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永鏘病逝了,,享年63歲。
介紹起他的身份,,人們都愛夸贊其純正的貴族血統:鄧志昂曾孫、鄧肇堅長孫,、鄧伯勤兒子,、鄧日燊侄兒,都是政商界舉足輕重的名流,。論及生平漂亮的履歷,,起點也總歸是名門薈萃的世襲制名校喇沙,以及國王學院,、劍橋大學,。
從小就是藍血人,他的成長史毫無懸念,。資本豐厚,,人脈亨通。90年代,,他結束在北京大學英國文學系的教職,,轉投商界,辦上海灘和中國會,,代理雪茄生意,。社會就是這樣,,讓富者愈富,股權買賣動輒數十億,。他在宴會中亮相,,與戴安娜王妃、凱特·莫斯,、安吉麗娜·朱莉皆有私交,,名字后面一串被授予的勛爵,固然光鮮,,但也有些過于遙遠,。
如果說僅此而已,鄧永鏘不過是名利場上被簇擁的富商,,一生燈紅酒綠,,在所謂的上流社會一抓一大把。然而,,家族背景加上個人魅力,,讓他在英文世界融會貫通,被評價為“打破了西方人對華人的固有看法”,。向來眉眼甚高的陶杰寫文章哀悼他的逝世,,說“降下了一面旗,可謂黯然無光”,。能獲得如此高尚的地位,,鄧永鏘的不同之處在哪里?大概是他前無古人地,,為自己的小城大亨身份,,賦予了讓人眼界大開的文化意義。
他不是躲進小樓的名門寵兒,,也不是認錢不認人的土財主,,和他的上海灘、中國會一樣,,鄧永鏘從人到生意,,都塑造出獨特的風格美學,似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變體,,在西方人眼中比中國更中國,在中國人眼中又是標準的洋人紳士——西裝一套又一套,,剪裁考究,,配色一流,完整的袋巾、袖口扣,、手表三件套,,手持雪茄與酒,又奉行傳統的奢華美,,永遠混雜著中國風,,一口老派英文,在英國受勛卻著長衫,。除了物質生活,,還有精神世界,鄧永鏘讀哲學,、出書,、堅持多年寫專欄,和其他作者筆戰(zhàn)討論英文的使用,,在電臺節(jié)目詼諧幽默地針砭時弊,。
既名士風流,又張揚個性,,在各路人馬間穿梭,,你說他是玩弄資本游戲?時代偏偏就需要他,,而他偏偏就是這樣,,有人把他比作《鹿鼎記》的韋小寶:庖丁解牛,兩面通吃,,四方游走,,人比衣飾還要熨帖得體,借力打力,,站著把錢賺了,,皆大歡喜,各自甘心,。
有錢人不稀奇,贊美一個人,,香港喜歡用“有class”,,海派貴族身份的鼻祖,舊上海滬語“老克勒”,,一解亦為class的音譯,,但跟它一比,品味太俗氣了,,class則風骨上都高明一層,,帶有些階級認可的意思,可看作品格的保障。
看新聞曝光才知道,,自知病危之際,,鄧永鏘原定9月6日舉辦“最后派對”,與好友共度最后時光,,他廣發(fā)邀請函:“比起在追悼會上,,當我過世了才見面,不如在倫敦開一個派對,,那樣我們至少可以多見面一次,。”
雖然未趕得及這一相聚,,他便撒手人寰,,但即使在病榻上,全世界的超模與名流們都提前如約而至,,他們拍照上傳到社交網絡,,不避諱橫在面前的死神。鄧永鏘雖遭病魔摧殘,,不復昔日的精致榮光,,卻也笑得開懷,梳理精神,,留下這彼此都心照不宣,、可能是最后一張的合影。
鄧永鏘曾經在專欄中寫,,“當我死了,,我希望人們會這樣說:他的罪惡是猩紅色的,但他的書被讀了,?!被ɑㄊ澜纾麍鲋?,一世長袖善舞,,又能仗義執(zhí)言,經歷過的人與事跑馬燈,,功名利祿沉甸甸,,名號再多,生意再大,,最后的日子里,,他反而一派輕松。說到底,,他還是那個class的小城大亨,,滾滾歷史中,,自會有他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