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取材自《The Roosevelts and the Royals: Franklin and Eleanor, the King and Queen of England, and the Friendship that Changed History》一書,。)
當有貴客自遠方來,主人家自然隆而重之,。但偏偏美國,,這個歐洲王室眼中的化外之地,做起事來卻粗枝大葉,,表現往往讓那些“藍血之士”側目,,以棒球、BBQ等尋常百姓家之物來款待貴賓,,讓后者哭笑不得,。這些也就罷了,更離譜的都有試過,。那就是以“熱狗”來宴請尊貴的一國之君,。
這個匪夷所思的美國外交傳統(tǒng),起源于1939年6月,,主角是總統(tǒng)羅斯福和英王喬治六世,。那時正是二戰(zhàn)前夕,歐洲戰(zhàn)云密布,,英國大敵當前,,為拉攏美國支持,喬治六世毅然遠渡重洋,,飛往新大陸當親善大使,,希望能與美國結盟。
這種官方交誼在今天習以為常,,但在當時,,它們仍未完全擺脫獨立戰(zhàn)爭兩國開戰(zhàn)留下的創(chuàng)傷和心理陰影,關系敏感脆弱,,心存芥蒂,,崇尚自由、平等的美國平民百姓,,也對高高在上的英國王室,,沒有多大好感。于是這次英王喬治六世的美國之旅,,便在心里沒底,、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情況下起程。
在華盛頓的官方訪問結束后,羅斯福安排英王伉儷到其鄉(xiāng)間別墅歡度周末,,是為了顯示親善,,也為了在較為松弛的環(huán)境下,打開心扉說話,。但堂堂一國之君,,平素錦衣玉食,住的是瓊樓玉宇,,忽然走到一間鄉(xiāng)郊大宅,,只覺渾身不舒服,再加上前述兩國間芥蒂,,更讓他心存陰影,,猜度是否主人故意慢待。
晚餐之后,,進入正題,,女士退席,只剩下羅斯福,、英王,,以及陪他訪美的加拿大首相Mackenzie、King,,三人促膝夜談,,討論世界政局。當時只有44歲的英王,,覺得大他17歲的羅斯福就像慈父一樣,,與其談得異常投契。他覺得對方很易相處,,既是一個好的講者,,也是一個好的聆聽者。結果彼此藩籬盡開,,談到凌晨1點半鐘,,羅斯福把手按在英王膝上,說:“年輕人,,是時候你該上床睡覺了,。”會談到這里才結束,。加拿大首相陪同英王到臥室,,英王還意猶未盡,未能入睡,,興奮地說:“為何我的大臣就不能像這位總統(tǒng)今晚般跟我說話?”
翌日早上,他們一起到鄉(xiāng)間教堂做禮拜,。之后,,便是著名的郊外露天野餐——“熱狗外交”(Hot Dog Dipolomacy)的現場。此次野餐餐單如下:維吉尼亞火腿,、熏火雞,、牛排、小紅莓果凍,、沙律,、焗豆、梳打水,、啤酒,,以及熱狗。
這是被喻為20世紀最具爭議性的一次宴請,,很多人覺得美國人對英國王室不敬,,甚至是羞辱。但羅斯福深謀遠慮,,有心用野餐,,尤其是熱狗和啤酒,來拉近兩國的文化差距,,讓美國民眾覺得英國王室可以親近,,不那么高高在上,為之后派美國子弟兵到歐洲打仗,、支持英國打好了民情基礎,。熱狗和啤酒,本來就是美國老百姓最尋常不過的食物,。
說回食物,,不是山珍海味倒也罷了,但沒想到竟是熱狗,,英王伉儷心里更加七上八下,。王室向來雍容華貴、舉止優(yōu)雅,,偏偏熱狗吃起來食相難看,,所以這對他們來說簡直是好生為難。大家知道,,女士吃熱狗,,食相實在是分外尷尬,甚至有點不雅,。伊麗莎白不禁眉頭一緊,,不好意思地問羅斯福,,究竟熱狗怎樣吃?羅斯福卻粗豪地說:“十分簡單,,把它往嘴里塞,,一直往嘴里塞,直到吃完為止,?!?/p>
結果,還是英王豁達,,放低身段,,把熱狗徒手吃下,吃得津津有味,,甚至還要了第二根,。他甚至仿效美國人,把芥醬涂在熱狗上吃,,卻不小心讓芥醬滴在褲子上,。王后又怎么吃的呢?她還是選擇以刀,、叉來干掉那只熱狗,。
翌日,《紐約時報》以頭版報道這“驚世”一幕,,題為:
KING TRIES HOT DOG
AND ASKS FOR MORE
And He Drinks Beer With Them
事后,,全國都為熱狗而瘋狂。美國民眾對此反應甚好,,認為英國王室隨和親切,,能夠放下身段,紆尊降貴,,向他們這些化外之民看齊,,一起欣賞熱狗這味“國食”,一改他們一向認為后者高高在上,、看不起人的形象,。他們甚至認為,從英王伉儷吃下第一口熱狗那刻開始,,仿佛他們便默認從此兩國可以平起平坐,,無分高低。
一只熱狗,,被賦予如此重大的政治意義,,這就是史上著名的“熱狗外交”(Hot Dog Diplom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