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明(1954-2024),,北京,編劇
編劇費明是戲癡?!爱旂娐曧懫?、大幕拉開,臺上演的是你的戲,,這種感覺比自己結婚還要愉悅,。”費明讀小學時就被稱為“小作家”,,15歲他由北京前往黑龍江建設兵團從事生產勞動,也正是在北大荒,,他開始戲劇創(chuàng)作,。
費明并非出身科班,要進入當時的文藝圈并不容易,?;氐奖本┖笏诃h(huán)衛(wèi)局做清潔工,每天與笤帚和垃圾車相處,,卻仍然懷抱創(chuàng)作的夢想,。他考過很多劇團,可惜無一及第,,直到1986年他以清潔工生活為題材寫出《初戀時,,我媽不懂愛情》,才算入了行,。當時中華全國總工會文工團看到劇本后,,將劇作搬上了話劇舞臺,僅四個小時就賣光了八場戲的門票,。費明一戰(zhàn)成名,,1990年進入中央實驗話劇院,正式成為了一名編劇,。
在電影,、電視劇、話劇方興未艾的年代,,費明站在了時代浪尖,。1994年他寫完劇本《離婚了,就別再來找我》,,一時沒找到投資,,便在北京招待所開了間房,上貼“《離婚了,,就別再來找我》攝制組”,,沒幾天,果然有投資自己找上了門。
費明腦子活絡,,也趕上了好時候,,21世紀初,他寫出了現象級情景喜劇《家有兒女》,。三個性格迥異的小孩,,兩個中年離異的男女,一個雞飛狗跳的重組家庭,,《家有兒女》不僅探討了家庭內部的親密關系,,也探討了青少年的教育、成長議題以及社會觀念的變化過程,。電視劇獲獎無數,,是90后一代年輕人的童年回憶,也是費明里程碑式的作品,。
情景喜劇在2010年以后逐漸式微,,費明也沒有躺在功勞簿上,而是將創(chuàng)作重心轉移到了話劇領域,。在不同的采訪中,,費明都提到了《哥本哈根》與《安魂曲》對他的影響?!拔乙庾R到人類的話劇竟然已經發(fā)展到如此地步,,我決定要把中國的一些事情寫出來?!?/p>
為了捕捉當下最新鮮最活躍的話題,,費明搬到了北漂年輕人聚居的地方,可惜此時他已經年近六十,,身體不好,,患上了糖尿病。2019年費明搬到養(yǎng)老院,,朋友去看他,,他還在念叨要寫關于養(yǎng)老院的劇本,因為那里的生活與以往截然不同,?!拔疫€有很多故事想講,很多夢想沒有實現,?!辟M明心里藏著十多個未完成的劇本構思,在醫(yī)院的最后歲月,,主治醫(yī)生都愿意到他的病房去,,因為他總能講出一些有趣的事。
2024年10月27日,費明與世長辭,,終年70歲,。編劇汪海林在微博上公布了這一消息,他稱費明是一個永遠天真的人,,“祝他在作品中永生”,,編劇宋方金則將費明寫過的作品寫成了一副挽聯:“老爸開門家有兒女,良宵涮羊肉,;靈魂廚房高朋滿座,,約定好不分手?!辟M明一生未婚,,他找到了比結婚還要愉悅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