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嘉軒/圖)
作家可以分兩種,,沒法放進語文試卷的,,和適合放進語文試卷的。有的鼓勵讀者自行領會,,傾向于保留想象空間,。“作者表達了什么中心思想,?”作者本人可能只會啞然一笑,,說不知道;另一種同樣認為各人關切的、領悟的不盡一致,,但“小說的身上掛滿了鎖,,它需要不同的鑰匙”,言下之意是,,答案是存在的,,你得扭對了。
“小說里面都是有蛛絲馬跡的,。有的明顯,,有的隱藏。但你都是可以分析出來的,?!睏顮幑饷黠@持后一種主張。他愛說話,,兒時起村里人就叫他“雜嘴子”,。長大后煙不離手,話總是成串地從霧里蹦出來,,往往只能聽見渾亮的北方口音,,來不及看清不容置喙的堅定表情?!白骷移鋵嵤潜浦x者看見事實,,思考事實背后的真相,而不是說老實話,。真相不是一句話兩句話能說清楚的,,它是系統(tǒng)性的?!?/p>
他習慣,,或者說喜歡快速地下結(jié)論性的判斷,幾乎沒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一類的猶疑,。新作《我的歲月靜好》里的主人公德林碰見路人遭遇車禍后,,沒有上前關懷、援救,,反倒以新聞里南京一例判令施救者賠付醫(yī)藥費的案件為由,,勸誡旁人也不要自找麻煩,對此楊爭光是看不過眼的,。
不諳電腦,,他老老實實一筆一劃地塑造他,豐富他,,揣摩他,,甚至以詩人“赫爾德林”命名他,但內(nèi)心對親手寫下的人物毫無愛惜,多是批判與鄙夷,。
要不要救,?在這位西安漢子看來,“是應該救的,,或者至少喊一聲,、上去關懷一下。但實然的環(huán)境對德林是非常有利的,。一個是應該,,一個是實際。這兩者永遠在沖撞,,而我們永遠是向‘現(xiàn)實’妥協(xié)了,,不朝‘應該’那個方面去努力,而且連試驗一下都不愿意,。把這個東西寫出來,,如果看的人也覺得德林說得很有道理,就證明現(xiàn)實壞了,?!?/p>
一番自我較勁之后,他像是輸給了不存在的對手,,只能一肚子怨氣,,忿忿不平地眼看對方在字里行間洋洋得意。每當提及大是大非的核心問題,,他那一對粗眉刷地盡全力蹙向中間,,擠出深深的皺紋,眼里寫滿顆粒無收的憂憤,,“這個小說不就是在寫這個嗎,,而現(xiàn)實壞了與這種人也是有關系的。那些人還可以在網(wǎng)上罵,,你連罵都不會,,你連罵都懶得去罵了。那你說怎么改變呢,?當年魯迅說中國人就最害怕改變,,你說咱開個窗戶,堅決不愿意,;一說把這房子拆掉,他馬上說別,,我開個窗戶還是可以考慮的,。”
有人看完書后認為“靜好們”對社會之危害在某種意義上比那些“噴子們”更恐怖、更具欺騙性,,楊爭光聽了直點頭,,“當然了,這肯定了,,而且你是知識分子,,你是讀書人,你懂得多,,你知道得多,,結(jié)果你所有的知識變成你為自己辯護的一個材料。你歲月很靜好,,但活得像不像一個人,?
那么出路是什么?“你先讓他外邊喊著,,喊著喊著每一個人都喊起來了,,說不定哪一天在現(xiàn)場碰見車禍,可能就有人勇敢地上去救了,。包括小說里德林面對強拆,,他也可以吶喊,可以站出來,,不用像諸葛亮搞空城計一樣,,把那套學會了。當你運用計謀的時候,,人已經(jīng)進入沒有恥感的狀態(tài),。”
他曾在《楊爭光文字歲月》里斥責這種裝神弄鬼,,“面對諸葛亮,,我們審美價值的坐標是‘智慧’,是‘聰明’,,是伎倆的‘妙趣’,。非人性的、喪失生命關懷的審美里沒有悲劇,,沒有崇高,,沒有莊嚴的道德理性,沒有對生命的悲憫,,有的只是游戲和游戲的快樂,。人有恥感之后,才有多種可能性……這種自認靜好其實是一個非常恥辱的事情,,我們會用很多理由來辯護,。就像穿上一個衣裝,,好像很正常,還很光鮮,。就應該這樣,,不這樣的話又能怎么樣?這是最好的了,。你還真找不到比德林更好的方式了,。”
“更多的是德林這種人”
新書從2021年6月開始寫,,構(gòu)思則是更早之前,,2018年他去朋友在宜賓開的一個會所待了一個月,在那兒斷斷續(xù)續(xù)將一些片段記在本子上,。
那段時間他一邊成立影視工作室,,間歇為熱愛文學的年輕人主辦公益寫作營,同時還在帶研究生,,原本沒有時間留給這本小說,,“這等于是插進來的(計劃),原因就是突然之間你發(fā)現(xiàn)到處都是什么歲月靜好,,曬吃的,、曬娃的等等。你覺得好像周圍確實是一片歲月靜好,?!?/p>
他的出發(fā)點很簡單——這個歲月靜好真是歲月靜好嗎?到底是什么樣的人覺得這個歲月就靜好了,,歲月靜好又究竟是什么樣的歲月靜好,?
構(gòu)思好了故事內(nèi)容,接著便是設定人物,。這些年他的著墨重心逐漸從農(nóng)民轉(zhuǎn)移到了知識階層,。
“我有個看法,要能寫出中國農(nóng)民和讀書人的‘面目’,,也就差不多寫出了中國的面目,。我一直關注兩種人,一種就是農(nóng)民,,因為我始終認為咱這個國家就是個農(nóng)民國家,,思想情感、好多心理包括處理問題的方式都帶著農(nóng)業(yè)社會的那種文明,。但是當你面對一種新的文明的時候,,有很多東西就是腐敗、迂腐的東西,,甚至是反動的東西,,依然在我們生活中,。人雖然住在城里邊了,但處理愛情,、處理婚姻、處理家庭依然還是那種方式,。還有一種是知識分子,,就是中國的讀書人,他是少數(shù),。一般來說,,讀書人是這個社會的中堅,應該引領風氣,、帶動落后的東西朝文明的方向去,。但事實上這類人很難出現(xiàn),在這里你也看不到現(xiàn)代人,、現(xiàn)代化的這種曙光,,這種光點都看不到。
“更多的是德林這種人,,他們就是有這種能力,,能夠永遠保持、推崇‘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他往往會忘記陶淵明的‘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他忘記這個東西——逃避矛盾,,逃避現(xiàn)實,尤其是逃避責任的時候,,他總是會有一套說辭,。
“按李澤厚的觀點來說,他就是給你構(gòu)成了一種所謂的民族文化心理結(jié)構(gòu),,所以你面對他的時候,,經(jīng)常顯得很無力,你覺得他不對,,但跟他說的時候你說不過,。德林這種人肯定是歲月靜好,但這樣的人和這樣的社會,,確實就讓人很絕望,。能看這個小說的人很少,讀懂這部小說的人也很少,,小說里的人也很難讀懂,?!?/p>
小說不是論文,說了那么多,,可能都不是真正想說,。主角德林是個安于現(xiàn)狀的公務員,學過哲學和紀錄片,,妻子馬莉在書里說,,“哲學好像沒用,紀錄片好像也沒用,?!彼畹糜行└C囊,既無法徹底打消妻子想離婚的念頭,,也無能替父親解決老家房子被強拆的煩憂,。他只好看書,在內(nèi)心尋找一條讓日子得以維系并安穩(wěn)下去的道路——
“經(jīng)驗告訴我,,對馬莉,,用笑最有效果。對父母,,我多用點頭,。對兄弟朋友,我多用握手,,我上去一只手,,再捂上去另一只。一握手,,又是朋友兄弟,。一點頭,又是骨肉父子,。一個笑,,又是好夫妻,進一個被窩了”,;
“一個經(jīng)驗主義者不會為幻境而活,,也正因為務實,經(jīng)驗主義者就會有他的歲月靜好,,即使在非人的境地,,也能活出色彩和精彩?!?/p>
乍看之下,,很容易解讀為作者是在描繪金錢至上時代“書生無用”的困境,體諒他們的清高與無奈,。
“這本書出版是很順利的,。出版的順利我認為是因為我寫的,。合作多年的編輯這次看我寫的都是一頭霧水,因為跟我過去寫的根本就不一樣,,我過去寫土匪什么的,,都很明朗?!边@回懷著欲語還休的態(tài)度,,不到10萬字,楊爭光卻寫得毫不輕松,。“不見得多么簡單,,我準備了一年,,寫了六個月,每天都寫,,不超過兩千字,,沒有固定時間,除非有什么事情打攪,。因為等寫的時候差不多就想好了,,無非就是一個如何表述的問題。為了寫這個,,竟然還買了兩只貓,。中間隔了兩年,去年又想著把這個東西拿出來繼續(xù)寫完,。難寫,。”
“你們催著我,,我就寫”
兩只小奶貓的到來部分緩解了由于寫作而加重的睡眠焦慮,。他一直睡不好,頻繁的咳嗽或是訂好的第二天的機票都會對他造成驚擾,,心里有事就會一直想著,,輾轉(zhuǎn)反側(cè)時,他起身在夜里看貓,,盯著看上三四個小時,,心情就會好一點。
回憶至此,,他立馬打住溫情敘事,,“現(xiàn)在非常流行治愈,這樣的主題太多了,,幾乎是流行詞,。關鍵是你美化這種東西就讓人煩,,你至少得知道這個東西是啥,從啥來的,。比如說你有病,,你這個病因是什么?結(jié)果他不講,,我就很煩這個,。比如一開始養(yǎng)貓,就講和解,,你跟什么和解,?”
更早之前,他在2012年的秋天被抑郁癥突然找上門來,?!懊刻熘荒芩瘍蓚€小時。每天都在焦慮和恐懼中度過,。一個人在房間來回走,,連續(xù)走四五個小時??床怀蓵?,看不成電視,連麻將也打不了,。不愿見人,,不愿說話,一個人坐著發(fā)呆,?!?/p>
推脫不掉的個人研討會,他作為被研討對象在會議上實在坐不住,,兀自離席去院子里打轉(zhuǎn),。領導看不下去,硬拉著他去醫(yī)院,,專家診斷為抑郁癥后給他開了藥,,“我一看盒子,適應癥第一條叫精神分裂癥,,嚇得都不敢發(fā)聲,。他說你不要看啊,讓你吃你就吃,。我是很難聽話的,,結(jié)果那一次非常聽話。”
打那開始,,“幽默健談”逐漸從人們對他的印象里淡出,。事情傳回陜西老家,有人說他最近的了抑郁癥,,有人說他得了癌癥,。有人說他寫得比不上路遙陳忠實賈平凹。有人說他心臟裝了8個支架,,喝酒很兇,,還逼迫其他人一起喝。
他遠在深圳,,顧不上與流言斗爭,,踏實地遵行醫(yī)囑,病況有所好轉(zhuǎn)后開始減量,,一直到最后只剩安眠藥,。“這個時候好像可以看書了,,可以看電影了。后來開始練毛筆字,、編書,、看小說、寫詩,。這期間10年就沒寫小說了,,好多人就說爭光你為啥不寫小說,不寫太可惜了,。我說好,,你們催著我,我就寫,?!?/p>
回望過往幾十年,他的絕大多數(shù)創(chuàng)作都是身邊人催促的產(chǎn)物,,唯獨詩是主動寫的,。他在農(nóng)村長大,21歲離開符馱村,,在山東大學讀書時,,買最便宜的牙膏,抽廉價的劣質(zhì)煙草,;讀了一些書,,知道了托爾斯泰和海明威,知道了魯迅不是世界上唯一的偉大作家。那時的他一心想當詩人,,上大學時每天寫一首詩,。先是一個名為“云帆”的詩社的成員,然后是社長,,和韓東,、王川平、吳濱交往密切,。
畢業(yè)后朋友鼓動他寫小說,,“硬逼著我寫?!?989年,,西安電影制片廠有朋友看了他的小說,覺得有畫面感,,人物對話有特點,,就拉著他寫劇本。至今寫了十幾部,,旁人對外介紹他時總不忘提及“電影《雙旗鎮(zhèn)刀客》編劇”,、“《激情燃燒的歲月》總策劃”和“《水滸傳》編劇之一”。
影視創(chuàng)作為他帶來同等豐厚的名聲和收入,,足以令他遠離“沒有錢”的問題,。但追名逐利并非全部目的,從藝術造詣來看,,劇本和小說在他眼里無疑可以一分高低,,而后者明顯承載更多。
“好的小說觸動的不是情感,,而是精神和靈魂,。不是淺層的道德教化,而是終極的追問和關懷,。它需要洞穿,,需要刺透,會讓你疼痛,,疼痛到忘記了苦笑,,忘記了如何發(fā)聲。好的小說是刺骨的寒風,,并不大呼小叫,;是戳心的鋼針,不會忸怩作態(tài),。好的小說呈現(xiàn)事實背后看不見的存在,,這種虛構(gòu)的藝術——不是臨摹,,不是復制——恰恰擁有了‘不欺騙’的可能,揭露隱藏和被遮蔽的真相,。這好像在做夢一樣,,實在是一種不可能的工作。好吧,,那小說家就是一種明知不可為而要為的做夢人,。
“我敬佩魯迅先生‘困獸’一樣的抗爭和‘戰(zhàn)斗’。他所存的希望,,也是‘困獸’一樣的希望,。抗爭和戰(zhàn)斗之于他,,結(jié)局是已經(jīng)知道了的,。但這樣的生命和戰(zhàn)斗,是不以最終的結(jié)局來衡量意義和價值的,。甚至,,這樣的戰(zhàn)斗對戰(zhàn)斗者來說,可以連價值也不要,。與其惡俗地活著,,不如搏斗。至少,,搏斗不會讓我們惡心自己,。
“能不能寫好小說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在于那么一股認真的,、冥頑不化的精神,。對于一個真正的小說家來說,,這種精神是首先的,,也是最終的。其間,,既有他的愚蠢,,也有他的尊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