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美攝影家多多攝于紐約大都會藝術(shù)博物館,他將于堅與倫勃朗的作品套疊在一起,,產(chǎn)生了別樣的效果(受訪者提供/圖)
是什么定義了詩人,?不是光頭,不是凸起的肚子,,不是寬大的鼻眼和淡到幾乎消失的眉毛,,更不是因為他膝蓋上搭著外套坐在書店中,,而是他看待書店的方式,。
在昆明富春街上一目了然的狹小書店里,于堅多次轉(zhuǎn)頭努嘴,,提示這存在近三十年的空間里,,最值得留意的,不是架子上某本被擠壓的著作,而是在通常陳列明信片,、冰箱貼等紀(jì)念品的地方,,竟摞著一捆捆塑封的面條。
他為老友的不守規(guī)矩由衷感到自豪,,“這可能是全世界唯一一家會賣面條,、賣包子的書店。這個地方很親切,,很好玩,。沒有任何壓抑感,也沒有裝模作樣,?!?/p>
“你感覺到了嗎?”
采訪結(jié)束后,,他起身,,為一旁眼巴巴等候的年輕讀者簽名,離開時帶走了一本關(guān)于青銅器紋飾,、圖形文字與圖像銘文解讀的《另一種古史》和光緒年間一位山西舉人寫的《退想齋日記》,,和兩大提包子。
從整個青年時代到現(xiàn)在,,旅行之外的時間,,他都住在昆明,這個“傳統(tǒng)保持得比較好的城市”,。他對城中某些片區(qū)仍保留的小街小巷的格局以及孕育其間的安靜生活氛圍有多珍視,,與此同時譴責(zé)世界力量對老街的通緝和摧毀的程度就有多強烈。
聲音尖細,,口音牢固,,從他嘴里傳來一番不太流利的控訴,“四十年間這種巨大的拆遷已經(jīng)拆掉了,,傳統(tǒng)的畫棟雕梁的那個中國已經(jīng)不存在了,,它們不堪一擊,故鄉(xiāng)已經(jīng)成為一些四散的碎片,。整個世界已經(jīng)煥然一新,,那么我認(rèn)為我們時代的那種迷惘、那種空虛可能也來自這個方面,,人可能還沒有想好怎么和這個新世界相處,。”
他不死心,,拖著日漸衰老的身體,、戴著助聽器遠離新天地,機警、專注又孤立無援地像尋找逃跑的貓一樣去找過時的痕跡,,到了外地逮人便問“老街在哪里”,。在西寧一座清真寺附近,看見上一秒還在乖乖遵守交通規(guī)則的孩子們轉(zhuǎn)進舊時窄巷后忽然放肆地跑起來,,這樣的“漏網(wǎng)之魚”便能帶給他轉(zhuǎn)瞬的欣慰:人的本能被古老的氛圍激發(fā),,信任回來了。
廢棄的,,落后的,,古老的,總是美的,。這是于堅的生存哲學(xué),。破土而出的紅薯優(yōu)于規(guī)整的三明治,精致的酒店不如干枯的天井好看,,高鐵再快捷也無法全然取代火車的慢,。他執(zhí)筆無聲抗議,“城市日新月異,,只差把舊星星也刷上油漆,。”
在樓房遠沒有這么高挺璀璨的時候,,人們更多地靠本能而非規(guī)劃活著,,行事中帶有生命力的笨拙,詩里的祈求也與實用主義毫不相關(guān),,“讓我永遠帶著雨而不是傘,。”于堅曾在書里回憶那個年代去青海的經(jīng)歷,,“公路還不發(fā)達,。路上駛過的車子多數(shù)是大卡車。那時候的交通規(guī)則,,可有可無,,人和汽車的關(guān)系不像現(xiàn)在這樣緊張,如臨大敵,,一邊開車一邊看紅燈,。大地上沒有紅燈。沒有礦泉水,,大地上到處是水,,隨便喝。開車和騎馬差不多,,司機不覺得車子是機器,,對待它就像對待一匹馬。拍拍它,,擦擦它,,加水的樣子就像在喂水。凱魯亞克寫過,,他的《在路上》就是公路文學(xué),。很親切。我年輕時經(jīng)常過這種生活,。最驚險的是偷乘,,藏在公路上坡或者轉(zhuǎn)彎的地方,車子一出現(xiàn),,跟著車跑幾步,,抓著后車廂板就翻進車廂里去,有時候狼狽跌得個鼻青臉腫,。司機一般看不見,,他就是發(fā)現(xiàn)我們,也不會趕我們下車,,還會發(fā)支煙,。那時候交通不發(fā)達,空車多可惜呀,,簡直就是犯罪,。汽車少,司機也體諒?fù)党说娜?,會開得慢點兒,,但不會停車讓我們上去,那就是違反紀(jì)律了,?!?/p>
他懷念那時的無序,以及那些略顯混亂卻飽滿的體驗,。到了書桌前,,同樣不習(xí)慣一板一眼,“什么都同時寫,,哪個感覺好就去寫哪一段,,最后分別長成隨筆還是散文還是詩還是小說,都有可能,?!痹?02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xué)獎的作家安妮·埃爾諾筆下,他感受到類似的碎片化寫法,。即便是小說,,也縫縫補補,。“我這種寫作范式可能有點后現(xiàn)代,,我不喜歡那種線性的東西,。寫作的過程感覺像中國畫一樣,散點透視,,不是西方繪畫的焦點透視,。我想營造一種混沌的氣象萬千,而不是簡單的19世紀(jì)作家很喜歡的一根直線,?!?/p>
于堅(右)與詩人呂德安在紐約帝國大廈上看旅游手冊,討論下一步去哪里(羅恩·帕吉特/圖)
“開會的詩人和大地沒什么關(guān)系”
2022年出版的《密西西比河某處》,,開頭寫的是他年輕時代聽一位因崇拜卡夫卡而改名老卡的朋友唱的一支美國民歌,,叫作《謝南多亞》。十年前寫好這個篇章后他就放著,,那時并沒有想寫一本關(guān)于美國的書,,只是寫了和這個朋友的關(guān)系?!巴蝗挥幸惶煳矣址_,,覺得這一篇可以把一本書串起來,就開始把很多次去美國時寫好的能單獨發(fā)表的片段慢慢串起來,,這其中要有一種對美國的大的感覺和理解,。”
“紐約是什么,,不是走進紐約就能明白的,。世界是世界,紐約是紐約,?!?/p>
每次去美國,于堅都有朋友接待,,并非跟團或商務(wù)出差,。他英文不好,在美國多數(shù)時候卷起舌頭,,悶不作聲,,用古老的眼光打量一切。
“有一個黃昏,,紐約在發(fā)紫,。”
順勢化作沉默的野獸,,仿佛潛入森林,,攀上樹梢,,從而獲得了理想的俯瞰視角,避免了在他的觀察中同胞們書寫西方時容易掉入的“仰視角度或者我終于抵達了的那種角度”,。
“紐約,,這是一種生活。世界上那些聰明絕頂?shù)娜藙?chuàng)造的小世界,,從前這些人創(chuàng)造詩歌、宗教,、哲學(xué),、藝術(shù)、科學(xué)……現(xiàn)在他們創(chuàng)造了一個生活世界,。就像中國宋代那些工匠和知識分子做的,,他們創(chuàng)造了‘江南’?!?/p>
在他之前,,很少有人把紐約和宋代聯(lián)系起來。他從迥異時空中嗅出一絲熟悉,,“雖然紐約的生活方式和昆明大不一樣,,但是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關(guān)于生活的基本層面我覺得是一樣的,,那么我想寫的那種河流,、鹽巴,就是穿過地方性的知識表面,,進入到生命深層的普遍性,。就像愛情,是每個地方都有的,,而且每個地方的人都可以感受到,。我不想寫那種簡單的只有這個地方才如此的地方性知識,去滿足人們獵奇的心理,?!?/p>
“斯威夫特的小說里寫到的那種巨人在這里被熟視無睹。那位背著冒牌的OSPREY登山包的黑女郎看起來像是剛剛從巴黎的時裝表演晚會上走出來的模特兒,,在一張廣告上見過,,較瘦。有三個黑人男子的皮膚就像杭州的上等絲綢那樣細膩,,我懷疑他們的皮膚就是秦淮河邊的一架紡車織出來的,。”
第五大道滿目琳瑯,,卻絲毫不妨礙于堅腦海里蕩漾的中式文人意象,。他在古詩的浸潤下長大,,青年時代“唐詩宋詞古文觀止就背得滾瓜爛熟”。李白說,,“一生好入名山游”,,李白還說,“五岳尋仙不辭遠,?!边@些詩句對他影響很大,他篤信并身體力行,,“中國古代詩歌它就是一種大地之歌,,都是贊美、歌頌大地,,中國山水畫的主題也是這個,,道法自然,自然就是大地,。所以,,在古代詩歌里詩人都是游俠騎士,要在大地上漫游,?!?/p>
2023年,他近十年的精選詩集將要出版,,書名就叫作《漫游》,。他借此宣告:“詩人不是住在書齋,或者坐在書店里面喝咖啡,,或者去哪里開會評講,。今天詩人的形象我覺得太糟糕了。我不太喜歡這些詩歌活動,,詩人已經(jīng)變成開會的詩人,,和大地已經(jīng)沒有什么關(guān)系了。你看那些好的詩人,,比如說美國的垮掉的一代,,無論是艾倫·金斯堡還是惠特曼,還是后來的加里·施奈德等等,,都是大地詩人,。”
“從世界中出來,,就是成為一個作者,。作者是一種宗教行為。寫作今天比過去任何時代都負(fù)有使命,。因為它是一種最古老的記憶術(shù),,如果上帝和大地被遺忘了,,那么寫作能夠提醒我們?!?/p>
“到希臘去,,看還能不能感覺到柏拉圖”
十七八歲時于堅就喜歡到處走,那還是1970年代,,他在離昆明城十幾公里的工廠勞動,。想回家時,要是單位沒有安排大卡車,,就只有靠走路,。他經(jīng)常在城郊之間往返,穿過荒野,,周遭一個人都沒有,。
成家后,,他住進昆明一棟水泥商品房,,從位于五樓的臥室望出去,是一家保險公司的辦公室和廣告牌,,上面寫著:今天你飛了嗎,?客廳里有一臺21寸的電視機,他只看地理頻道,。
“這個頻道就像某種籠子里的野獸一樣,,總是在暗示我,你該出發(fā)嘍,?!?/p>
每隔一段時間,于堅就要出去走走,,“否則日益增長的郁悶就會向真正的抑郁癥發(fā)展,。”經(jīng)濟情況更好些后,,他的腳步踏上了更遠的疆土,,從海拔6000米的青藏高原到越南的瀾滄江入海口,,再延伸至歐洲和拉丁美洲,。
疫情前他去了希臘,“只要我認(rèn)為書本上寫的東西,,必然在空間上會留下某種痕跡,,時間是不可能抹除一切痕跡的,包括柏拉圖的痕跡,。知識分子言必稱希臘,,你看書看多了以為希臘是個死掉的東西,。我就要到希臘本土去看看,看還能不能感覺到柏拉圖的東西,?!?/p>
他與研究生學(xué)生訂好家庭旅館,不跟團,,住在當(dāng)?shù)氐南ED人家里,,吃著地道的飯菜。這讓他感到滿足,,“這種旅行太棒了,,我可以深入到正常的生活世界里面,可以說是一種田野調(diào)查,,我的書都有一種田野調(diào)查的基礎(chǔ),。我很少寫那種完全是自己想象的東西??赡茏罱鼛啄曷匕严胂蟮臇|西放到小說里面去,,小說寫得很超現(xiàn)實。但此外我只寫我看見的,,我聽見的,。”
至于進一步與旅館主人攀談,,了解其個人經(jīng)歷或當(dāng)?shù)孛裆?,他則是興趣寥寥?!澳遣皇俏业氖?,那是希臘作家的事?!?/p>
“寫作和生活的關(guān)系我覺得點到為止就可以了,。我不是懷著那個好奇心去的,我就是看看常識的世界,,知識的世界,,普遍的世界是不是到處都是,還是只有我們這里如此,,我覺得這個太重要,。如果你不去旅行的話,你以為世界就是你周圍的這樣,。你走遍了世界,,就發(fā)現(xiàn)人們這樣生活那樣生活,但是能發(fā)現(xiàn)什么才是基本的生活。
“比如說無論是在印度還是歐洲還是墨西哥,,你都能看見一根鐵絲上面飄揚著那家母親或者某位女性剛洗好的衣服,。這種東西是令人感動的,我覺得詩歌文學(xué)就是要表現(xiàn)這種感動,。如果寫的只是一種獵奇的東西,,那么只是一種表面,吸引眼球后很快就會消失,。我希望閱讀我作品的人,,能從中感到這個世界值得再次生活。偉大的文學(xué)寫的都是普遍性的東西,。為什么幾千年過去,,我們依然一代一代的讀者要讀《詩經(jīng)》,讀李白,、杜甫,?因為他們的確會再次喚起我們的感動。如果他們寫的東西只是一種地方性知識,,一種轉(zhuǎn)瞬即逝的東西,,不是那種普遍性永恒的東西,那些作品就不會傳到今天,?!?/p>
能否靠近永恒成了于堅衡量一切的標(biāo)準(zhǔn),,“比如說自行車是一個現(xiàn)代工業(yè)文明的工具,,但是自行車跟空間的關(guān)系和高鐵完全不一樣,它的那種時間,,那種速度,,都隱含著一種舊時代的節(jié)奏,沒有破壞人和大地的自然關(guān)系,。但今天技術(shù)爆炸時代的這些新技術(shù),,已經(jīng)完全沒有人類的靈光。當(dāng)每個人都拿著一臺手機在拍的時候,,你只感到一種無聊和空虛,。有力量的東西永遠是少數(shù)的?!?/p>
“用海德格爾的話來講,,手機就是日常語言的工具,在里面詩這個東西已經(jīng)完全消失掉了,。有一年我在東京和荒木經(jīng)惟見面,,他連數(shù)碼相機都不信任,他信任的是膠片,膠片是有水的,,你要有水那個膠片才出來,,數(shù)碼相機是干燥的東西。我現(xiàn)在出去旅行也還是用萊卡相機,,手機握著輕飄飄的,,它讓你和世界的關(guān)系變得輕浮,我只用來拍一些過眼云煙的東西,。你喜歡什么東西拍個照片馬上發(fā)過去,。它沒有時間性。
“我這個人還是比較信任那種古老的永恒的事物,,對當(dāng)下的東西,,我是懷著一種懷疑,但是我知道年輕一代已經(jīng)變成活在當(dāng)下的心態(tài),,而且這個世界是年輕一代的,,不是我的。我們的世界舊了老了,,所以我這種感覺就像普魯斯特,,只是在追憶似水年華。其實普魯斯特最后也是回到他母親的房間,,在陰暗陳舊的家里寫作,,因為在那里面,記憶是非常飽滿的,?!?/p>
“我關(guān)心的是穿越時代的東西”
古代的世界,過去的世界,,對他的吸引就如同《紅樓夢》對他的吸引,,其中生活的細節(jié)隨處可見,像亂麻一樣,,因此人的感覺非?;钴S。而如今這個時代,,“同質(zhì)化太厲害了,,同質(zhì)化就意味著生活細節(jié)的消失。城市之間連地方的知識都消失掉了,,到處都一樣,。那你肯定也喪失了想象力,那種感覺就像坐牢一樣,,細節(jié)最少的地方就是監(jiān)獄里面,?!?/p>
在他看來,這種感覺上的麻木最直觀的影響,,就是導(dǎo)致人們的語言變得非常的單調(diào),,“現(xiàn)在中國詩歌很同質(zhì)化。經(jīng)常有人來請我去大學(xué)詩歌節(jié)當(dāng)主席,,我真是可以說一首都選不出來,,每個年輕人寫得都差不多,你看完好像是一個人的東西,。造句都很好,,但是沒有感覺。就好像電視里面的美女每個都化了漂亮的妝,,但是你感覺不到人的那種東西,。”
任教于云南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他平日會帶著年輕的研究生們盡量遠離模樣相似的大學(xué)城,,帶他們?nèi)バM獾膱D書館,去小書店,,也帶著他們出去采風(fēng),。他相信孔子的那套教育方法,更多的不是坐在課堂里面開講座,,最重要的是“帶著他們玩,,教他們怎么玩”。
他帶學(xué)生們?nèi)嵯珊醋匀伙L(fēng)光,,“那些小孩子長到那么大,,從來沒下過水。我以為我們這一代人,,游泳是每個人都會的,,很正常,。問會不會游泳,,都說會,在老師面前裝作很勇敢的樣子,,直接往撫仙湖里撲,,其實根本不會。撫仙湖深幾百米,,不是說著玩的,,世界上最深的湖之一。我嚇壞了,,把他一把拉上來,。”
也帶他們?nèi)ビ屑毠?jié)的古城感受人文,例如云南建水,,那里至今保存著五六百個四合院,,建筑之外人們也依然遵照著過往的生活方式,大街上經(jīng)??梢钥匆娝退鸟R車,,步調(diào)緩慢。
“細節(jié)來自古老的東西,,舊家具,,舊衣服,舊臺燈,,這里面都有很多回憶,。今天國內(nèi)的社會,它的世界觀是新的是好的,。我到世界各地去,,無論到哪兒,都可以看到跳蚤市場,,一到星期六巴黎滿大街都是,,每個人都可以把自己家里面的東西拿來交流,在中國就沒有這種東西,,因為全民已經(jīng)認(rèn)為只有新的才是好的,。
“50年代這種唯新的世界觀已經(jīng)深入骨髓,‘新’成了唯一的價值,,唯一的選擇,。所以人們總是不斷地在破舊,拋棄舊事物,。你可以關(guān)注公園,、關(guān)注萬圣節(jié)、關(guān)注麥當(dāng)勞等等,,這是世界的豐富性所在,,但比如說我這種人可能更關(guān)心峽谷、高原,,和海拔5000米的地方人的生活,。”
于堅在紐約羅恩·帕吉特家里 (于果/圖)
這些年,,他不斷地行走,,不斷地寫作,不斷向后撲騰,,奮力成為激浪中回到源頭的人,。有一年他和朋友去金沙江的虎跳峽,,連夜搭乘最后一趟由兩個汽車輪胎和兩塊板子組成的船渡江(村民說第二天就會全部換成機械船),倆人加上兩個外國人“出生入死”,,到岸邊才發(fā)現(xiàn)江水的兇狠,,壓根不是從高處欣賞時的平流,而是一鍋被大火燒滾的沸水,,攪起巨大漩渦,。他們坐在簡陋的坑里面,像餃子一樣高速旋轉(zhuǎn)著斜線渡過,,幾分鐘內(nèi)就被甩到了對岸,。
那個時候于堅已經(jīng)年近四十,陷入驚險記憶不過幾秒,,立刻又雙眼回神,,恢復(fù)一貫的淡定自若,“現(xiàn)在還不是一樣,,那么大的險我都冒了,,去大地上走是必須的?!彼恢毕胍晕膶W(xué)的方式向世人展現(xiàn)“源”文化的魅力,。就在幾年前,年過六十仍積極參加由青海玉樹州政府組織發(fā)起的“中國人文生態(tài)作家團‘源’文化考察活動”,,并在之后寫下《在源頭》:
“我抵達的這個源頭位于扎那日根山海拔4875米處的一塊巖石旁,。2006年9月18日中午12點左右,我來到這里,,看到未來的大河就從這石頭下淚水般地冒出來,,我踉蹌幾步跪了下去,我一生從來沒有這樣心甘情愿地下跪過,。泉水在我的兩膝下汩汩而出,,那不只是出水的地方,也是諸神所出的地方,,是我的母親,、祖先和我的生命所出的地方,一個世界的源頭??!”
新書《密西西比河某處》蘊含著類似的哲學(xué)態(tài)度。密西西比河是北美洲大陸上流程最遠,、流域面積最廣、水量最大的河流,,它源自印第安人的稱呼,,意思是“大河”或“眾水之父”,,它滲透了美國。
這部作品包含了散文和攝影集兩冊,,在攝影集的最后,,他花了很多篇幅展現(xiàn)他的朋友、后紐約派詩人羅恩·帕吉特,,他形容對方像一條鰻魚藏在紐約深處,,老邁而有力,家里都是用了超過五十年的東西,。
從老友身上,,他愈發(fā)堅定地得到啟發(fā):“他青年時代就來到紐約住在這里,從來不去曼哈頓廣場,,就住在那個紐約的東區(qū)小范圍地教書寫作,,然后在樓下的小面包店吃飯。人不能對什么都關(guān)心,,你只能關(guān)心你真正喜歡的重要的東西,。我關(guān)心鹽巴,我關(guān)心哪種咖啡好喝,,但我不太關(guān)心這個時代,,我關(guān)心的是那種可以穿越時代的東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