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匈牙利大選落下帷幕,,執(zhí)政的青年民主主義者聯盟(簡稱青民盟)-基督教民主人民黨(基民黨)以74.6%的得票率取得大勝,,這也意味著匈牙利現任總理、青民盟主席歐爾班(Orban Viktor)將繼續(xù)連任,,開啟他的第四個總理任期,。
國際主流媒體大都以“決定性”“壓倒性”之類詞語形容歐這場勝利,同時也表達了相當程度的隱憂,,CNN的頭條是“歐爾班的勝利讓歐盟頭痛”,,《金融時報》則稱“歐爾班的勝利是對歐盟的挑戰(zhàn)”。匈牙利國內則有10萬民眾在4月14日走上首都布達佩斯的街頭,,抗議歐爾班的連任,,高呼“民主”和“我們才是大多數”等口號,批評歐爾班腐敗、濫用權力以及選舉制度不公,。
歐爾班的當選之所以引發(fā)這么大的爭議,,根本原因在于他在過去兩個任期里所推行的“非自由國家”(an illiberal state)理念,以及對匈牙利民主體制和制衡機制的系統(tǒng)性破壞,。因此歐爾班被白宮前首席戰(zhàn)略師史蒂夫·班農形容為“英雄”,,他本人也被稱為“東歐版班農”。
生于1963年的歐爾班,,早年其實是民主自由理念的堅定信奉者,,從匈牙利羅蘭大學法律系畢業(yè)時,正趕上了東歐劇變,。歐爾班積極投入到這場歷史洪流中,,參與創(chuàng)建了青民盟,并在匈牙利裔富豪索羅斯的資助下到牛津大學留學,。1989年6月16日,,在英雄廣場重新安葬在1956年事件中被處死的前總理納吉·伊姆雷的儀式上,歐爾班發(fā)表了著名的“要蘇軍撤出匈牙利”的演講,,一時名聲鵲起,,成了全國的知名人物。1990年5月,,匈牙利第一屆自由選舉的國會成立,,歐爾班作為青民盟代表當上了議員,正式走上了從政之路,。1998年青民盟贏得大選,,35歲的歐爾班當上了總理,是匈牙利歷史上最年輕的政府首腦,。四年后的大選,,青民盟敗給了社會黨。2010年歐爾班重新掌權,,并在2014年取得連任,,且都獲得了議會2/3以上的席位。
在2010年重新上臺后,,歐爾班立即著手修改憲法,,并陸續(xù)通過了一系列挑戰(zhàn)自由民主價值觀的施政舉措,具體包括:政治上通過制定新選舉制度強化執(zhí)政黨地位,,使得其他政黨很難對執(zhí)政黨形成挑戰(zhàn),,同時加強對NGO的控制;經濟上把政府干預作為刺激經濟復蘇的積極手段,,排斥外資;在外交上,從偏重西方轉向東西方平衡,,加強與中國,、俄羅斯等東方大國之間的經貿合作。匈牙利是第一個同中國簽署共建“一帶一路”諒解備忘錄的歐洲國家,,歐爾班也是第一個接受克里米亞并入俄羅斯的歐盟成員國領導人,;在歐盟內部,歐爾班把布魯塞爾比作蘇聯時期的莫斯科,,強調捍衛(wèi)成員國的國家利益,,并聯手波蘭、捷克,、斯洛伐克等周邊國家與歐盟的難民政策針鋒相對,,拒絕歐盟的難民名額分配,公然在邊界豎起高墻,,阻止難民進入,。
歐爾班將自己搞的這一套稱為“非自由主義”(illiberalism),并公開主張要把匈牙利轉型為非自由主義的國家,。這讓信奉自由民主的西歐國家如鯁在喉,,但在匈牙利國內,歐爾班的支持率一直居高不下,,因此能連任,。作為從蘇聯體制下擺脫出來的轉型國家,此前人們普遍認為東歐國家對西方自由民主的擁抱是義無反顧的,,無論如何不會回頭,,“歐爾班現象”的大行其道讓很多人困惑不已。
匈牙利的西方民主制度之所以在歐爾班的攻擊面前不堪一擊,,首先是因為歐爾班的一些特質:男子漢氣質,,過目不忘的能力,演說家的口才,,善于治理經濟,。更重要的是,匈牙利在 1989 年后向自由市場資本主義的轉變過程,,令許多民眾感到失望,。而在東歐,歐爾班式的轉變并不罕見,。波蘭,、克羅地亞、羅馬尼亞,、保加利亞等國也出現跟隨的跡象,。波蘭尤其明顯。和匈牙利一樣,波蘭也修改了自由主義的憲法,,寫入了非自由主義的內容,,這突出表現在對社團的管制、對司法制度的改變,、對制衡機構的削弱等方面,。東歐的轉變,對歐洲乃至世界意味著什么,,值得認真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