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者提供/圖)
“有嚼勁”的角色
廣州5月的一個陰雨天,李仙花來到廣東省戲劇家協(xié)會(下稱“劇協(xié)”)的辦公樓接受采訪,。這位著名的廣東漢劇表演藝術家談到了她與這個劇種的聯(lián)結(jié),以及由她主演的即將上映的漢劇電影《金蓮》,。
李仙花步伐格外輕快,。站立或坐下,都是身姿挺拔,。她身著黑底的中袖和長褲,,花朵的紋樣、紅衣領,,與她的紅唇相映,。
作為中國戲劇梅花獎“二度梅”獲得者,李仙花曾多年擔任廣東漢劇院院長,、省文聯(lián)專職副主席,,最近剛剛卸下行政職務。不過,,談起角色,、表演和廣東漢劇,她一點都不像一位嚴肅的長者,,更像一個情感豐沛,、充滿分享欲的孩子。
說起唱腔發(fā)聲,,就忍不住開嗓示范,。聽到贊美,便直率地大笑,。談起角色的悲慘,,語氣則逐漸沉滯,臉上掛滿了愁怨,,似乎此時并不是她在講述著什么,,而是有一部分角色的靈魂附著在她身上。
比起戲曲中才子佳人的傳統(tǒng)模式,,李仙花更偏愛“大開大合的人物”,。“這樣的戲太舒服了,,演起來非常過癮,!那種溫溫的、太過平的戲,,就不夠過癮,。”
2015年以來,她先后將自己主演的漢劇舞臺劇《白門柳》《蝴蝶夢》《金蓮》搬上大銀幕,。這三部都是她的代表作:《白門柳》中,,明末的秦淮名妓柳如是與名儒錢謙益結(jié)為連理,但在丈夫選擇歸順清朝時,,她毅然殉身以守氣節(jié),;《蝴蝶夢》里,李仙花一人分飾兩角,,在莊周試妻的故事里,,探討人性和宿命;西門府內(nèi),,金蓮為求生而掙扎,,又通過求死來結(jié)束深陷泥沼的一生。
在愛情之外,,這三位女性都有更深遠曲折的人生課題,。
李仙花這樣解釋自己的選擇:“我覺得演員到了我們這個年齡,應該演一些難啃的骨頭,?!绷缡恰⑶f周妻,、潘金蓮,,都是她口中“有嚼勁”的角色。她們命運的跌宕,、人格的復雜吸引著李仙花,。盡管,這類表演意味著高風險,?!埃ㄆ渲校┡私鹕忥L險是最大的。駕馭不了,,戲就搞歪了,。但是我相信我的藝術觀和判斷力,。我盡量避免她的‘濁’,,去帶來一些有啟迪的東西?!?/p>
文藝評論家康式昭撰文指出,,行內(nèi)人用“不甘平寂”來評價李仙花。她回應道:“正因為這樣,,才能屢屢出好戲和精品,,你說對吧?”
卸下行政擔子之后,李仙花全心回歸漢劇舞臺,,她感覺自己更忙了,。5月,在廣州做完戲曲比賽評委,,她便趕回家鄉(xiāng)梅州,。到達當晚,與徒弟交流到11點,,第二天早上8點半便投入到大戲《章臺青柳》(《白門柳》的續(xù)集)的排練中,。李仙花挑大梁,徒弟任B角,。她一邊練,,一邊指導后輩,以戲代教,。
有時,,她也能體會到精力的衰退,但她無法做到放下漢劇表演,,去過一種更輕松的生活,。“我還是想不斷攀登,,不斷追求,。只想做到極致,又極致,,又極致,。這樣就是為了在我還能動的時候,把(廣東)漢劇的好東西抓緊留下來,,留給我們的后輩,。”
廣東漢劇《蝴蝶夢》在第五屆中國戲劇節(jié)上榮獲七項大獎(受訪者提供/圖)
被挑中的人
廣東漢劇,,舊稱“外江戲”,,是廣東三大地方劇種(粵、潮,、漢)之一,。它的表演程式豐富,包含生,、旦,、丑、公,、婆,、烏凈,、紅凈七個行當。其最明顯的舞臺特征是“皮黃唱腔,,中州音韻”,。
乾隆年間,廣州一口通商,,各地商幫匯聚于此,。隨之而來的是眾多唱皮黃腔的外省戲班,它們被稱為“外江梨園”,。汕頭開埠后,,粵東地區(qū)也迎來了外江戲的繁榮。它不斷融合本地的民間音樂,、方言,、故事,深受粵東民眾的喜愛,。
1933年出版的《漢劇提綱》中,,作者錢熱儲將粵東外江戲溯源至湖北漢口,故稱其為“漢劇”,。盡管有其他學者認為,,徽劇才是外江戲的源頭,但“漢劇”的名稱還是得到廣泛使用,。
清中葉以來,,粵東漢劇的活躍中心是商賈云集的潮汕。民國時期,,隨著本地潮音劇崛起和復雜時局,,外江戲的演出地逐漸從潮汕的城市遷往客家的山區(qū)。大埔,、梅縣,、五華等地成為這個劇種繁榮的新鄉(xiāng)。
為區(qū)別于湖北漢劇,,1956年,,全國劇種大普查將它更名為“廣東漢劇”(以下簡稱“漢劇”)。1959年廣東漢劇院成立,,落址梅州,。
李仙花的家鄉(xiāng)就在梅州五華。漢劇,,像養(yǎng)料和空氣一樣環(huán)繞著她的成長,。
母親是漢劇演員,行當是坤生,。李仙花記得跟母親下鄉(xiāng)演出的盛況,。無論是在劇場還是廣場,演出都是一票難求,?!澳菚r大家沒有其他娛樂,有戲來,,他們就像過大節(jié)一樣,。”
演出側(cè)臺,,幼年的李仙花總是仰著頭看母親表演,。“我媽媽個頭高,,嗓音好,。她穿著厚底鞋、長袍,,英俊瀟灑,,又那么漂亮,簡直迷倒我了,!我就覺得漢劇怎么這么美呢,!這種美的感覺一直影響著我,我自己也是,,做什么事,,都要追求完美?!?/p>
李仙花形容自己是“吃劇團的飯長大的”,。因為長得可愛,她從小就是劇團寵愛的寶貝,,也常被拉去演戲,。5歲初登臺,李仙花只是臨時模仿了臺上另一位兒童表演,,就被觀眾大贊:“這個小演員最好看,、最靈光了!”那時她就決定,,“長大也要當漢劇演員,,接媽媽的班?!?/p>
1973年,,梅州戲校到五華縣招生。上百個小學生競選,,李仙花成了唯一被挑中的人,。
學戲曲,,通常意味著要經(jīng)歷充滿艱苦、磨煉和淚水的臺下十年功,,李仙花卻有另一種敘事,,“戲校的哥哥姐姐練功(腰腿功),個個都在哭,。但我(練得)很開心,,練功對于我來說,是一種陶醉,?!敝苣瑢W都出去玩了,,她就一個人跑到教室練,。即使要出去逛街,也不舍得脫下練功的燈籠褲,、運動衫,。“唱漢劇,、練功是享受,。做自己喜歡的,就不會累,?!?/p>
這種輕松也得益于過人的天賦。李仙花多年的同學,、同事黃小貝回憶,,“我們的腰腿硬邦邦,老師一定要使勁壓,。她的就和面團似的,,(練功)非常輕巧。李仙花在戲校也許不算最刻苦的學生,,但一定是(搞漢?。┳畹锰飒毢竦摹K焐愘|(zhì),,特別有靈氣,。排練時導演提出有什么阻滯,別人領悟不了,,她一點就通,,學什么都很快?!?/p>
在梅州戲校時期的李仙花(左一)(受訪者提供/圖)
1978年從戲校畢業(yè)后,,李仙花進入廣東漢劇院工作,,得到漢劇大師梁素珍的真?zhèn)鳌.厴I(yè)十年內(nèi),,她就擔任了十多部劇目的主角,,在當?shù)匦∮忻麣狻?/p>
1991年,,當一切順風順水的時候,,她做出了讓所有人震驚的決定——在懷孕時報考中國戲曲學院。這是她夢寐以求的殿堂,。李仙花解釋道,,“80年代,我拿了很多獎,。但我還在想,,我的出路在哪里呢?我還想上進,,還想振興漢劇,、推廣漢劇。但憑借我當時的條件還不夠,,所以要去吸收養(yǎng)分,,與全國接軌?!蹦赣H和丈夫都給予了充分支持,,表示會幫她帶孩子,免去后顧之憂,。
成功考入中國戲曲學院后,,李仙花進入另一番戲曲天地。八年內(nèi),,從進修班,、本科,一路讀到研究生,。她笑稱,,自己剛到時,“像劉姥姥進大觀園,,什么都新鮮,,什么都震撼?!彼e極向京劇,、昆曲大師求教,在漢劇表演中融入更有力度,、彈性和韻味的聲腔,。在唱花旦的基礎上,,她補足了青衣、刀馬旦的功力,。在導演系的修煉讓她懂得了如何“設計人物”——“程式化的表演和內(nèi)心的張力,,這兩個要碰撞合一,人物才有可能變得立體,?!?/p>
1994年,憑借傳統(tǒng)折子戲《陰陽河》《改容戰(zhàn)父》《百里奚認妻》和大戲《包公與妞妞》,,本科在讀的李仙花奪得第十一屆中國戲劇梅花獎榜首,。2001年,她又以“京漢兩下鍋”的《蝴蝶夢》和《白門柳》再次獲獎,,成為廣東首位獲得“二度梅”的藝術家,。畢業(yè)時,李仙花有許多機會留在北京,,但她毅然選擇回到家鄉(xiāng)梅州實現(xiàn)振興漢劇的夢想,。
李仙花的藝術之路,似乎每一步都是順利的,。原中國戲曲學院副院長趙景勃認為,,這背后,“其實是她的堅韌,?!彼浀茫瑒偵a(chǎn)完兩個月,,李仙花就離開孩子,,裹著厚厚的毛巾帽,來到中國戲曲學院報到,。她總是第一個搶到練功教室,。在食堂排隊,也要找個靠窗的地方壓腿,。她從廣東來,,從不抱怨北京的大饅頭、大澡堂,。更不要說練扁擔功,、椅子功留下的傷病了。
“她選準了目標,,一往無前,。別人忍受不了的(難處),她都能忍。這就是客家女的性格吧,?!壁w景勃感嘆。
電影《金蓮》劇照,,李仙花飾潘金蓮(右)(受訪者提供/圖)
復雜的金蓮
回到廣東后,,李仙花先后擔任了廣東漢劇院院長、廣東省文聯(lián)專職副主席,。但她沒有離開舞臺,,繼續(xù)做著漢劇的創(chuàng)新。
飾演潘金蓮,,也許是最大膽的一次,。
《水滸傳》中,,潘金蓮勾引武松,、通奸弒夫的情節(jié)廣為人知。漢劇《金蓮》的主創(chuàng)之一黃小貝指出,,“在固有的觀念中,,‘潘金蓮’不只是一個人,更是一種特殊的符號,?!惫诺湫≌f《金瓶梅》讓潘金蓮的形象更豐滿,為其擴寫身世和個性,,同時,,也放大了她的“情欲”部分,讓她成為更受爭議的人物,。
那么,,為什么要把這樣的潘金蓮當作主角來塑造呢?
著名劇作家隆學義曾基于小說《金瓶梅》創(chuàng)作出同名的昆曲劇本,。他對西門慶本人的描寫很少,,劇本聚焦于潘金蓮、李瓶兒,、龐春梅,、吳月娘四人,展現(xiàn)的是她們爭寵,、沉淪,、毀滅的過程。
2010年,,李仙花看過此劇本之后,,深受其展現(xiàn)的“人性沖擊力”打動。于是,她把隆學義約出來,,希望他能在此基礎上改編,,為自己量身打造一部以潘金蓮為主角的漢劇。
劇中,,花衫行的金蓮兼具花旦的嬌俏(前期)和青衣的肅穆(后期),,正屬李仙花善于塑造的行當。但這個角色最吸引李仙花的地方,,是她體現(xiàn)的“內(nèi)心扭曲的過程”,。
“她是個家喻戶曉、被釘在恥辱架上的人物,。但是她真的生下來就這么惡嗎,?我看了她的身世,很悲催的,。先被賣給王招宣,,又被賣給張大戶。張大戶為了方便平時能霸占她,,故意把她嫁給三寸丁武大,。換作正常人,哪個女人也受不了呀,。
“后來又遇到風流倜儻的西門慶,,但對方偏偏又勾引她去謀害親夫。她也不是本來就想殺夫,。那么她怎樣從無辜的,,變成惡的?我想,,觀眾想看的是這樣的心路歷程,。”
在李仙花眼中,,潘金蓮是一個可憐,、可悲、可恨的人,,“她不只有一個面孔,,而是多面的、復雜的,。這是我想呈現(xiàn)和表達的,。”
劇本的結(jié)局,,落在武松殺嫂,。在害死李瓶兒的兒子后,金蓮受到良心折磨,主動求死,,殞命武松刀下,。在李仙花看來,這個殺人償命,、正義得到伸張的結(jié)局,,會為觀眾帶來啟迪。
中國戲劇史上,,這并不是潘金蓮第一次被當作主角書寫,。劇作家歐陽予倩、魏明倫分別在1920年代,、1980年代寫過潘金蓮題材的劇作,。他們的主題更多與“女性的解放”有關。
漢劇電影《金蓮》的導演王一巖指出,,本次改編不是為金蓮翻案,,而是要全面展現(xiàn)“她對命運的抗爭”?!八晃耆?、被迫害,同時她又主動反抗,、進而行惡,最終走向懺悔,,這是一個命運之爭,。”
孕育這樣敏感題材的劇目并不容易,,劇本經(jīng)歷過十幾次專家論證和修改,。黃小貝回憶,在北京的一次研討會上,,他和李仙花,、(舞臺劇)導演,、編劇四人坐在賓館絞盡腦汁地討論如何調(diào)整,,讓劇本撇清“為潘金蓮洗白”的嫌疑。編劇隆學義強化了金蓮心底吶喊的部分,,“讓觀眾回歸更平實的心態(tài)來看待封建時代底層婦女的悲涼人生,。”
2013年,,《金蓮》舞臺劇上演后反響熱烈,,榮獲第十三屆中國戲劇節(jié)劇目獎和優(yōu)秀表演獎。文藝評論家康式昭盛贊,“劇作摒棄了淫穢色情的污濁”,,是表現(xiàn)“靈魂墮落和心靈救贖”的新戲,。之后,它獲得更多專家認可,,被納入梅花獎數(shù)字電影工程,,得以走上大銀幕。
鏡頭下,,李仙花有了更大的表演空間,。她為戲曲化的金蓮加入更多生活化的細節(jié)。在爭寵的場景中,,金蓮會俏皮地吐舌頭,;思念武松的特寫毫無念白,她全以真摯的面部表演展現(xiàn)金蓮的失落和哀怨,。
其中,,李仙花最滿意的,是金蓮對武松“三進酒”的戲,。在傳統(tǒng)戲曲中,,這段通常是以勾引為主題的“葷段子”。但是,,經(jīng)過《金蓮》的處理,,這段更多是主角的真情流露。金蓮唱腔哀婉,,訴說著自己卑微的心愿,。她獨飲三杯,靠著門含淚望著剛正拒絕自己的武松消失在雪夜中,,令人動容,。
李仙花認為,“那時,,金蓮就已經(jīng)死了,,希望徹底破滅?!敝?,她深陷西門府勾心斗角的漩渦,犯下大錯,,最終的死亡,,反而是一種自我救贖。
黃麗華在劇中飾演李瓶兒,,她是李仙花的徒弟,。因之前只演極“正”的角色,,黃麗華為飾演“壞女人”感到苦悶。李仙花引導她去讀原著,,又在現(xiàn)場指導她表演,。黃麗華才逐漸理解,自己是在展現(xiàn)“人性”,?!胺饨〞r代,女性地位很低,,為了活命才做出那樣的舉動,。”
舞臺劇《金蓮》中武松殺嫂的劇照(受訪者提供/圖)
初心情至
王一巖認為,,李仙花不只在“挑戰(zhàn)自我”,。“廣東漢劇從梅州這小地方的劇種,,到現(xiàn)在做到五?。?span id="qqhou9gi" class="nfzm-web-style--kaiti" style="font-family: 楷體, 楷體_GB2312, STKaiti;">和福建、湖北,、湖南,、陜西的漢劇)聯(lián)合申遺,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李仙花是申遺代表的領軍人之一,,她做出了很大努力。聲樂,、舞蹈,、京劇、昆曲,、其他地方戲,她都有所吸收,。她的表演不是絕對傳統(tǒng)的,,而是與時代審美貼近的風格?!?/p>
世紀之交,,人們有了更豐富的文娛選擇。1980年代村民們?yōu)榱丝匆粓鰬?,帶著干糧徒步十公里的情景,,早已一去不復返。許多漢劇表演的同行選擇了下海經(jīng)商,。
2000年李仙花回到梅州時,,正是劇團青黃不接,、人才斷層的時候,行當和劇目也很不齊全,。為了挽救這個劇種,,她在2005年組織創(chuàng)辦了“廣東漢劇幼苗班”,挑選50位有潛力的90后小孩,,邀請多地,、多劇種的名師加以訓練。黃石漢劇團解散時,,她就去湖北把劇團人才引進到廣東,。這些舉措解決了劇院人才匱乏的難題。如今,,幼苗班已培養(yǎng)了4屆學生,,首屆畢業(yè)生現(xiàn)已成長為廣東漢劇院的中堅力量。
在本次采訪中,,李仙花提到,,最近自己在嘗試完全用漢調(diào)來演唱《牡丹亭》。同樣擁有悠久歷史的昆曲和漢調(diào)相結(jié)合,,這是從來沒有人做過的大膽探索,。李仙花又做了敢吃螃蟹的人。她十分期待這個節(jié)目早日成功上演,。
一旁,,《金蓮》電影版(改編)編劇胡琦突然引用《牡丹亭》的名句來形容李仙花與漢劇的聯(lián)結(jié),“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p>
李仙花微笑著表示贊同:“對。對于漢劇,,我是忘我而執(zhí)著的,。有什么好的,都想搶救下來傳下去,。我希望這個劇種能走得更遠,,這個初心是不變的?!?/p>
(參考文獻:康保成,、陳志勇《廣東漢劇與客家文化》,,陳志勇《近代“外江戲”的進入與嶺南戲曲生態(tài)的變貌》,李仙花《回望,,感激——獻給“梅花獎”創(chuàng)辦30周年》,,康式昭《勇攀險峰的挑戰(zhàn)者從〈金蓮〉看李仙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