接近600億,。
和許多餐飲行業(yè)人士不同,,張勇奉行“好吃并不是核心競爭力”,甚至公開表示“凡是吹自己口味好的,,都死得很快,!”這背后的邏輯是,在如今的個性化時代,,口味往往因人而異,,如果把“好吃”作為自己的核心標簽,反而容易招黑,,相反,,服務卻是最直觀的評價標準。即便有人會將這套價值觀冠以各種時新的術語加以雕飾,,但這幾乎是二十多年前海底撈誕生時就攜帶的基因,。
1988年,從技校畢業(yè)的張勇被分配到國營四川拖拉機廠當電焊工,,但那時改革開放的春風暖暖,,在政策的鼓勵下,據(jù)人社部數(shù)據(jù),,僅1992年就有12萬公務員辭職下海,,一千多萬公務員停薪留職。年輕的張勇雄心勃勃,,不滿足每月九十多元的死工資,,他也很快投身到這輪下海潮中??墒淼煤芸?,他沒能成為第一撥發(fā)家致富的幸運兒,反而是在游戲機和倒賣汽油上栽了跟頭,。
那時候,,最早的一批個體戶大多興起于流通和餐飲行業(yè),接連碰壁的張勇又在老家四川簡陽干起了麻辣燙。兩年后,,他跟好友施永宏及雙方女友,,一起湊了8000塊錢開了第一家火鍋店,起名“海底撈”,。根據(jù)《海底撈你學不會》一書的描述,,剛開店時,為了推廣,,張勇會故意拿些零錢去銀行存,,在辦理存錢業(yè)務時,趁機跟別人介紹海底撈,。
但光勤快沒有用,,因為四人都不是餐飲出身,在“火鍋之都”做火鍋生意,,海底撈在味道上并不占優(yōu),。一次偶然的機會,讓張勇意識到服務可以作為自家的差異化競爭力,。自此,,他四張桌子的小火鍋店,不僅賣火鍋,,還幫顧客擦皮鞋,,給喝酒的顧客送小米粥,遇到夸味道好的,,還會上門送辣椒醬,。盡管依靠口碑,張勇積累了不少回頭客,,但競爭越來越激烈,,從長遠的生存考慮,他決定向外擴張,,第一站就選在了西安,。
當時被派去西安做店長的是個年僅21歲的小姑娘,他們在電線桿上貼過小廣告,,去對面火鍋店門口拉過人,,甚至跑到公交上推廣。這位頗有闖勁的店長就是現(xiàn)任海底撈首席運營官楊利娟,,根據(jù)招股說明書,,其持股比例為4%,上市后,,身價一度達到30億,。
拿下西安之后,,海底撈開始陸續(xù)進軍鄭州、北京,、上海。如今的海底撈已入駐國內一百多個城市,,并在新加坡,、美國、澳洲等國家經(jīng)營了三百多家直營店,。
為了保證高速擴張下的門店管控,,一方面海底撈會給門店較大的自主權,服務員甚至握有免單權,,另一方面又會把控住門店管理的核心環(huán)節(jié),,比如供應鏈、食品安全等,,還會組織資深教練團隊對門店進行巡導,,教練的薪酬與整體利潤增長量掛鉤……
2013年,張勇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五年以后,,海底撈有兩種可能性。第一種可能性是不行了,,管理跟不上,,肯定完蛋。第二種可能性是活下來,,那五年后一定面臨國際化的問題,。”5年后,,海底撈憑借著港股上市獲取了更豐富的資本支持,,確實步入了國際化的新篇章,但張勇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依然高懸,,如何用不斷進化的制度駕馭住一只越來越受關注,、越來越被更多利益掣肘的猛獸,或許是這家即將步入而立之年的企業(yè)始終面臨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