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著名女作家平路是我們夫婦的好友,她的本名叫路平,。據(jù)說有一次跟朋友打賭輸了,,就把名字倒過來寫,還自我解嘲說:路平是一個形容詞,,平路則是動詞,,表示力量、壯志,,自己去開路,。她的父母都是名教授,父親路君約是臺灣心理測驗領域的鼻祖,,在心理學界桃李滿天下,。平路進臺大念的也是心理學系,據(jù)說不是因為興趣,,而是有父親的書用,,不必再買教科書了。后來去美國在愛荷華州立大學攻讀數(shù)學碩士,,畢業(yè)后留在美國公司當統(tǒng)計師,。
平淡安逸的白領生活不是平路想要的,于是開始寫小說,,而且一鳴驚人,,接連拿下聯(lián)合報小說首獎、時報文學獎的劇本首獎等獎項,。平路不但創(chuàng)作小說和散文,,也寫時事和文化評論,甚至還寫科幻作品,。她的散文和小說細膩多情,,而評論則犀利敏銳,。兩種不同的風格,既流露了柔情似水的一面,,也體現(xiàn)了她錚錚俠骨的另一面,。學理科的平路遂成為當代最卓越的作家之一:無論創(chuàng)作的技巧、文字的錘煉,、形式的多元,、題材的縱深都出類拔萃。
第一次見到平路是2000年3月19日臺灣“大選”的第二天,。當時我在臺北采訪,,臺灣新聞界的朋友邀我參加一個“選后兩岸關系”的報告會。平路和我都是報告人,,我第一個講完就準備早退去趕飛機,,此時她才姍姍來遲。那次見面可以說是擦肩而過,,印象不深,。再次相遇則是在香港。2003年初,,聽說平路要來港出任光華新聞文化中心主任,可是簽證遲遲沒有下來,。因為有人散布流言,,說她支持“臺獨”勢力。平路是出生在高雄的外省人,,祖籍山東諸城,。她年輕時不滿“兩蔣”的獨裁統(tǒng)治,在“黨外運動”中交了很多朋友,,但對國民黨不滿和主張“臺獨”風馬牛不相及,。相反,她有濃濃的中國情結和深厚的中國文化底蘊,。到了年底,,謠言終于被粉碎,港府的簽證下來了,,平路走馬上任,。我和新聞界的幾位高層作為第一批客人,在她位于中環(huán)太古廣場40樓的辦公室會面,。這次才終于有機會仔細打量這位才氣橫溢的女才子:頎長纖細的個子,,說起話來細聲柔氣,雙眼帶著些許朦朧,,但眼神里跳躍著智慧的火花,。她用詩一般的感性語言作開場白:文化的交流是最能從根本上互相了解,、消除敵意的。在政治里可以有更多文化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希望兩岸用昆曲,、茶道、花藝,、咖啡這樣的文化語言溝通,,取代政治、軍事,、經(jīng)濟上那種赤裸裸,、血淋淋的零和對話。
在平路的主持下,,光華中心很快成為香港亮麗的文化風景線,,帶來一陣陣清新的臺灣風?!胺堑洹边^后,,在一場臺灣已故作家杏林子新詩的朗誦會上,她對生命的希望與歌詠,,展現(xiàn)了一種普世皆能共鳴的感人力量,。“茶與樂的對話”在茶香與樂音中,,讓人感受臺灣茶文化的旖旎情韻,。胡德夫演唱會“太平洋的風”,這位臺灣高山族歌手自彈自唱,,渾厚的嗓音,,奔放的旋律,映照出自由熱情的靈魂,。在光華中心舉辦的這些活動中,,我們夫婦倆成為常客,,久而久之也就成了平路的好友,。我們有時會約在咖啡館里天南地北地聊天;有時也會請她到家里小酌,,細細地品味勃艮第紅酒的濃郁酒香,。
2004年,我創(chuàng)辦了華文世界第一份電子周刊《觀察星》,,平路應邀寫專欄,。她詼諧機智的文字著實為周刊增色不少。我喜歡她的文字,,但她的幽默率真也給自己帶來過小小的麻煩,。2006年,,她在《亞洲周刊》專欄中,寫了一篇題為《浪漫不浪漫,?》的文章,,以“那位老科學家與他的新婚妻子”為切入點,剖析老夫少妻背后的悲哀,。結果楊振寧不滿平路“咒罵和嘲笑”自己的婚姻,告到香港法院,,不要對方賠償金錢,,只要對方公開道歉,;但平路沒有理會他,,反批“老先生沒有幽默感”,,還說“如果楊振寧再好好看她的文章,,就知道她寫的文章是多么好玩”。平路后來還以文章標題作了散文集的書名,,我覺得格外痛快?!队^察星》辦了幾期就因為吳征和楊瀾撤資而夭折,,平路和朋友們都覺得可惜,。我向她承諾再去找錢讓雜志起死還生,可惜終究沒有復活,。
2009年,,平路在這個半官方文化機構中玩厭了,辭職回到她的文學世界里去了,。我們夫婦給她送行時,,問她今后的打算?;卮鹞覀兊木尤皇菦]打算的打算:先漫無目的地去世界某些角落走走。然后在美國找個安靜的小鎮(zhèn)住下來專心寫小說,。她要寫的大概就是那本2011年出版的《東方之東》吧。前年去臺北,,平路已經(jīng)寫完小說回家了,。她請我們在“欣葉”吃臺菜。坐在那里等候時,,只見平路從門外飄然而至。突然有一種想法油然而生:她真是我見過活得最瀟灑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