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個現(xiàn)代人畫一張餅圖,,算一下他平時的日子是怎么度過的:睡覺多少時間,,吃飯多少時間,工作多少時間,,談戀愛多少時間……他可能會發(fā)現(xiàn),,有大片的空白根本填不滿,。這片空白,花在了對手機的使用上:刷朋友圈,,刷微博,,看郵件提醒,看看推送的新聞和圖片……它們本身很微小,,微小到好像也沒什么害處,。可怕之處在于,,一旦開始就停不下來,因為它是無意識的,。意識過來的時候,,20分鐘已經(jīng)過去了。
有段時間,,我晚上躺在床上,,也會拿出手機刷一刷,美其名曰“助眠”,。后來發(fā)現(xiàn),,這種行為只能侵占我原本應該睡覺的時間。現(xiàn)在我改掉了這個習慣,,入睡前還是看書,。通常看幾頁就昏昏欲睡——這說明我其實很疲倦,。但如果是看朋友圈,、看微博,就不會疲倦,,因為是碎片化的信息,,加工起來不費勁。還配上了圖片,、視頻,,熱鬧得很。
盡管很清楚看書會更有助于睡眠,,但把看書和玩手機兩件事擺在我面前,,我還是能感覺到后者的強烈誘惑。這很可惡,。用電腦的時候,,我們也會刷網(wǎng)頁來打發(fā)時間,但電腦畢竟不可能揣進兜里,、搬到床上,。手機就不一樣了,,它是如此輕巧、方便,,唾手可得,,隨處可用,又能帶來即刻的愉悅滿足,。顯然,,這個東西沒有什么缺點了。
沒有缺點也正是這個東西最大的缺點,。因為太舒服,,以至于它可以很容易地擴散,并填滿我們整個人生,。有時,,我們沒有收到信息提示音,也沒有任何特定的期待,,卻也忍不住要摸出手機看一看——并不是它在召喚我們,,而是我們需要它。那一刻,,我們身上有一股細微的煩躁,,像一種癢癢的感覺,然后,,看到朋友圈上的小紅點,,就要伸手刷一下。伴隨這一下,,小紅點消失了,,癢癢的感覺立刻被更大的空虛融解——這時候我會感到舒服一點,仿佛從憋悶的生活中打開一個口子,,透了口氣,。
至于到底刷出來的是什么,是曬娃還是心靈雞湯,?不在乎,,反正看過就忘。
很難說我們從這種碎片化的體驗當中學到了什么有用的東西,,它只是讓我們舒服,。就像抽煙一樣,帶著快感,,但更大的功能是提供一份麻醉劑,。心里癢癢的時候,比如看書,、開會,、工作到一半,,就會有那么點渾身燥熱的沖動,像煙民摸一根煙點著那樣,,掏出手機刷一下,,好了,沒事兒了,,這樣就滿足了,。但我們不會從抽煙中得到真正的營養(yǎng),正如不會從手機中獲得有益的知識,。只是心里舒服點兒了,,暫時地。它們是處理情緒的方式,。
從心理學的觀點來看,,我們使用手機,有時只是把它當作痛苦的一個出口,,一種對情緒的處理方式,。短期是舒服的,,長此以往則會形成依賴,。對香煙的依賴也是同理。很多人也許嗤之以鼻:“痛苦,?跟痛苦有什么關(guān)系,?”然后他們摸出煙,或者摸出手機,。
但如果就在這個時候,,讓他們停下手頭的動作,會怎樣,?他們可以停下來,,不屑一顧地說:“你看,我并沒有形成依賴,?!闭绾芏嗬蠠熋衤暦Q:“我想不抽的時候就可以不抽?!钡悄愕壬弦欢螘r間,,他們就會有點不自在:“我不刷手機,那我要干什么,?”——痛苦可以有100個名字,,最常見的一個是“無聊”。很多人告訴我:他們害怕無聊,,如果在家里坐一整天,,不玩手機,、不上網(wǎng)、不看美劇的話,,會憋瘋的,。但到底“憋瘋”他們的是什么呢?——他們暫時不用去思考這件事了,,因為有了手機,,他們不會再無聊。
一個來訪者向我抱怨,,他有一項重要任務還沒動手,,而時間已經(jīng)只剩不到一個月。我問他:那你今天晚上準備動手么,?他搖頭,,懶洋洋地說:等明天吧。
所以有時一個人的“無聊”,,也許是還沒做好準備去面對應該做的事情,。想到這一點,你是不是也想摸出手機,,看看朋友圈上有沒有新的小紅點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