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抵達梅斯時,魏爾倫的家鄉(xiāng)已初露秋意,,就像他的名詩《秋日之歌》中描述的景象,。這一趟去梅斯是為了看展,新蓬皮杜正在做Michel Leiris這位法國20世紀重要作家的回顧大展,,Leiris的非洲行紀是人類學的經典著作,,其岳父是大收藏家,,他和畢加索、米羅,、賈科梅蒂,、培根、巴塔耶等人是好友,,這樣一個融合了文學,、藝術、人類學的展覽很有吸引力,。
新蓬皮杜就在梅斯火車站邊上,,梅斯火車站的建筑令人印象深刻,巴黎北站固然華麗宏大,,但這里能讓人感到新古典中掩不住的現(xiàn)代氣息,,甚至會有頗為強烈的壓迫感。梅斯是洛林的首府,,為了應對可能出現(xiàn)的新的普法戰(zhàn)爭,,1908年德國人在這里興建了這座車站。我們現(xiàn)在下車踏上的站臺當年是下客卸貨用的,,另一側的下馬高站臺現(xiàn)已拆除,,但整座車站仍然保持了濃郁的軍事氣息。
有了這樣的初體驗,,蓬皮杜的怪異竟也不那么刺目了,。回想博物館機制的誕生,,其實和火車站一樣,,也是在19世紀中葉,工業(yè)化和新興的市民階層渴望出發(fā),,渴望在周末前往可以企及的遠方或古代,,于是火車站和博物館就人頭攢動起來。
時移境遷,,新時代的博物館又多了許多政治政策的考慮,梅斯的新蓬皮杜就和法國這些年的“去中心化”政策直接相關:為了適當切分過度集中于巴黎的文化設施,,法國政府開始在外省建立新的文化地標,,梅斯的新蓬皮杜就是第一個范例。2010年的揭幕展覽大獲成功,,之后也一直有不錯的展覽,,這一點可以說遠勝朗斯的新盧浮宮,雖然從建筑的角度說后者更為成功,。
我選擇在周末前來,,雖然是假期,,遠道來參觀的人卻也不多。人類學的田野調查,、內心和外在的遠征,、種種文學和藝術的行動,為的是什么,?這些場域對于Leiris來說,,全都是“真理的田野”,一切嘗試都是為了對世界和自我的認識,,因而結果和所謂的科學方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過程中的自我轉化。音樂和舞蹈也是如此,,Leiris在爵士樂中看到了新時代的神圣,,他認為這是我們時代的圣樂,可以讓人進入出離自身小我的“狂喜”,。展覽和遠方能給我們的,,除了知識和外在的風景,可能也會有這種內在的風景和靈魂的高潮,,這大概是旅行的意義,,在途中我們走向內心。
看完展覽,,蓬皮杜的餐廳已經關門,,只能到市中心去果腹,不過還好飯后正好可以去梅斯大教堂逛逛,。到了這里才發(fā)現(xiàn)之前的荒涼屬于城郊,,大教堂前的小廣場可謂人山人海,還有一對北非的新人在市政廳前結婚,,笙鼓震天中親朋好友全都載歌載舞,。沉入內心后再走向永遠饑餓的腸胃和永遠喧鬧的人群,這大概是生活的常態(tài),,不得不如此,,但又何妨如此。
梅斯老城的街上能看到不少嵌在路面的銅片,,上面有惡龍,,指向大教堂,那是本地的傳說,。據說當年惡龍作亂,,瘴氣籠城,最后圣徒前來趕走了惡龍,于是人們把被征服的惡龍作為梅斯大教堂的標志,。這大概和圣塞巴斯蒂安的殉難圖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向瘟疫表示:你不要來此地橫行。
現(xiàn)在大教堂地下墓穴還留著中世紀的惡龍木雕,,而四下的花窗有歷代匠人和藝術家的心血之作,,因而這教堂也被叫作“上帝之燈”。在太陽和陰影的游戲中,,在靜默與世俗喧囂的拉鋸中,,管風琴震動透過彩色玻璃照花人臉的斜光,能切中我們當下生存的,,大概是真正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