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部分地方都有以下幾個特點導致不適合修建高鐵:
1、總體人口密度低
鐵路作為城際交通的一種,,也會出現(xiàn)運力不足的情況,。提高運輸速度,,可以增加運力。其次,,人口密度越高,,乘客就越多,上座率越高,,邊際運輸成本越低,,售價越便宜。而且可以進一步增加班次,,提高發(fā)車頻率,。更高的發(fā)車頻率和更低的售價又進一步吸引更多客流。美國曾經(jīng)鐵路客運極為發(fā)達,,但那是在民航,、私家車和高速公路普及之前,當時的美國雖然地廣人稀不適合鐵路客運,,但也沒有更好的選擇,。
2、城市內(nèi)交通以私家車和高速路網(wǎng)為主
高鐵作為一種公共交通,,也更適合配合公共交通來使用,。然而在美國絕大部分城市,公共交通極不方便,,這導致即使乘坐火車到達目的地,,也往往要在當?shù)亓硇凶廛?,那為什么不直接開自己車去呢,?而且如果本地公共交通不便,我如何去火車站呢,?以加州高鐵為例,,加州主要的4個都市區(qū):舊金山灣區(qū)、洛杉磯,,圣地亞哥和薩克拉門托,,都以私人交通為主,除去舊金山市區(qū)以外,,使用公共交通都很不方便旅行,。除了東岸的少數(shù)城市以外,美國大部分城市私家車出行都占絕對優(yōu)勢,。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Uber這樣的基于智能手機的出租服務的普及,也許公共交通不發(fā)達,,并不一定就導致出行只能靠私家車,,但是在可以想見的時間里,其影響依然很有限(目前大部分美國城市出租車占出行方式比例不及1%)。
3,、缺少線狀連續(xù)分布的城市
日本為什么成為世界上最早建設高鐵的國家,,而且擁有世界上盈利能力最強的高鐵?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日本國土狹長,,東京—橫濱—名古屋—大阪—神戶等城市恰好可以串成一條線,。這就使得這些城市彼此之間的旅行都可以由一條鐵路線服務,大大提高了投資的效益比,。除了國土狹長外,,山區(qū)和河谷也容易在歷史上形成線狀分布的城市。而還有些地區(qū),,如英國,,其城市主要的發(fā)展時期為火車占主導地位的19世紀,其城市沿鐵路線發(fā)展,,也呈線狀分布,。而美國大部分地區(qū)以大平原為主,很多城市發(fā)展也在高速路網(wǎng)建成以后,,就少有此種線狀城市帶,。右圖分別是加州高鐵的規(guī)劃對照加州的人口密度圖,每一個點代表5萬人:
可以看出,,雖然灣區(qū)和南加州的兩個都市區(qū)人口密度并不低,,但加州高鐵經(jīng)過的大部分地區(qū)都沒什么人,加州中央谷地的Fresno等城市人口規(guī)模都太小,。但實際上高鐵盈利的關鍵,,恰恰應該是沿途的中等城市。如果只是洛杉磯到舊金山的點對點旅行,,那么航空是更有效率的方式,。目前舊金山到洛杉磯的火車Coast Starlight,每天的乘客數(shù)只有一千左右,,而這還是包含了美國西北地區(qū)波特蘭和西雅圖等城市的客流,,實際加州高鐵覆蓋的部分內(nèi)部客流每日只有幾百人,即使修建高鐵可以讓客流增加10倍,,依然遠遠達不到適合修建高鐵的條件,。
4、家庭規(guī)模較大
對于消費者來說,,家庭成員越多,,開車相對坐火車的經(jīng)濟優(yōu)勢就越大:一、自駕車旅行的費用不隨人口的增加而增加,;二,、可以交換駕駛,,減少駕駛疲勞;三,、汽車作為一個容納數(shù)人的私密空間很適合家庭旅行的氛圍,。而高鐵則更適合如歐洲這種個人旅行較多、家庭規(guī)模較小且重要性相對美國較低的地區(qū),。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高鐵在美國的主要乘客,首先是商務旅客(所以加州高鐵很大程度上是一個窮人補貼富人的公共項目),,其次是老人和年輕人,。將老年人、商務旅客,、單身生活的人,、沒有汽車的人口、乘坐公共交通的人口作為潛在客戶做分析,,可以看出,,加州絕大多數(shù)地方根本沒有修高鐵的條件:
事實上,南加州從洛杉磯到圣地亞哥一線,,倒是相對適合修建高速城際列車,。因為距離較短,對速度要求并不是太高,,如果采用升級既有線的辦法,,達到類似中國動車的速度,就可以快于自駕,,投資也會降低很多,。
這種種原因導致即使是加州高鐵這一目前美國唯一開工的高鐵,其社會效益也極不樂觀,。其單程票價根據(jù)加州高鐵局的最樂觀估計從舊金山到洛杉磯也要105美元——日本和法國類似距離(東京—廣島,,巴黎—馬賽)的高鐵票價分別為175美元和 127美元,,用時按照加州高鐵局的最樂觀估計為2小時40分鐘(日本和法國的類似行程用時各為4小時5分鐘和3小時20分鐘),。相比之下,飛機票價只要提前3周時間購買,,大概只要60-80美元單程,,即使計算延誤、辦登機手續(xù)的時間,,也跟高鐵最樂觀情況下的旅行時間在伯仲之間,。而單人自駕車約耗時6小時, 依車輛油耗不同只要30-65美元,,如果是全家出行或者利用Zimride等軟件找人一起走,,可以低至10美元左右,。下頁圖表是不同出行方式的消費端對比和不同建設項目的社會成本對比:
整個加州高鐵兩期工程(一期不連接圣地亞哥和薩克拉門托,在民主政體中,,對于一個采用全州財政的項目這是無法接受的)根據(jù)加州高鐵局的保守估計需耗費910 億美元(相比幾年前公投時的預算已經(jīng)上漲了一倍以上),,也就是說,平均每個加州人要為此付出2400美元(有很多地區(qū)其實還是覆蓋不到的),,而根據(jù)上面的旅行成本,,你覺得一般人一年會去坐幾次呢?
美國高速公路的建設確實主要由聯(lián)邦政府撥款,,但這部分財政的來源都是燃油稅,,而燃油稅在城際公路上可以被認為是一種使用費(User fee)。不考慮燃油經(jīng)濟性的變化的話,,你在公路上開得越多,,交的燃油稅也就越多,所以并不像高鐵一樣存在大部分納稅人補貼小部分使用者的情況,。相比設立收費站,,這種辦法籌資成本很低,且極易管理,。如果說有補貼,,也是開不環(huán)保費油的車的人在補貼開更環(huán)保、省油車的人,。
至于環(huán)保,,雖然高鐵是零排放,但其建設過程會帶來大量污染,,而且電能的來源本身也會有污染(雖然可能小于汽車內(nèi)燃機),。加州高鐵即使在高速公路有相似上座率的情況下,環(huán)保方面也不占優(yōu)勢,。而如果如學術界預測一樣,,上座率很低的話,那么加州高鐵平均每個乘客帶來的污染會遠遠高于高速公路和民航,。而公路和民航交通也可以通過電動汽車,、更大的飛機來提高效率,而這些辦法需要的公共投資遠小于高速鐵路,。
與此同時,,加州還有很多更需要用錢的地方,比如很多人詬病的K-12教育(學前班指高中的13年義務教育),,在交通領域內(nèi)部,,最迫切的問題也遠遠不在于城際交通,而是擁堵的城市交通,。910億美元的資金,,足夠給加州所有主要城市建設完善的軌道交通運輸網(wǎng),。即使要投資城際交通,類似洛杉磯—圣地亞哥升級既有線路的方案性價比也會高很多,。從南加州區(qū)域高鐵規(guī)劃的5個車站15分鐘車程能夠輻射到的區(qū)域來看,,總人口為960萬,總投資約8.8億美元,, 合每人92美元,。我相信如果你跟我一樣住在洛杉磯,會覺得這樣一條區(qū)域鐵路會比加州高鐵性價比更高,。?
我個人雖然不是美國公民,,但作為一名交通政策研究人員,跟我的大部分同行和老師一樣,,對這個項目持強烈的懷疑態(tài)度,。最近加州州長Jerry Brown強行使用碳交易的收入推動加州高鐵的行為,也令人非常憤慨,。
另外,,Reason Foundation(右傾的自由意志主義組織)和全美左派大本營UC Berkeley的ITS(交通研究中心)的評估一樣強烈反對加州高鐵,并認為加州高鐵局的很多計算扭曲了事實,。連唯一通過了高鐵項目的加州都如此不適合修建高鐵,,美國絕大部分地區(qū)就更沒有希望了。
不過話又說回來,,是不是整個美國都不適合修建高鐵呢,?那倒不是。美國的東北走廊就很適合修建高鐵,,特別是南半部紐約—費城—巴爾的摩—華盛頓一線,,沿途人口密集,大城市線狀分布,,最大城市紐約與首都華盛頓之間的商務客流極為密集,,這些城市的公共交通也較發(fā)達。事實上美國鐵路客運目前有一半的收入都來自波士頓—紐約—華盛頓這條線路,。但為什么這里也沒有建成高鐵呢,?Acela Express號稱美國唯一的高鐵,但可謂是全球最慢高鐵,,730公里的旅行時間是7個小時,,跟中國的T字頭列車差不多,。
這就要說到,,美國政治上的幾個特點也會導致修建高鐵政治上難度增加,計劃和建設過程的成本也會提高:
美國是一個聯(lián)邦制,、實行地方分權的國家,。高鐵投資大,,相比高速公路往往服務于更大的地理范圍,更加需要中央政府的協(xié)調(diào)統(tǒng)一,,而在美國,,州政府、聯(lián)邦政府,、地方政府各有其權,,并不是上級統(tǒng)轄下級的關系,這就使得東北高鐵這種跨越多個州的項目極難統(tǒng)籌,。歐洲第一個建設高鐵的國家是法國,,但法國的基本國情其實并不是歐洲最適合高鐵的國家(人口密度遠比英國、德國,、意大利低,,也不像英國、意大利一樣有明顯的線狀城市帶),,恐怕跟法國的政治在整個西歐最偏向中央集權不無關系(并不是說法國不民主,,民主與專制,和集權與分權,,是兩對關系,。法國即為典型的民主集權國家,而中世紀的歐洲則是專制而分權的),。與之相比,,其實西方民主體制下繁瑣的議事日程和利益集團扯皮倒未必導致建設速度慢。如果項目本身爭議少,,那么推行的速度還是很快的,, 比如艾森豪威爾簽署推動的州際高速公路系統(tǒng),10萬公里建成只用了10年,。當然美國高速公路的建設并不能說是沒有問題,,美國中心城的高速公路遠多于歐亞的城市,在割裂了原有社區(qū),、造成郊區(qū)化和居住隔離的同時,,也面臨擁堵的困擾。但城際交通便捷,,高速公路對于美國經(jīng)濟的發(fā)展還是功不可沒,。
美國的法律體系對個體利益保護較完善。在這方面,,美國甚至也要超過歐洲,。作為一個普通法體系的國家,這種現(xiàn)象主要跟文化觀念有關。美國可能是世界上普通老百姓起訴政府最容易的地方,。實際上,,在加州高鐵建設的過程中,就是因為有幾個加州中部的農(nóng)民將加州高鐵局告上了州法院,,而且勝訴,,所以加州政府無法發(fā)債,只得挪用碳交易的收入來啟動項目,。因為同樣的原因,,美國修建高鐵的拆遷過程和成本也都會更高(不過其實迫不得已美國政府也是有權在提供合理賠償?shù)那闆r下強拆的,不然很多公共項目 根本無法建設),。
美國鐵路的體制相對特殊,。如中國一樣,美國鐵路盈利主要靠貨運,。而因為人口密度小,、沒有坐火車旅行的習慣,美國鐵路客運的虧損程度又遠大于中國,。所以為保留鐵路客運,,美國政府在幾十年前成立了Amtrak這家國企經(jīng)營鐵路客運。但因為鐵路運營盈利都靠貨運,,所以美國鐵路的信號系統(tǒng),、限速等技術規(guī)格都根據(jù)貨運設置,且貨車永遠有優(yōu)先通過權,。經(jīng)營客運的Amtrak作為美國財政的吸血鬼,,在美國鐵路中相當于一個乞丐的角色,根本無權調(diào)整鐵路規(guī)格以優(yōu)先服務客運,。這使得改造既有線在美國遠比中國和歐洲都要困難很多,。此外,美國的國企跟中國的國企一樣,,同樣存在效率低下的問題,,同樣也阻礙了項目的實施。
其實對于美國來說,,可能更有前景的城際交通方式是自動高速公路(Automated Highway System,,Platoon (automobile))。
(本欄目與知乎網(wǎng)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