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霸凌事件的討論,,最讓人欣慰的是,很多有過類似遭遇的人站出來發(fā)聲,。有的人說,,我活了幾十年,從來不敢把這件事告訴別人,,到今天,,覺得可以說出來了。這是他們的成長,,也反映了風氣的進步,。
一個沒有暴力紛爭的社會,當然是理想世界,。但是,,哪怕不可避免地還是有紛爭,如果受害者不需要幾十年才敢講出來,,而是在事件發(fā)生時就知道自己受委屈了,,立刻找人求助、向人傾吐,,這也是一種進步的方向,。最起碼,受害者知道“我不應(yīng)該被這樣對待”,。
因為職業(yè)原因,,我常年打交道的都是不如意的人。他們的生活充滿了煩惱與不幸,。這些人相信自己是低人一等的弱者,。但是換一個角度,一個人把自己的不幸講出來,,多少也證明了他的底氣和信心,。能看見自己的不幸,意味著他們對生活是存在更高期望的,。
在農(nóng)村,,我曾為一些處于底層的人提供過福利性質(zhì)的咨詢服務(wù)。但這些人反而坐立不安,,找不到想談的主題,。某種意義上,真正不幸的人感知不到自己是不幸的,。生活不就該是這樣嗎,,有什么可抱怨的,?——抱怨,說明他知道更好的生活是什么樣,。我認識一個山西人,,他說:“在我家,空氣烏黑烏黑的,,我們從來也不覺得有什么,。這幾年,才知道原來那就是霧霾??!”
面對苦難,承認苦難,,是走出苦難的第一步,。
孩子被打了,是悲劇,。被打之后立刻向父母哭訴,,又是不幸中的萬幸。憑這一點,,說明孩子心中清楚自己不應(yīng)該受氣,,而且相信父母可以為自己撐腰。有的父母聽后的第一反應(yīng)是:“你怎么這么懦弱,?給我打回去,!”久而久之,孩子不會再向他們求助,。有的父母說:“哭個屁,,哭能解決問題嗎?”孩子就不會再哭,。能讓孩子哭出來,,是父母送給孩子的禮物。
某種意義上,,越能展現(xiàn)不幸的人,,就越有力量??拊V的聲音,,聽來很弱勢,人人心疼,。但弱不是絕對的。老子就提出過,,柔弱勝剛強,。一旦呈現(xiàn)出弱勢,,天平就開始傾斜。公眾聽到哭聲,,就知道世間有了不平,;父母聽到哭聲,心疼孩子受了委屈,,就會要求施害者付出代價,。要求得不到滿足,于是掀起輿論風暴,,反而嚇得打人的孩子一時不敢出門,。這是以弱勝強的例子。在這種情況下,,弱是另一種強,。
逢人就抱怨自己被欺負的人,我們常常不易覺察其強勢的一面,。有的老太太到處說,,在家被兒媳婦欺負,“你看,,被她氣出了一身病,。”外人都同情地嘆息,,幫著一起討伐兒媳,。殊不知就在這一刻,強弱之勢已經(jīng)逆轉(zhuǎn),。
江湖規(guī)律,,從來沒有絕對的弱和強。弱勢一方,,往往隱含另一面的強勢,。只要他能抱怨自己的委屈,就說明他相信人世間本可以更美好,,自己有權(quán)抗爭,。今天你傷害了我,明天我就以另一種方式找回場子,。孩子間的沖突多屬于這種,,你打了我,我去告訴老師,,求助家長,。這種沖突是正常的,雖會傷人,,但不足以稱為霸凌,。真正被霸凌的孩子,,已經(jīng)相信被損害是常態(tài)。不哭,,也不怨,,默默地把它們作為生命的底色承接下來。這才是更大的麻煩,。
想明白這一點之后,,再聽到哭聲,就會多一層感受,。雖然也同情對方遭遇的不幸,,但總算知道這個人對自己的處境并不是徹底絕望。
我有時很羨慕那些能哭出來的人,。允許自己感到傷心,,未嘗不是一種福氣。人在受到突如其來的傷害時,,傷口是沒有感覺的,,等開始疼了,說明已經(jīng)從最痛的時刻緩過來了,。然后才能傷心,,才能哭,才能找人求助,。
哭是一種奇妙的本領(lǐng),,它代表對痛苦的正面認識,既有對美好事物的緬懷,,也隱含著對未來的期待,。一個人在痛哭的時候,他正用自己的方式爭取一次喘息,,固然痛苦,,但他消化完痛苦的味道,就可以繼續(xù)上路,。有時候反而是旁人會無謂地卷入——一聽到哭的聲音,,就難以自拔,感到苦難深重,,恨不能立刻施以援手,。殊不知我們產(chǎn)生的這種沖動,本身就證明了哭聲是有力的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