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倫敦,弗蘭克·奧爾巴赫在工作室(視覺中國/圖)
“年輕時,,我傾心于作品散發(fā)的魅力,,也曾追求享樂和名利。現(xiàn)在年紀越來越大,,我發(fā)現(xiàn)繪畫本身就是很有意思的事情?!?/p>
2024年11月12日,,英國藝術(shù)巨匠弗蘭克·奧爾巴赫(Frank Auerbach)于倫敦溘然長逝,享年93歲,。
無論早期或晚期創(chuàng)作,,幾乎每幅奧爾巴赫的畫作都布滿粗獷的紋理:稠密的顏料層層疊疊堆起來,凝視那些模糊的漩渦和溝壑,,你總有伸手去觸摸畫作表面的沖動,,試圖尋蹤這些筆觸的生命軌跡。
作為戰(zhàn)后最重要藝術(shù)家之一,,奧爾巴赫因其獨特的創(chuàng)作風格和對繪畫的執(zhí)著追求聞名于世,。跨越70年的藝術(shù)生涯中,,他只以少數(shù)親友為模特創(chuàng)作人物肖像,,或以熟悉的倫敦城市景觀為題作畫,那些情感強烈,、極具沖擊力的作品不僅在藝術(shù)史上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也對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盧西安·弗洛伊德(Lucian Freud)等大家產(chǎn)生了直接影響,。
與那兩位聲名顯赫,、私生活比畫板更斑斕的友人和同行相比,奧爾巴赫更像是一位隱士,半個多世紀以來,,他都在倫敦北部的工作室獨自作畫,,每年僅休息一天,驚人的專注令他與眾不同,。奧爾巴赫曾表示:“在我看來,,繪畫就是一個人在一間密室里的勞作?!?/p>
《William Feaver II頭像》2008
弗洛伊德鄭重其事地鞠了一躬
1956年1月,,24歲的奧爾巴赫在倫敦至美畫廊舉辦首次個展,拿出了他富于實驗精神的24幅油畫:8幅城市風景,、10幅“E.O.W.頭像”,、4幅“E.O.W.裸身像”、兩幅好友萊昂·科索夫的頭像,?!?952至1956年間,我一直在自我的世界里馳騁,,哪怕只有一分精力,,我也會把它用在創(chuàng)作上,獻上了自己全部的注意力,、承諾和勇氣,。”
奧爾巴赫的首秀被藝術(shù)界視作一大事件,,評論家盛贊——“這次個展是1949年弗朗西斯·培根個展后英國畫家舉辦的最振奮人心,、最令人難忘的展覽……奧爾巴赫的作品體現(xiàn)了一個偉大畫家具備的特質(zhì):無所畏懼、匠心獨具……這是一位以繪畫重塑現(xiàn)實的青年藝術(shù)家,?!?/p>
事實上,奧爾巴赫的作品很早就引起培根的關(guān)注,,培根還鼓動他的朋友盧西安·弗洛伊德出席展覽開幕式,。弗洛伊德回憶自己初次看到奧爾巴赫的作品:“當時我就在心里感嘆:真敢用顏料啊,!……顏料成堆出現(xiàn)在畫面上,,構(gòu)成了一幅幅作品?!?0年后,,奧爾巴赫在一次采訪中追憶當時情景:“我記得盧西安離開展館時,鄭重其事地鞠了一個躬,?!?/p>
奧爾巴赫的肖像畫有全身像,,也有半身像,但歸根到底,,真正的劇情始于頸部以上,。在1954年的《萊昂·科索夫頭像》及其后幾年創(chuàng)作的多幅《E.O.W.頭像》中,人物面孔自陰影中浮現(xiàn),,頭部低垂并轉(zhuǎn)向一側(cè),、陷入沉思,眼睛猶如黑洞,,光線落在顴骨和眉毛上,,奧爾巴赫仿佛在挖掘通往大腦的途徑。也許出于致敬,,弗洛伊德1975年至1976年以奧爾巴赫為模特繪制的肖像就畫了個拉長顱骨的頭像,,畫中的奧爾巴赫垂首頷胸、愁眉緊鎖,、眼簾低垂,,觀者無法窺見他的眼神,只能凝視那憂慮重重的禿頭頂,。
隱士,、苦行僧、工作狂……外界曾以各種詞匯形容奧爾巴赫,。數(shù)十年來,,他深居簡出,基本都在大英博物館以北,、攝政公園以東的莫寧頓環(huán)路的工作室里,,日常生活似乎永遠不變:每天早晨7點前起床,,在安靜的街道上畫幾張素描,,然后去工作室創(chuàng)作……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奧爾巴赫只與幾十年來一直給他當模特的幾個人合作,。正如藝術(shù)史家凱瑟琳·蘭珀特(Catherine Lampert,奧爾巴赫模特之一)所言:“他每晚都是獨自一人,,這是他的選擇,。”
新冠疫情期間,,由于模特無法來到畫室,,年逾九十的奧爾巴赫創(chuàng)作了多幅自畫像。畫中的他,,有時像自由翱翔的小鳥,,有時像布滿年輪的古樹,有時仿佛風暴中屹立不倒的巨石?!澳贻p時我的腦袋看上去挺普通,,當我生出更多皺紋、眼袋越來越大時,,我反倒覺得自己越來越有特點了……模特們來畫室有時吵吵嚷嚷,,如今我畫自畫像,可以重溫從前獨自作畫時那種沉默的感覺了,?!?/p>
正如評論家羅伯特·休斯(Robert Hughes,1990年代寫過備受贊譽的關(guān)于奧爾巴赫的專著)所言,,這位德國出生的英國藝術(shù)家,,他創(chuàng)作的核心就是某種“超越一切的孤獨”。
1931年4月,,奧爾巴赫生于德國柏林一個猶太中產(chǎn)家庭,,父親是名專利律師,母親曾受過藝術(shù)訓練,,他是家中獨子,。1939年,為躲避納粹迫害,,奧爾巴赫的父母將年僅7歲的他經(jīng)由“兒童運輸計劃”送往英國,,不幸的是,他的雙親不久后都在奧斯威辛集中營遇難,。
“由于我的出身,,死亡成了避繞不開的話題。我的創(chuàng)作表達與如影隨形的死亡緊密聯(lián)系,,直指藝術(shù)的終極意義:將時間凝固,,讓作品進入永恒……創(chuàng)作成功時,畫家就好像在死亡面前獲得了一次小小的勝利,?!?/p>
定居英國后,奧爾巴赫入讀肯特郡收留猶太孤兒的教育機構(gòu)邦斯學院,,年少的他不僅展現(xiàn)了藝術(shù)天賦,,還對戲劇產(chǎn)生了濃厚興趣。成為畫家后,,他曾將自己的創(chuàng)作和表演類比:“我腦海里浮現(xiàn)出一個團塊:我竭力棲身其中,,想成為這個立體實物——好比一個演員要進入某個角色,就想成為他的一部分,?!?/p>
1948年中學畢業(yè)后,,奧爾巴赫加入一個劇社,在火炬劇場排演《悔憾之屋》時,,他飾演一個勤務兵,,“候場”等著他的臺詞——“陀思妥耶夫斯基寫得很明確……他常為那些參悟人生的角色發(fā)聲,我甚至覺得他們會穿門而入,?!迸叛輹r間很長,奧爾巴赫在劇場過夜時常睡在座位底下,。正是在此期間,,他結(jié)識了在另一劇組排戲的埃斯特拉·韋斯特(Estella Olive West),她后來成了他最重要的模特之一——諸多畫作中的“E.O.W.”,。
《櫻草花山》1967-1968
催開裹在意識中的真相的花朵
“人們所描繪的都是自己所熱愛的,,從中感知跟自己有關(guān)聯(lián)的人或事,這是獲取主宰自己所愛力量的唯一途徑,?!眲?chuàng)作肖像時,由于長時間與同一個模特合作,,奧爾巴赫常會與他的模特產(chǎn)生某種微妙聯(lián)系,。“反復繪畫同一個頭部會導致某種陌生感,。最終,,你會接近它的原始真相?!?/p>
1940年代末期與奧爾巴赫結(jié)識時,,埃斯特拉是一位帶著三個孩子的寡婦。在她記憶中,,奧爾巴赫是個早熟的有為青年,,“弗蘭克知識淵博,有著透徹的理解力……他對問題的闡述出人意料,、新穎奇特,,我比他大很多,,但他卻讓我有種父親的感覺,。”這個描述確乎符合奧爾巴赫某次受訪時的回應:“我天生就很老成,,想創(chuàng)作出一個偉大,、高貴卻乖戾的刻板形象?!?/p>
17歲的奧爾巴赫租住在埃斯特拉的地下室,,成了這位三十來歲女房東的房客,,后來又跟她產(chǎn)生戀情,成為家庭的一員,。據(jù)埃斯特拉后來回憶:低溫下將一大塊肉放入烤箱,,她根據(jù)奧爾巴赫的要求擺出姿勢數(shù)小時,直至那塊肉熟透,。畫作完成后,,他們和3個孩子共享美食,那是一段閃爍著愉悅的時光,。在埃斯特拉印象中,,那時奧爾巴赫總?cè)卞X:“他在街上閑逛,口袋里揣著面包,、6便士餐券和一張地鐵卡,。”盡管如此,,他還是為孩子們買了小狗和倉鼠,。
1948年至1955年,奧爾巴赫先后進入倫敦圣馬丁藝術(shù)學院和皇家藝術(shù)學院深造,,他潛心創(chuàng)作,,但生活拮據(jù),只買得起幾種便宜顏料,,又不愿撿那些脫落,、用舊的昂貴顏料。奧爾巴赫后來解釋自己的“厚涂”時自嘲:“我的肖像畫之所以涂著厚重顏料,,是因為我買不起畫材,,只得反復涂抹?!?/p>
1955年夏,,奧爾巴赫從皇家藝術(shù)學院畢業(yè),來自約克郡的學妹朱莉婭·沃斯滕霍姆為他的藝術(shù)才能所傾倒,,試圖買下他的一幅畫,。奧爾巴赫毫不猶豫地送給了她,兩人后來步入婚姻,,婚前生下兒子雅各布,。1960年左右,奧爾巴赫曾以炭筆素描勾畫出朱莉婭的美貌和謙遜,,畫中的她目光低垂,,四周透著光亮。在那之后,,兩人很少來往,,直至1976年才重新走到一起,。
埃斯特拉與奧爾巴赫的關(guān)系于1973年7月畫上句號,埃斯特拉一度感到“心碎”,,堅持不再當他的模特,,很久之后兩人才再次成為朋友。她曾透露,,“許多人覺得奧爾巴赫羞怯謙遜,,他們大錯特錯,事實上他自負得嚇人,,只是對那些與他毫無瓜葛的人非常友善,。”
2024年3月18日,,英國倫敦,,一位拍賣行工作人員站在弗蘭克·奧爾巴赫作品旁(IC photo/圖)
在藝術(shù)同行中,即便孤傲成性如弗洛伊德,,也對奧爾巴赫欽佩萬分:“我只愛奧爾巴赫,。真正會塑造物象的人就是他?!?975年,,弗洛伊德請求奧爾巴赫給他當模特,奧爾巴赫坦言,,“我是個合格但不情愿的模特……我在盧西安位于帕丁頓的房子里一坐就是三個多小時,,我覺得這個過程費時費力,但他總勸我這樣做值得,,因為是在為創(chuàng)作付出,。我覺得自己除了盧西安,不會再給別人當模特了,,我想象不出還有誰比他更有意思,。”有年冬天,,水管凍住了,,弗洛伊德就從屋頂上鏟雪煮咖啡,那是奧爾巴赫記憶中最美味的咖啡,。
1980年代,,弗洛伊德購藏了奧爾巴赫的《櫻草花山:冬》等畫作。1995年,,奧爾巴赫受邀在國家美術(shù)館展出作品,,弗洛伊德寫了展覽序言:“天氣在變,,光線也在變,,晝夜被記錄下來,,畫家的情緒浸潤其中,為作品賦予某種戲劇化的激情,。他的畫透露出某種信息,,蘊含其中的精致與幽默,讓我想起蘇格拉底生命的最后時光,?!?/p>
奧爾巴赫剛出道時,他那些以櫻草花山和倫敦工地為題材的畫作就受到好評,,被視作“現(xiàn)存最厚重的油畫”,,“顏料堆疊在畫布上,望去猶如巨型浮雕,?!?/p>
青年奧爾巴赫身形瘦削,在貧窮和孤獨的驅(qū)使下?lián)]筆創(chuàng)作,,他的畫雖然陰影重重,,卻從未訴說靈魂的沉淪,它們令人感到不安,,但絕非麻木,。“周圍居民有種奇異的自由感,,因為每個人都以某種方式逃離了死亡,。半遭摧毀的倫敦散發(fā)著獨特的性感氣息,生活在那片廢墟中,,我就像一名拾荒者,。”奧爾巴赫初到倫敦時,,城內(nèi)仍留有戰(zhàn)爭創(chuàng)傷的痕跡,,建筑工地上林立的腳手架在他眼中成了一道奇特的風景:“在我看來,一座運轉(zhuǎn)完全正常的城市,,不過是一些立體造型單調(diào)乏味的組合,。而戰(zhàn)后的倫敦卻擁有斷崖、山峰和峭壁,,造型充滿戲劇張力,,景象萬千?!?/p>
半個多世紀過去,,奧爾巴赫還在用畫筆重構(gòu)倫敦北部的道路和山坡,就在他去世前一個月,,梅費爾的一家畫廊還為他舉辦了展覽《弗蘭克·奧爾巴赫:倫敦肖像》,,經(jīng)過時間的沉淀,,他的畫作已然成為倫敦的注解。
奧爾巴赫始終拒絕人們將他的作品歸為表現(xiàn)主義風格,。他曾嚴正聲明,,無論人物或風景,他的創(chuàng)作都是為了抓住內(nèi)心想繪制出的那個完美“團塊”,?!白鳟嫴皇怯涗洠步^非描繪地形,。畫家總是借助材料刻畫一個有著自己性格的形象”,,奧爾巴赫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夠感染那些“不大合群、總躲在人群背后的人”——“好的作品某種意義上就是抽象的概念,,你畫得越好,,所畫形態(tài)就越難以形容。抽象畫是為那些相信在人的意志之中隱藏著真相的人特別創(chuàng)作的,,正如菲利普·拉金所言——‘催開那朵包裹無數(shù)花瓣的花’,。”
(參考:《Frank Auerbach’s Raw Truths》《‘I’m doing what may be my last paintings’:Frank Auerbach on his new self-portraits and turning 92》《弗蘭克·奧爾巴赫的畫語人生》(Frank Auerbach:Speaking and Painting,,Catherine Lampert著/馬潔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