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jié),不用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杜牧《九日齊山登高》
這是杜牧最廣為人知的七律,也恐怕是他被人誤解最多的七律,。
齊山在安徽省池州市,,詩是杜牧出任池州刺史時的作品。全詩語句很明暢,,但意蘊很沉郁,。首聯(lián)寫秋季景象,詩人與朋友攜酒登高,。第二聯(lián)和第三聯(lián)都是在發(fā)感慨,,詩人仿佛在說:“在這個并不如意的世界里,碰上重陽這樣的佳節(jié),,應(yīng)當開心一醉,,把憂愁以及時間消逝所帶來的傷感,都拋諸腦后,。來,,干杯!”
最后一聯(lián)用了齊景公牛山墮淚的典故,。據(jù)《韓詩外傳》記載,,齊景公有次和隨從一起出游牛山,看著美麗的齊國大地,,忽然想到,,人終究是有一死的,于是景公悲傷流淚,。“牛山淚”也因此成了一個典故,,被歷代詩家用于感慨生死,。“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杜牧這是在說,人生就是如此,,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終點,,那就是死亡,并且人在通往這個終點的過程中,,更多的狀態(tài)是不如意,,因此何必浪費時間去悲嘆呢,不如及時行樂罷,。
當代一些學者賞析杜牧這首詩時,,喜歡批評杜牧思想頹廢、有消極傾向。然而在古人對此詩的評議里,,卻罕有這種看法,。
這有點令人費解。古代中國是由儒家主導的社會,,一如《周易》所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眲偨?、進取,是儒家精神的骨干,。按理說,,如果從這一首詩就能斷定杜牧思想頹唐的話,為何在儒風昌盛的古代,,人們不去批評他這一點,,反而在儒風低落的當代,人們對他有此論議,?
事情雖然費解,,原因卻很簡單,那就是相比起古人來,,今人的詩性低落了,。詩作為一種文學體裁,有其獨特的表述方式,?!对娊?jīng)》里有這樣一個片段:“子有車馬,弗馳弗驅(qū),。宛其死矣,,他人是愉?!睆淖置嬉馑忌峡?,這幾句話是在寫一個吝嗇的人,此人有車有馬——這在當時可是奢侈品——卻不舍得用,,于是詩人說,,“宛其死矣,他人是愉”,,大意是:你這么吝嗇下去的話,,將來等你死了,別人就要來享用你的這些好東西了,。
這話說得很重,,然而古人解讀《詩經(jīng)》,,并不會認為作者心腸惡毒,沒有認為作者因為一個人吝嗇就去詛咒人家,。古人明白,,詩人這是在通過一種能夠撞擊人心的話語,提醒人們不要吝嗇,。這就是詩的獨特表述,。相似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韓愈說,,“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有酒不飲奈明何,?!庇秩缣K軾說,“名高不朽終安用,,日飲無何計亦良,。”讀到這些,,能說韓愈和蘇軾厭世嗎,?事實上,他們可是銳意進取之人,。杜牧這首詩也一樣,,里面所謂的“消極”情緒,是詩人的興到之言,,論者若是抓來大做分析文章,,所得的結(jié)論往往大謬不然。
真實的杜牧,,行為固然風流不羈,,但遮蓋不了一顆熾熱用世的心。他喜歡鉆研兵法,,關(guān)注天下大勢,注解《孫武兵法》一書,,在《自撰墓志銘》里談到自己的成就,,他沒有說及詩,卻著重提起這本書:“上窮天時,,下極人事,,無以加也,后當有知之者,?!彼蛟紫嗬畹略+I上平戎的用兵計策,,李德裕閱后贊賞不已。種種表現(xiàn),,我們可以窺見杜牧的心志,,這絕不是一個志大才疏的文人。
然而對于真正的詩人來說,,無論其用世的情況如何,,他們總能感受到生命的局限性。杜牧在這首詩里所發(fā)的感慨,,比韓愈的詩句“人生由命非由他,,有酒不飲奈明何”,來得更深沉,,因為他不僅僅是在排遣一己的失意情緒而已,。當然了,這背后的內(nèi)容,,已非一兩篇文章能盡,,也不必多談,因為那片難以言說的廣闊天地,,就是詩的可貴之處,。
一個有詩性的人,其言行應(yīng)能興發(fā)他人的心情,。詩性是流淌在古人血液里的元素,,今人則似乎不然了,他們非但難以寫好詩,,有些專業(yè)研究者還有本事使得一首很好的古人作品,,在他們的講述里顯得味道全無。這實在是堪可浩嘆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