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男生,,從小小便就有些緊張,。上學(xué)之后用公共廁所,,情況變得更嚴(yán)重,有人在身邊就尿不出來,,必須醞釀很長時間,。為此,他需要額外花費時間精力,,找機會獨自一人時小便,。即使如此,他花的時間還是很長,,也擔(dān)心別人中途闖入,,或者從外面聽到小便的聲音,注意到他小便耗時過長等等,,一顆心始終落不下來,。
這種情況時好時壞。上大學(xué)后他開始上網(wǎng),,終于在網(wǎng)上查到了這種病的來龍去脈,,叫作“膀胱害羞癥”,又叫“境遇性排尿障礙”,。網(wǎng)上說這種情況是因為有了對排尿失控的預(yù)期,,越害怕失控,反而失控得就越厲害,。這種預(yù)期把排尿過程中“不順利”的蛛絲馬跡當(dāng)作失控的證據(jù),,而自然的排尿過程就會伴隨這種失控感,變得越發(fā)艱難,,由此惡性循環(huán),。本該最簡單的本能反應(yīng),卻因意識的橫插一腳,,變成了問題——處理方法倒是簡單,,順其自然,讓意識退居幕后,,讓本能接管身體,,一切就會順理成章。
然而學(xué)習(xí)了上述信息,,反而讓他的問題變得更嚴(yán)重,。他努力告訴自己要“順其自然”,然而這本身就是一種不自然,,原先只是試圖控制自己排尿,,現(xiàn)在又試圖控制自己“不要控制自己排尿”。這些悖論式的思想讓他站在小便池邊更加手足無措,,不知道如何才是“自然”,,怎樣才能“本能接管”,,嘗試克服這些所謂癥狀,倒使他更加泥足深陷,。
他想通過心理咨詢“治”病,,父親勸他:“什么膀胱害羞癥?都是編出來嚇唬人的,。我上學(xué)的時候也尿尿緊張,,長大自然就好了。不用治,,沒病都治出病來了,。”
他同意,,但他后悔自己已經(jīng)知道得太多,。如果像父親一樣無知,說不定真就可以“自然而然”地不治而愈,。他向我抱怨:“你們心理學(xué)家發(fā)明那么多概念,,真的沒有好處?!?/p>
我說:“你本來是可以正常小便的,,因為看到一個概念,就喪失了這個可能性,?”
他說是的,。一旦有了這個想法,就很難丟掉這個想法,。
我說:“丟掉了會怎么樣,?如果你睡一覺,醒來就忘掉這想法了呢,?”
他說:“那很好啊,,那我小便就不會緊張了?!?/p>
“不緊張會怎么樣?”
“不緊張的話,,上廁所就沒問題啊,,不用躲著人了?!?/p>
“上廁所以外的時間呢,?別的生活還有什么不一樣?”
他好像從來沒想過這個問題,,想了一想,,說:“別的生活應(yīng)該還會一樣吧,。”所以他的關(guān)注點只在小便那段時間上,。
我問他:“那段時間為什么這么重要,?你是能夠尿出來的,對吧,?”他說對,,就是時間有點長。問他最長要多久,,他說大概10分鐘,。我問他:“有沒有這種情況,你膀胱很脹,,眼看就要脹破了,,但就是尿不出來”,又問:“你會小便失禁嗎,?不小心尿濕褲子怎么辦,?”他搖頭。這些情況他控制得很好,。
我說:“所以聽起來,,膀胱害羞癥對你的生活影響很小很小,只有上廁所的10分鐘而已,,在那10分鐘以外的時間,,你跟正常人過著一樣的生活,病治不治好都一樣,?!?/p>
他對這個說法很警覺:“你的意思是,治不好病也沒關(guān)系,?可是那不一樣,,我還是會為這個病擔(dān)心啊?!?/p>
問題就在這里,,明知道沒有什么實質(zhì)性影響,有些人仍在為一些概念而擔(dān)心,。我們絞盡腦汁地想,,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如何才能打破這些不必要的,、自證循環(huán)式的擔(dān)心呢,?就好像我們也相信有一種“病”在侵害他的思維,把他變成了無辜的受害者一樣。然而問題在于,,難道不是他自己選擇了那樣的擔(dān)心嗎,?難道他真的毫無辦法?
“如果病治好了,,或者說你不擔(dān)心了,,現(xiàn)在你會做什么?”
我有意地把“病治好”和“不擔(dān)心”之間劃了等號,。
這個男生忸怩地低下了頭:“我還沒有想好……我覺得它應(yīng)該永遠(yuǎn)也好不了,。”他猶豫了一下:“如果……如果這樣能讓我自信一點,,我可能會找一個女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