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3月8日上映的電影《平原上的火焰》,,必須要回到原點,,即作家雙雪濤的小說《平原上的摩西》,。小說以沈陽重工業(yè)區(qū)鐵西區(qū)為背景,以不同的人物命名章節(jié),,包括“莊德增”“傅東心”“蔣不凡”“趙小東”“莊樹”“李斐”“孫天博”等等,。
蔣不凡是個普通警察,在1995年冬天,,他在偵破一個出租車司機連環(huán)被搶案的過程中,,因公殉職;莊樹和李斐是一同長大的鄰居,,莊樹頑劣,,他的媽媽傅東心把心思投在培養(yǎng)好學聰敏的李斐身上;從中心人物輻射出去,,小說里還有莊德增(莊樹的父親,,從供銷科科長成功轉型為企業(yè)家)、李守廉(李斐的父親,,下崗工人,、一樁兇殺案的嫌疑人)、孫天博(李斐的同齡人,、診所大夫)等角色,。
故事的起點是1995年,莊樹生活的工業(yè)區(qū)國企改制,,所有人失去了穩(wěn)定的生活軌道,。
那年平安夜,蔣不凡被殺,。許多年后,,莊樹長大,,成了警察,調查蔣不凡案件,。他隱約意識到李斐和李守廉也許跟殺人案有關,。
學者王德威如此評雙雪濤的小說:“他的故事觸及市場經濟轉型的隱痛,寫出了被侮辱與被損害者的群像,?!毙≌f以多視角敘事,,風格凜冽,寫出了抑郁,、頹敗,、困頓的眾生相。
小說中的重要意象,,一個是“火”(李斐從小喜歡火;每次被搶劫的出租車都被火燒),,一個是“摩西”,。有一句話,,是傅東心給李斐講的:只要你心里的念是真的,,只要你心里的念是誠的,高山大海都會給你讓路,,那些驅趕你的人,那些容不下你的人,,都會受到懲罰,。
小說改編的作品,目前面世的有一部劇,,一部電影,。2023年播出的同名劇中,導演,、編劇張大磊把故事發(fā)生地改為了虛構的城市青城(原型為呼和浩特市)——與他的導演首作《八月》的故事發(fā)生地一樣,。
小說描繪的群像在共六集、每集超一小時的片長中得以充分展開,,時間跨度從1980年代到2000年代,。1982年出生的張大磊擅長以懷舊的情感拍攝自己成長的八九十年代。他在劇中加入了更多“邊角料”(張大磊的原話)和原創(chuàng)人物,,比如下崗潮后站在街邊卡拉OK唱《雪在燒》的女人,,傅東心莊德增婚禮上打盹的廚師,烤串攤上對莊樹說塑料粵語的小販,,唱王潔實謝莉斯歌的廠子同事,,夯實了時代感。很多角色都有扎實的生命線,。
至于人物本身,,雙雪濤的小說捕捉到了處于時代巨變中的人的惶惑;劇版拍的是人被時代敲打的狀態(tài),。大部分人的反應要慢一拍,,都不會把事情想得太復雜,,盡管事情就是那么復雜。每個人的人生停留在了某一階段,,Ta只能活在那里,。海清飾演的傅東心,,心中“文革”的傷痕彌合不了,。董寶石飾演的莊德增比其他人能夠適應時代一些,但也只是一些,;中年以后,,他也沒有了奔頭。
張驥導演的電影《平原上的火焰》的改編思路是另一種,,將故事收縮,,縮小到李斐、莊樹兩個人身上,,其他角色作配,;主創(chuàng)使用一套演員班底,這同時也讓李斐,、莊樹在故事中的年齡跨度縮小,,初始為1997年他們都是中學生時,到八年后再相見,。
比起劇中人在大時代里被動地受力,,《火焰》中的角色明顯地要為自己找出路。大部分人物都在動,,在掙扎,,在回應這個時代。
李斐在與父親,、傅東心的談話中幾次提出想去廣州,、深圳。她去小攤買夏天穿的涼鞋,,與冰天雪地的環(huán)境對比鮮明,;她甚至用偷來的錢買了四張去深圳的火車票。她喜歡火,,電影放大了這一點:火,,意味著李斐想要燃燒,想要破壞,。
李守廉是個好工人,,在下崗后依然穿著工服,被問到為什么還穿呢,,他說穿著舒服,。
在一次父親為維護老工友跟人打架后,李斐哭著連說了幾遍:爸,,我受不了了,!爸,我受不了了,!
莊樹有小說中的混沌感,,“要么就進去,,要么比普通還普通,。”他對李斐說,,這兒沒什么不好的,,他不愿意離開;可他顯然不滿現狀,,所以他蹲局子,、偷車。
小說中筆墨更多的傅東心在《火焰》中成為淡淡的配角,,她還是教了李斐很多才藝,,看重李斐的前程,但她最大的功能是成為李斐的一個年長的參考系,,以顯示李斐比她更勇敢,。
陳明昊飾演的莊德增改動也大,他是話不離“錢”的投機倒把者,,新增的情節(jié)刻畫了他如何能絲滑地利用這個時代:在兩場連續(xù)的戲里,,莊德增先是晚上到廠長家打牌,贏了一大把,,在其他人走后,,塞了一把錢給廠長;第二天,,他到工廠,,在機器上用粉筆做了標記,接著進廠長辦公室,,從手提包里一沓沓拿錢放到桌上,,在很明顯不是第一次說出口的感謝話語中,他與廠長完成了合謀,,他獲得了工廠機器的變賣權,;出辦公室,是下崗/被欠薪的員工在堵門,,莊德增看了看,,走了,。他說,“這世道,,要么往上爬,,要么被淹死?!边@是《火焰》里的成功者,。
明日隔山岳,世事兩茫茫,,在《火焰》中,,主角臉上的滄桑感不來自于年紀,畢竟時間跨度只有八年,。八年后,,是幾個驚悚的場景:李斐邊吃橘子邊打色情電話,床上是她的假腿,;李斐到流動的診所里打嗎啡,,給她打針的舊識孫天博在她身體和意識松懶時,對她進行肢體騷擾,,她無力地靠著椅背,。
小說的結尾是這樣的:許多年后,李斐和莊樹在北陵公園的人造湖中心相見,,隔著湖水,,李斐對莊樹說,不用海水,,如果你能讓這湖水分開,,我就讓你到我的船上來,跟你走,。
劇集在沉郁與溫暖懷舊交織的氛圍中還原了這一段落,。在第六集的一個長鏡頭中,莊樹和李斐相約到小時一起劃過小鴨子船的青城公園,,在人工湖面上,,他們在兩艘船中,四目相對,。點題了“摩西”,。兩條船逐漸靠攏。在湖心,,一聲槍響,,李斐倒下。
電影由于種種原因,改名為“火焰”,,將摩西的意象刪去,,先天缺了一口氣。觀眾表示可惜,??赡苁莿h減的影響,,讓電影的一些情節(jié)銜接處有斷裂感,。
在我看來,電影最后20分鐘確實有些力道不足,。
李斐在被孫天博性侵后,,用自己的假肢殺死了對方,血濺到她的臉上,。這是電影改編最大的亮點,,李斐長久沉默之后的反抗引燃了“平原上的火焰”,讓她一改前面昏昏然的狀態(tài),。就像傅東心教她的,,她讓容不下她的人受到了懲罰。
但莊樹缺乏一個反應,。當然,,他從一個混子學生變成了一個警察,不犯渾了,;他沒有忘記年少時喜歡的女生,,除此之外呢?他好像一直處于青春的惶惑中,,與弄潮兒父親,、沉默的母親都缺乏深層次的互動。
本片更大的遺憾在于,,青春片本可以是容器,,我們借助少男少女的眼睛,可以看到他們經受的,、理解的可能變形了也可能更真實的現實,,但《平原上的火焰》沒有做到這一點。八年以后,,在李斐和莊樹的視角下,,鐵西區(qū)的生活究竟是怎么樣的,我作為觀眾不太看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