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一條路,,剛從中央美術學院畢業(yè)的葛宇路一夜走紅,。他的行為藝術作品,同時成為熱門話題,。這個27歲的青年,,以自己的行為藝術接入到公眾議題,收獲了大量支持者,。
四年前,,為了實踐行為藝術,他用自己名字“葛宇路”為北京百子灣附近的一條無名小路命名,,并樹立了路牌。
盡管只是一次藝術實踐,,但“葛宇路”隨著這條無名之路逐漸融入當地人的生活,。郵差送快遞,居民發(fā)信件,、出門導航,,甚至附近的人叫外賣,都會直接用到“葛宇路”,。高德和百度地圖把這個玩笑當真,,收錄了路名“葛宇路”。
今年7月13日,,“葛宇路”路牌被摘除,,重新改回早已被當地人遺忘的名字:百子灣南一路。此事經過媒體報道,,27歲的葛宇路開始受到大量關注,。一些人指責他違規(guī),探討行為藝術與法規(guī)的邊界,;但也有很多人贊嘆他獨特的想法和勇氣,,因他的作品而感動。
葛宇路出生于武漢,曾就讀于湖北美術學院,,2014年成為中央美術學院實驗藝術系碩士研究生,,今年畢業(yè)后,在北京城市學院擔任影像制作專業(yè)老師,。
在湖北美術學院的時候,,他就開始嘗試把名字運用到創(chuàng)作中。有一次,,老師讓需要買書的學生把名字寫在黑板上,。葛宇路寫了自己的名字,同學們隨后在葛的名字后面,,只寫數字,。他認為大概是大家喜歡他的名字,于是開始在學校附近一條街道的墻上和地上,,噴涂自己的名字“葛宇路”,。
2013年,葛宇路到北京,,沒事的時候翻看地圖,,發(fā)現有一些無名小路,很意外,,覺得把寫有自己名字的路牌安放在道路上,,能夠切實起作用,而且把名字符號藏在這么一個公共系統(tǒng)里面,,非常有意思,。
他用KT板打印了十幾張路牌,貼在每條無名小路上,,大多沒有幾天就被人撕掉,。2014年,他發(fā)現自己在百子灣附近“命名”的“葛宇路”被導航地圖收錄,,便開始一本正經地制作真正的路牌,,“鞏固這個事實”。
他隨后調查了百子灣一代路牌的規(guī)格尺寸,,在淘寶上找人制作了“葛宇路”路牌,,之后和朋友到那條無名路上安裝路牌。樹立路牌后,,葛宇路便常常跑去這條452米長的小路,,觀察那些與這條路有交集的人,甚至拿著攝像機拍“葛宇路”的24小時:陽光下的居民樓,,匆忙的上班族,,凌晨喝醉酒的人……
今年從中央美術學院畢業(yè)的時候,葛宇路在與老師討論后,把行為藝術實踐《葛宇路》作為畢業(yè)作品,,參加中央美術學院畢業(yè)展,,在學校里產生影響,被一些喜歡它的同學發(fā)到網上,,吸引了大量網友和媒體的關注,。曝光之后,“葛宇路”不得不面對路牌摘除的結局,。盡管違規(guī),,但他并不用為此受到處罰。
除安裝“葛宇路”假路牌,,葛宇路還換過路牌,。北京東湖灣有一個公交站叫東湖站。在它的家鄉(xiāng)武漢,,有東湖,,那里卻沒有公交站。他便偷偷把北京東湖站的站牌摘下,,千里迢迢帶到武漢,,安在東湖湖心。
一些藝術家評論,,《葛宇路》是一件完整的行為藝術作品,,“是少有的無公害無污染,綠色環(huán)保的行為藝術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