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來訪者在心理咨詢中完成了他的目標,,但他好像很難下決心結束咨詢。他反復問我:“您看,,我接下來的咨詢目標還可以是什么呢,?”
“你自己還有什么訴求嗎?”我問。
他似乎也想不到繼續(xù)咨詢的必要,,但還是把球拋給我:“您是專業(yè)人士,,您覺得我還可以做點什么?”他像是很愿意這段關系繼續(xù)下去,,只要能得到一個名正言順的說法,,“比如說鞏固一下,或者別的方面還需要成長,?”
在形形色色的人際關系中,,心理咨詢可能是最特殊的一種。它既是一份工作,,也是一段深刻的人際關系,。找一個醫(yī)生看病,自然痊愈了就意味著離別,。我們對這種結束沒什么不好接受的,,不再見醫(yī)生了,那不是一件好事嗎,?心理咨詢就不是這樣,。結束關系與建立關系同樣值得認真對待。如果一段咨詢關系不能很好地結束,,往往也就說明它不曾對人發(fā)生真正的影響,。
“在這段心理咨詢中我收獲了很多?!蔽业膩碓L者說,。
“像是收獲到了什么呢?”我問他,。
“您有很多獨到的觀點,,比如上次說的話,對我影響就很大,?!?/p>
“具體說說,它對你的影響是什么,?”
“我覺得您總能看到問題的另一面,?!彼此圃诨卮鹞业膯栴},,但并沒有。
我點點頭:“看到問題的另一面,,之后呢,?對你有什么幫助?”
他迅速又轉移開了:“而且您的態(tài)度很溫和,不會居高臨下……”
他把功勞都歸于我,,這對我來說當然是一件好事,。但我們還不能滿足于此,必須反復確認,,這一切對他來說有怎樣的意義,。我和他,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人,。一個人如果只感知到“我”的好,,固然也是一種積極的體驗,尤其關系仍在繼續(xù)的時候,,但潛臺詞則是:如果沒有了我,,也就失去了一切的好處。
這就是為什么結束這段關系對他很難,。他現(xiàn)在很好,,但他不確定這是“我”的好還是“他”的好。有人把心理咨詢師的角色比作一根拐杖,,困難的時候用它支撐著向前走,。這當然是很重要的道具,但不應該是一段關系的全部功能,。也許更恰當?shù)谋扔魇菍W步車,。
拐杖的功能是把支撐一直提供下去,而這個人需要未來離開它的支撐還可以走得一樣好,。這是一場為了告別的聚會,,拐杖也好,學步車也好,,這個道具被拿起來的第一天,,就是為了有一天可以被放下。
“溫和的對待,,對你來說又意味著什么,?”我問他。
他有點理解了我的意思:“意味著……我也是可以被溫和對待的,?!?/p>
“那會帶給你什么樣的影響?會讓你有什么不同嗎,?”
當我們把焦點轉到他身上的時候,,很自然地,他開始慢慢丟掉那根拐杖:“我收獲到了一些很特別的經驗,。我好像有點明白了,,對自己溫和是怎么一回事,。我從你身上學到了一種新的反應。遇到困難的時候,,第一反應雖然還是自我批評,,但是接下來我就會想,能不能換一個更平和的角度,?”
他終于承認,,即使結束這段咨詢關系,這些影響也不會消失,,他會帶著它們走進未來的生活,。這些不再是“我”的好,而成為了他的一部分——在這段關系里,,“他”改變了,。
某種意義上,為了告別的聚會,,這個比喻也適用于一切人際關系,。任何現(xiàn)實中的關系都有其終點,有時我們很難面對這件事,,甚至幻想關系可以永遠存續(xù)(我的很多來訪者問我,,可不可以在結束咨詢后為他們保留一個特權,在他們有需要時還可以“隨叫隨到”),。逢年過節(jié),,我們群發(fā)祝福,不肯漏過任何一個萍水之交,。表面上看是太需要對方,,但可能也是對自己缺乏底氣?!拔摇笨傇谧兊?,我們經過一段又一段關系,從邂逅,、相知到離別,,時而歡樂,時而痛苦,,相聚的時光總是留不住,。但我們自己在這個過程中,變得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