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報道詳見《去冷門國家留學,能逃避內卷嗎,?》
2023年日劇《重啟人生》播出后,,我斷續(xù)在社交媒體上刷到一種貼文——“××歲重啟人生,我辭職出國留學了,?!?/p>
在這些講述中,留學意味著擺脫日復一日的平淡生活,,意味著催婚催考編制的聲音全數(shù)消失,,也意味著不必在白熱化的內卷浪潮里奮勇向前。
這無疑是一種爽文,,但在媒體的報道中,,裸辭后的異國生活遠沒這么簡單。如我在稿件《去小眾國家留學,,能逃避內卷嗎,?》中所寫,“異國生活往往意味著將自己浸潤已久的關系網(wǎng)絡連根拔起,,從頭再來,。這其中既有學習新語言的困難、文化適應的障礙,,也包含對陌生國度社會保障體系的不習慣”,。
寫這篇稿子一是出于好奇,二是出于某種回響,。大概三年前,,考研大軍的數(shù)字不斷攀升時,我采訪過一些重復考研的人(《屢敗屢戰(zhàn)考研人:掙扎在內卷之路上》),。為了進入心儀的院校,,他們屢敗屢戰(zhàn),其中一位受訪者王涵經(jīng)歷過兩次考研失敗后,,最終決定去一個冷門留學目的地讀書,。
留學以后,如何面對強競爭,、不斷內卷的環(huán)境,?這是我的好奇。
我找到的受訪者幾乎是涇渭分明的兩類人,。一種在決定留學之初就規(guī)劃好了留學后的生活,,目標明確,只等完成最后一塊拼圖,。另一種呢,,比較松弛,認為留學只是“度過一段時間”或是“喘口氣”,,沒什么目的,。
小雅就是后者。跟王涵一樣,,她留學之前兩次考研都失敗了,,后來收到如今就讀的馬來西亞泰萊大學錄取通知,有種獲救感,。
我們從她考研的動機聊起,,小雅說覺得自己那時找不到滿意的工作,“我自己的能力和學歷不足,,有點像外界對考研人的刻板印象——逃避工作,。”去馬來西亞留學是她身邊一個朋友建議的,,“她說覺得我性格和氣質挺適合去國外讀書的,。”她后來查資料發(fā)現(xiàn)馬來西亞離家近,、學業(yè)壓力較輕,、學費合適,就作了決定,。
我問小雅留學的目標是什么,。她答說自己沒什么目標。這個答案沒辦法讓我信服,,于是在采訪中,,我反復問,而她始終重復著一個答案,,“我就是這么一個人,,包括我在國內讀研的目的和留學之后想干什么,那個時候我都沒有想過這個問題,?!?/p>
后來采訪去亞美尼亞留學的湯湯時,她說過類似的話,?!皩ξ襾碚f,留學沒什么目的,,就想出來看看,。”
我想自己之前不停地追問,,是不是由于太過放大自己的投射,?那天之后我開始想:沒有目標地生活行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