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人物周刊記者 姜曉明/圖)
尹吉男
朝鮮族,,遼寧丹東人。藝術史學者、當代藝術評論家,、中國古代書畫鑒定專家,。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原人文學院院長,、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邀訪教授,、故宮博物院古書畫研究所特聘研究員。著有《獨自叩門——近觀中國當代主流藝術》《知識生成的圖像史》等,。國家重點教材《中國美術史》首席專家,、主編。現(xiàn)任廣州美術學院圖像與歷史高等研究院院長,。
一知半解,、葉公好龍的人最好不要碰到尹吉男,就連那些懷著真功夫的,,在他面前都禁不住犯怵,。
1月初,他與大學教授毛尖對談,,聊《繁花》作者金宇澄的畫,。毛尖平日寫起影評來毫不手軟,那天剛一開場,,她明顯放慢了以往的滬式語速,,聲明道,“這場我本來可以多說,,但因為尹老師在,,導致我很怯場。他什么都知道,,我什么都不知道,,我們中文系的在他面前連魯迅都不敢談?!?/p>
網(wǎng)絡上反復被冠以“中國最好的人像攝影師”的肖全,,當年去拍尹吉男,花了兩年時間做心理建設,。好幾次在央美校園遇上尹吉男,,都沒能鼓起勇氣打招呼,只是默默打量,,記住了“這是一個對抗性極強的身軀,,讓你感到他在用他的背,對你進行‘讀解’”,。
肖全拍他的時候是在1990年代,,地點在央美為時任副教授的尹吉男分配的三房一廳,,其中最大的一間被他裝修成了既日本又朝鮮的書房樣式,地上和墻面的架子上堆滿了書,。
1978年,,法國哲學家米歇爾·福柯(IC photo/圖)
如今他早已將書房搬至愛慕公司的總部大廈,,董事長給他的房間放了近二十個書架,,堆放著連國家圖書館都找不著的1911年-1994年的整套《羅馬學研究》、1880年創(chuàng)刊的一整套《希臘學研究》等在內(nèi)的四萬多冊書籍,。這位以研究美術史著稱的學者讀得駁雜,韓江2022年在國內(nèi)出版的小說《白》,,旁邊摞著《宋元戲曲史》,。
2001年他去大英博物館參加“顧愷之《女史箴圖》國際學術討論會”,會后牛津大學藝術史教授柯律格邀請他到家里做客,,說要把自己寫過的所有的書都送他,。兩人喝著紅酒,吃著燒烤,,相談正歡,,柯律格突然問尹吉男,“我應該是對后現(xiàn)代理論非常非常熟悉,,但你的東西不是從后現(xiàn)代來的,,你是從哪兒來的?”尹吉男微笑著對他說,,“我不告訴你,。”
要弄清尹吉男的來歷并不容易,。他對歷史產(chǎn)生興趣首先是因為早年在朝鮮金日成大學學歷史的母親,,初中時期又接連在丹東群眾藝術館遇見兩位虛弱的才子,一位是患肺炎的中學語文老師,,另一位是有精神病的博聞強記的遼大中文系才子,。兩人都因身體原因被派至群藝館看管圖書,尹吉男去那兒看書,,與他們交流對古詩的心得,,聽他們講古典文學,講陸游,、王維,、李白、杜甫,、三曹,,“十分解渴”。
等他中學開始動筆寫古詩和現(xiàn)代詩后,父親說,,“你應該找一個真正的詩人來交流”,,隨后帶他認識遼寧省內(nèi)著名的詩人路地?!八郧白鲞^《鴨綠江》的詩歌編輯,,后來下放到丹東文聯(lián)工作,有全面的文化修養(yǎng),?!边@位高個子滿族詩人家里只有詩集,尹吉男每周去借兩本,,一本中國的,,一本外國的。
從他讀完惠特曼,、聶魯達等著名詩人,,到大學時進入北大詩社,詩歌與寫作,,這種在他看來具有未來感的事,,再也沒離開他的生活。新冠疫情三年,,他端著手機日復一日,,寫了兩千多首詩,最高產(chǎn)的一個早晨,,躺在床上,,寫了19首。
大學時期他便跟年輕的藝術家們來往,,研究生在央美時期和徐冰等人成為同學,。他在本科的考古專業(yè)和后來深度介入的當代藝術中看到了共同的革命性,“因為這兩者總是在突破很多東西,,突破現(xiàn)在的方法論,,突破現(xiàn)在的圖式,發(fā)現(xiàn)新的東西,。我認為這兩個東西有未來感,,經(jīng)常會拿考古的眼光和歷史的知識來破解當代藝術,再拿當代藝術的問題甚至某些方法回過頭去看歷史或者考古,?!?/p>
1978年他考入北大歷史系考古專業(yè)?!拔覀冊诒贝笥幸粋€公務,,就叫瓷片工,,專門看陶瓷碎片,通過碎片來回答這是什么東西,,推斷它的時代,、地區(qū)、造型,。比如看其中的含沙量,、有沒有華石成分,華石就是貝殼的粉末,,證明這個東西是在河邊或者靠海邊,,這是對環(huán)境的推測。這是在北大四年養(yǎng)成的思考問題的習慣,。通過一個個碎片復原整體,,這也是我的前圖像。面對一個圖畫的時候,,會把它想象成一個完整的畫面,比如看一張畫,,它的背后就是一個完整的東西,,不僅僅是顯像的,而是從里到外考慮各種環(huán)境,、元素才能組成一個東西,。”
鑒定,,是美術史研究的基礎,,而尹吉男突破傳統(tǒng)鑒定,尋找新的方法,,形成了知識生成方法,,這種研究通過鑒定,結(jié)合多個學科的歷史和考古分析,,重新理解作品,,也就是重構(gòu)美術史。
在他看來,,考古學的模式跟當代批評很像,。在考古學里,首先要發(fā)掘過去沒有發(fā)現(xiàn)的東西,,或者當時的知識譜系里沒有的知識,。然后是命名,比如仰韶文化,、龍山文化的命名,,再對其進行解釋,。跟當代藝術批評的模式一樣,要發(fā)現(xiàn)新風格,、新方法,、新模式、新圖像,、新元素,,要有敏銳的發(fā)現(xiàn),再命名,,再解釋,。
如何跳出某種思維定式,從材料和史實出發(fā),,重新認識美術史中千百年來一成不變的某個人物,、流派以及風格?這成為尹吉男在教學以及個人研究中的重要線索,?!翱脊艑W沒什么固定模式,因為你從未發(fā)現(xiàn)那個東西,,以前的人也沒見過,,就沒有任何現(xiàn)成的解釋。我只是把考古學,、歷史學和美術史變成一個大背景,,發(fā)揮對圖像的直覺力?!?/p>
發(fā)掘旁人不曾留意的真相,,是他最大的快樂?!皩W術真的像做藝術一樣,,好的寫作就是一個藝術品,那是真正的學術,。如果做成一個雞零狗碎的考據(jù),,好像別人沒做過,就我做過這個,,別人沒做過指甲蓋,,我就做指甲蓋,我認為毫無意義,。你要做生命體,,不要做邊邊角角的東西?!?/p>
北京,,尹吉男的書房(南方人物周刊記者 姜曉明/圖)
文學比哲學對??掠绊懜?/h4>
南方人物周刊:你自己沒想過創(chuàng)作?
尹吉男:沒有,,但是我一直有一種創(chuàng)作欲,,所以會給藝術家出主意。關于繪畫,、裝置,、觀念,什么都有,,而且我出的很多都是金點子,。
南方人物周刊:有人說過想要買你的書法作品嗎?
尹吉男:有,,但我都拒絕了,。我發(fā)過誓說我這輩子永遠不會辦書法展,最多辦手稿展,。之前有藝術家要送我作品,,我說你不可以送我作品,但我們可以換,,我是拿手稿跟他換,。手稿它不是為了賣,不會進入市場,,更隨意,來觀賞就完了,。但如果也去賣錢,,也收藏,也出名,,好像占了很多地方,,我認為這個就有一點兒矛盾。你不能拿來賣,,我說那是書法家干的事情,,因為他們就拿這個吃飯嘛。
南方人物周刊:不出詩集也是一樣的道理嗎,?
尹吉男:上次在廣州的一個聚會上,,有人提議在他們那兒出我的詩集,我說我不拒絕,。
南方人物周刊:聽說你在廣州美院的講座,,大家都擠破頭去聽。
尹吉男:我在央美也一樣擠破頭的,。原本有三個人擠破頭的,,只有三個人,,就是我、徐冰和西川,。我每次講學生們會覺得意外,,因為都不是一個套路。這次在廣美做了兩個大講座,,講的是一個通識性的題目,,很簡單,就是把理想變成真正的理想,,從閱讀和思考開始,,教他們讀書。當時講了三個故事,,第一個講的是休謨的故事,,第二個講的是美洲(墨西哥)的故事,第三個講的是望遠鏡的故事,。序曲呢,,講了一個關于20世紀全球的知識左派。
最近在美院做了個講座,,講的是“知識生成的前圖像與前知識”,,這是我提的概念——不是所有的圖像資源和知識資源都會對一個人有影響,可能有幾個圖像,、知識對他產(chǎn)生很重要的影響,。但是我們一般有誤區(qū),比如說我們研究???,只注意哲學知識對他的影響,我認為其實文學對他影響更大,。像喬治·巴塔耶,、莫里斯·布朗肖,更早的像薩徳小說《索多瑪120天》,、讓·熱內(nèi)的小說,,安托南·阿爾托的殘酷戲劇。在我看來,,這就是一個線路,,這就是所謂的關于文學的前知識。于是我就會讀這些影響他的前知識文學作品,。
還有他的前圖像,。達利、馬格利特(??乱运麨檠芯繉ο髮戇^《這不是一只煙斗》)這些人對??掠泻艽笥绊?。還有皮爾·克羅索夫斯基,??聦λ恼軐W感興趣,,但克羅索夫斯基也是個畫家。他親弟弟更重要,,巴爾蒂斯(巴爾扎克·克羅索夫斯基),,但是很多人不會去捋他的關系圖像這條線索。
還有一個案例——中國古史辨學派最重要的歷史學家顧頡剛,。我討論的是他跟中國卷軸畫是什么關系,。他曾經(jīng)認認真真看過古物陳列所的繪畫,就是歷代繪畫,,有記錄,,看過不止一次,這些東西對他影響很大,。還有他跟戲劇的關系,,有人講到戲劇對他的影響,但沒有展開分析,,其實戲劇對他的“層累觀”(古書中所講的歷史,,大多出于神話傳說的演變,而且是一層層累積起來形成的)有很大影響,。河北梆子,、京劇、昆曲,,同樣一個劇目,,內(nèi)容不一樣。這些劇跟顧頡剛的關系,,讓我想起柯律格說他不知道我的東西從哪兒來,背后有一個秘密的知識系統(tǒng),。
南方人物周刊:你是怎么發(fā)現(xiàn)這些小的切口的,?
尹吉男:比如說戲劇,細讀他的日記就會發(fā)現(xiàn),,他看了上百部的戲劇,,他是戲迷,他最重要的圖像就是關于戲劇活動的圖像,。別人沒有繼續(xù)挖,,我把它挖了。還有他對民歌的興趣,,他讀了很多古代小說,,像《三國演義》《說岳全傳》,,他都不提,覺得這些東西上不了臺面,。
意大利畫家米開朗基羅畫拔牙
17世紀的炮聲與荷蘭繪畫的關系
南方人物周刊:你以前說想要做這種研究隱性信息的群展,,還做嗎?
尹吉男:還是有這個想法,,之前因為疫情擱淺了,,原本要在瑞士國家博物館做。當時有一個瑞士的策展人想來合作,,他是專門研究杜尚的,,老聽徐冰說到我,對我感興趣,,就來問我在做什么研究,。了解后他說,哎,,這有意思,,可以做展覽,歐洲人還沒有一個是以這樣的角度來想問題的,。
南方人物周刊:當時如果做的話,,會放哪些作品?
尹吉男:會有徐冰的東西,,因為徐冰也有這個特性,,他不是直接表達一個東西,也是拐著彎兒,。在西方也有,,換個視角就能找到。當時和那個瑞士策展人說,,如果要共同做這個主題的話,,我來提供中國的案例,他來提供西方的,。
南方人物周刊:西方那些你不感興趣,?
尹吉男:也不是。有一段時間我梳理了幾百個PPT,,找來20世紀以前畫作的高清圖,,按照藝術家、年份,、國別分類,。我發(fā)現(xiàn)關于荷蘭17世紀的特別多,那個100年里荷蘭出了上百個藝術家,這點讓我很好奇,。后來我就開始搜相關的東西,,讀斯韋特蘭娜·阿爾珀斯的《描繪的藝術:17世紀的荷蘭藝術》,她也寫過《倫勃朗的企業(yè):工作室與藝術市場》,,但我并沒寫什么研究性的東西,,只是看了很多圖像,做了梳理,。
南方人物周刊:這個做了多久,?
尹吉男:疫情前的時候,每次我回丹東看我母親,,在老家沒什么事,,手邊也沒那么多書,我就上網(wǎng)搜這些圖片,。比如說拔牙的圖像,,搜了很多西方關于拔牙的油畫、版畫,、素描,。還有煉金術、外科手術的圖像,。剛才為什么我說講座上提到望遠鏡的主題呢,?我搜了很多望遠鏡的圖像。也是因為荷蘭人發(fā)明了望遠鏡和顯微鏡,。這些東西衍生出很多主題,,我覺得很有意思。我發(fā)現(xiàn)我對我不熟悉的事物,,都非常感興趣,。
南方人物周刊:你的很多研究都是同時進行的。
尹吉男:對,,比如說我做明代畫家謝環(huán)研究的時候,,可能主體是在做那個,荷蘭的就變成休息了,,空閑下來就順手繼續(xù)做,。還搜了火車的圖像,以及荷蘭一些動物的圖像,。
南方人物周刊:這些跟研究的關系是什么,?
尹吉男:為什么沒關系,?比如說什么時候開始在畫面里出現(xiàn)某種動物,,例如長頸鹿。我專門搜過長頸鹿,這些到現(xiàn)在也還在做著,,每一次這種收集都有很多新發(fā)現(xiàn),,會帶動你進入一種新的閱讀。
我特別想寫17世紀的炮聲與荷蘭繪畫的關系,,因為17世紀下半葉荷蘭有三次大海戰(zhàn),,都是上百條船去打。你想一艘船上應該有近百名炮手,,當然不可能同時放炮,,但至少一面是放的,那至少也有四五十門炮,,如果幾十條船同時在海戰(zhàn),,加上荷蘭是個靠海的小國,肯定到處都能聽到炮聲,,所以說荷蘭這些恬靜的風景畫和靜物都是在炮聲當中畫的,。
我就去找哪些是海戰(zhàn)期間的畫,因為別人都沒注意到這一點,,特別是號稱研究荷蘭史的全球第一專家阿爾珀斯,,她那本書我仔細讀過,我發(fā)現(xiàn)她沒有注意到這個因素,,也忽略了望遠鏡的實際影響,。
有一段時間我特別想學荷蘭語,因為有些文獻沒有英文,,也沒有其他文字,,只有荷蘭語,你不知道當時作家在寫什么日記,,還有書信里是怎么寫的,,17世紀荷蘭的小說家們又是怎么寫當時的炮聲隆隆……當然可以借助翻譯軟件,但如果要做精準的學術研究,,還是要看原作,,阿爾珀斯這位美國學者,就為研究荷蘭藝術專門學了荷蘭語,。
南方人物周刊:感覺你是完全閑不下來的人,。
尹吉男:他們老說我腦子轉(zhuǎn)得快,老在運作,。
南方人物周刊:體力上能支撐嗎,?得為大量的研究經(jīng)常熬夜?
尹吉男:現(xiàn)在沒有了,。我47歲的時候身體出過一次問題,,幾乎面臨全崩潰狀態(tài),,有13項指標嚴重超標。那時候有很多不良習慣,,比如經(jīng)常在外面吃飯喝酒,,工作量超額,巨大的工作量,,經(jīng)常熬夜,。那時候不光研究,攬的事也很多,,給《讀書》寫專欄,,給《東方》雜志做編輯,給中央電視臺做《美術星空》總策劃,,還策劃了《20世紀中國女性史》等幾個大的電視片,,還有當代藝術的批評策展,再加上我自己的藝術史研究,,每天只睡四五個小時,,身體吃不消,從那時開始就不熬夜了,,飲食,、作息上也開始注意,一定要相對穩(wěn)定,。
南方人物周刊:調(diào)整后研究的時間少了很多嗎,?還是說其實效率會提高?
尹吉男:你可以選擇比較重要的事來做,。比如說用這個方式,,其實我可以寫很多文章,但是對我來講就沒意思,。我的每一篇文章都有一個新的變化,,解決不同的問題,有不同的難度,。我后來老舉那個刷墻的例子,,就是我們現(xiàn)在這么高的一面墻就夠了,我不用全刷完,,對不對,?我必須解決再刷更高的地方。
南方人物周刊:做完謝環(huán)的研究,,你當下就覺得我不會再做一個一模一樣的,。
尹吉男:我不會,我覺得所有人都可以做,。他學到了,,然后他對什么感興趣,,我很多學生做得都很細膩,很有意思,,它會引領一個潮流,所有人都會關注那些隱性的東西,,不再是老研究顯性的,,所以隱性東西的前多樣性都會被揭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