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莊的人忘不了“他們”。他們是神,,是逝去的親人。
他們每年回家一趟,,從年三十傍晚呆到大年初二早晨,。
回家一趟不容易,,我們要為迎接“他們”忙活一整天,。上午準備活動太繁忙。早起就趕緊收拾中堂,,北墻上壁畫撤下來,,換上宗族年譜。家具也得搬到別處,,換上擺供品的大圓桌,。桌上擺上稍早去世的親人照片或畫像,擦干凈的香爐,、好酒,、齊備的筷子都得擺上,再在洗干凈的盤子里放上糖塊,、水果,、瓜子和花生。一切準備停當(dāng),,那些燒雞,、炸魚、肉塊,、豆腐,,以及點上紅點的饅頭、棗糕都要上鍋溫?zé)岷笤贁[上供桌,,福莊可不許用冷飯招待“他們”,。
下午依舊繁忙,要給“我們”和“他們”準備過年吃的5頓餃子,。第一頓在除夕夜,,伴著屋外連連煙花爆竹,屋內(nèi)香火裊裊,,“他們”和“我們”一起吃著新出鍋的肉餡餃子,,年年不厭,。第二頓飯時間要求比較嚴格,一定要在農(nóng)歷新年凌晨零點奉上素餡餃子,。第三四頓飯還是素餡的餃子,,最后一頓是餃子加面。沒辦法,,福莊的人喜歡餃子,。
包完餃子就到傍晚了,福莊的男人們要去迎接“他們”了,。那時天半黑不黑,,半亮不亮,福莊的各個村頭都搖晃起煤油燈,、手電和燭芯小燈籠的暈黃,,要么點點地跳躍,要么直愣愣地晃悠,。各個宗族的男人們(上至老人,,下至孩童)紛紛停下來燒紙,放炮,,站起來往家走,,嘴里念叨著“爺爺、奶奶,、爸呀,、娘呀或者兒啊,回家過年去啊”,。
男人們回家來,,“他們”上位到照片和宗族年譜上,整個 “家”終于聚齊,。女人看見“他們”回來,,趕緊上前供奉香火,下跪磕頭,、燒紙,,敬安“爺爺奶奶,爸啊娘啊,,兒啊,,今年回來了吃好喝好啊,咱們?nèi)叶计狡桨舶?、健健康康啊”,。黃紙燒得越旺,黑色的灰燼上揚得越高,,在福莊,,看到“他們”高興,,我們也高興。每每看見灰燼上揚,,我娘就會興奮地念叨“你看你奶奶多高興啊,,她會保佑我們的”。
我奶奶2004年冬天去世,,那一年的年三十“她”第一次被接回家,。那晚,我爸吃得特別少,,悶葫蘆似的不言語,;我不懂事,還在上高一 ,,歡天喜地看煙花,。9年之后,我和我爸都不再那樣了,。
福莊的俗話說“接神的餃子送神的面”,,吃完餃子面,他們就要走了,。女人們磕頭、燒紙,,男人們也磕頭,、燒紙,站起來結(jié)伴送“他們”去墳地,。那時,,福莊的上空又盤旋起這些話:“爺爺奶奶、爸呀娘啊,、兒啊,,跟著我走吧,咱明年回家過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