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吉爾是一位在戰(zhàn)爭時期顯示卓越才能的政治領(lǐng)袖,二戰(zhàn)時,,他在納粹鐵蹄踏破大半個歐洲時,,憑著勇氣和鋼鐵般的意志,,堅定不移帶領(lǐng)英國這個孤島,拒絕議和,,抗爭到底,,力保歐洲自由和民主的最后火種;在民心最虛怯時,,憑借鼓舞人心的能力,,激發(fā)出英國百姓的勇氣和決心。最后,,帶領(lǐng)英國渡過最黑暗,、最風雨飄搖的時刻,取得最終勝利,。
丘吉爾的信念是,,政治家要滿腹韜略,老謀深算,,而且深具歷史視野,。他是一個天生的外交家,在大英帝國今非昔比,、國力萎靡不振時,,仍能夠運籌帷幄,與美蘇等列強合縱連橫,,與納粹法西斯周旋,,擠身同盟國三巨頭之列,與美蘇平起平坐,。
丘吉爾靠的,,就是其一流外交手腕,無論何時何地,,都可以成為其施展手腕的舞臺,。這里且談談餐桌這部分。對于丘吉爾來說,,餐桌從來都是政治的,,是他回饋朋友、拉攏對手,、搜集情報的一大重要場所,。他曾無數(shù)次為“政治飯”做東,這為他建立和改善了很多人際關(guān)系,,為政途鋪平了道路,。
先說“回饋”:在盟軍成功登陸諾曼底后幾天,丘吉爾特走到諾曼底灘頭,,探望英國官兵,,了解軍情,,更與名將蒙哥馬利索性在灘頭野餐。首相親臨前線,,大大鼓舞了官兵士氣,。
再說“拉攏對手”:丘吉爾早年曾任裝備部長,,有次遇上一家軍工廠大罷工,,他與其中一名罷工代表會面,并建議一起“飲杯茶,,吃塊餅”,,結(jié)果,這場勞資糾紛順利在茶杯里平息了干戈,,達成雙方都滿意的方案,。
最后說說“收風”:Joseph Davies曾任美國駐蘇聯(lián)大使,有次他路過倫敦,,丘吉爾便請他到家中做客,。Davies事后回憶,吃飯期間對方不斷問問題,,由蘇聯(lián)工業(yè)到軍隊實力,,每樣都“打破砂鍋問到底”,而且要的都是事實和數(shù)據(jù),,令他印象深刻,。
丘吉爾的飯局之所以能為他屢建奇功,是因為每次都能賓主盡歡,。事實上,,他是個很好的宴會主人,對賓客十分細心體貼,,時刻確保他們不會被冷落怠慢,,從餐單、倒酒,,到陪客名單,,都極有心思,而且風趣幽默,,擅長搞活氣氛,,讓大家賓至如歸,笑逐顏開,。他擅長講笑話,,妙語如珠,永遠是餐桌上的主角,,而非食物,。
舉個例子,,戰(zhàn)時資源短缺,食物不會好到哪里,,但丘吉爾天花亂墜的口才,,卻令晚餐生色不少。丘吉爾的司機回憶,,有回他宴請一些軍政界人物,,但晚餐的頭盤,只是普通的“牧羊人焗派”(Shepherd’s Pie),,但丘吉爾卻別開生面地如此介紹:“minced meat under a glorious cloud of mashed potatoes(蓋在彩云般的薯蓉之下的碎肉),。”剎那間,,大家又覺得這個派好像真的好吃了很多,。
丘吉爾會為宴會座位安排費心,每次都由他親自制定,。老友艾森豪威爾便曾夸贊他在這方面心細如塵,,并說丘吉爾永遠會把自己安排在其右,作為首席上賓,。只有一次例外,,丘吉爾也事先給他打電話,說因為有一位認識多年的上將老友Smuts同時出席,,問他介不介意僅此一次把右邊的位子讓出,,改坐丘吉爾的左邊?從中可見,,這位主人家是如何的周到,。
丘吉爾是一個“夜鬼”,越夜越精神,,晚餐會和工作結(jié)合在一起,,因此往往延續(xù)至深夜、凌晨,,以至清晨,。當其他人已經(jīng)睡眼惺忪,丘吉爾卻神清氣爽,,也因此最易得其所哉,。工作人員回憶,通常晚餐從晚上9點開始,,10點多吃完,,到電影房欣賞一部電影,再閑聊一下,到了凌晨一點左右,,再回到房間,,丘吉爾會說,“Now, down to business(如今討論正經(jīng)事)”,,再討論到清晨三四點,。后來拜相的麥克米倫(Harold Macmillan)回憶,當年他們就是如此和這位老上司抽煙,、飲酒,、辯論。當然少不了的,,是聽對方大發(fā)宏論,,通宵達旦,。
吃飯與辦正經(jīng)事一起做的習慣,,甚至延伸至戶外野餐。戰(zhàn)時,,丘吉爾曾多次與戰(zhàn)地將領(lǐng)一起在前線野餐,,一起討論戰(zhàn)事進展、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他認為這樣有助提升士氣,。在法國諾曼底灘頭便是一例,在北非戰(zhàn)線的黎波里之沙漠等,,都能見到他和將領(lǐng)一起野餐的蹤影,。
(本文取材自Cita Stelzer所著《Dinner with Churchill: Policy-making at the Dinner Table》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