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春和我的父親是同齡人,。在采訪中突然意識到這一點,,我對他的感情和理解隨之發(fā)生微妙的轉(zhuǎn)變。無論是《古惑仔》里的山雞哥,,還是《鹿鼎記》里的韋小寶,,投射在陳小春身上的標簽都是年輕,、機靈,、無所畏懼。之后二十年熒幕形象的空白,,讓我忽略了時間會公平地作用在所有人身上,,他也無法例外,。
采訪當天,他從香港來北京參加一檔節(jié)目的開播發(fā)布會,,出門時孩子還沒起床,,晚上6點多結(jié)束工作又匆忙往回趕,“采兒在醫(yī)院,,我得回去,,不能在這睡一晚上?!彼f這句話的平常語氣戳中了我,,比起在舞臺上和鏡頭前的昂揚姿態(tài),這一刻的他無比真實——“為老婆和孩子討生活的人”,。
這個年齡的男人需要面對的問題,,陳小春一樣不少:身體狀況、家庭責任,、父子關(guān)系,、事業(yè)爬坡。又因為身處一個特殊的行業(yè),,他需要做出更多的妥協(xié)和調(diào)整,。
顯然,他不是那么適應時下的娛樂環(huán)境,。媒體包圍中,,他偶爾接不住某些流行的笑點;真人秀里,,不時有彈幕評論他話太少,,不懂得積極融入節(jié)目流程。我從中看到他的努力和局促,,莫名有點心疼:這曾是個酷到不愿多說一句話的年輕人啊,。
大半天的發(fā)布活動結(jié)束,我們的采訪安排在酒店的房間,。電梯門關(guān)上,,陳小春松了口氣,露出倦色,,“我的嗓音好像都有點啞了,。”他做出標志性的嘴角耷拉的表情,?;氐椒块g,他用最快的速度換掉西裝皮鞋,穿上黑色T恤,、馬甲,、休閑褲,運動鞋的鞋帶散開著,,隨手點燃了一支煙,。
陳小春的普通話不好,但是表現(xiàn)力很強,,會變換語氣動作還原不同的場景,。講到兒子發(fā)信息給他,他手捂著胸口,,靠在沙發(fā)上,,一臉甜蜜。
我小心翼翼地拋出關(guān)于演技和作品的問題,,他的坦誠讓我的顧慮顯得小氣,。他非科班出身,也不標榜對藝術(shù)的熱愛和獻身,,他說自己不懂表演,,承認近年沒令人滿意的作品。紅過,、沉寂過,,他清楚作為演員和歌手的被動屬性。
我差點以為這是個沒什么野心的人了,,直到我們聊起梅艷芳,、張國榮這些前輩,他突然站起來,,手作麥克風狀,,直視著我的眼睛,模仿張國榮唱歌,?!八麄冋娴氖菑牡讓娱_始慢慢出來,承受任何壓力一點點成長的,,所以他們唱歌的時候眼睛在說話,,那種才是最珍貴的啊,才是真正的Superstar,?!?/p>
陳小春也從底層而來,生活的鍛打可以讓人更豐富,,也可以讓人更簡單,,他或許屬于后者。所以當被問到,“對生活還有什么期待,?”他的回答是:“夫復何求?!?/p>
采訪陳小春之前,,我曾有巨大的野心,他的父親在“大逃港”中從廣東來到香港,,三十多年后,,香港回歸,他本人又是第一批從香港回到內(nèi)地拍戲的演員,。我默認這個人與時代之間一定有著宿命般的關(guān)聯(lián),。
然而在采訪中,他和他的朋友們對這類問題都沒能給出我所預期的答案,。沮喪之余,,我也在反思,所謂“宏大”的預設(shè)是否也是某種邏輯上的強暴,?我們根本無法要求浪潮裹挾下的人們清醒地洞察一切,,大多數(shù)人的選擇遵從的都是生存邏輯。
最終成稿,,我放棄了那些背景和隱喻,,甚至更進一步放棄了他作為明星的外衣,只講了一個普通人的成長故事和心路歷程,。在這個故事里,,有年少張狂,有中年危機,,有事業(yè)瓶頸,,有生活氣息。情節(jié)說不上精彩,,但是真實,,細看能看到每個人的影子。
對于記者來說,,相似是乏味的,。但是現(xiàn)實哪有那么多驚心動魄,華麗瞬間的背后都是微不足道的生活,。
一位朋友看完稿子開玩笑說,,“把一個港星寫出了社會小人物的感覺,經(jīng)常在娛樂文章里見他,,沒見過這種畫風,。”乍聽以為她在嘲笑我寫得“土”,后來想想,,對于總被過度書寫的明星來說,,偶爾“土”一點好像也沒什么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