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西莊村魁星閣 圖/連達
古建匠人是一個統(tǒng)稱,,他們是木匠、石匠,、泥瓦匠,、彩畫匠等等,他們的工作與載入史冊的名勝古跡相關,,有古建筑的地方,,就有古建匠人。
古建筑數(shù)量占全國第一的山西省,,在建國以來的保護維修工作中,,培養(yǎng)了眾多有技術和經(jīng)驗的匠人,,他們憑借雙手將規(guī)劃設計和施工概要變成每一處實在的成就,而翻閱文獻和報道卻難尋他們的身影,,連名字都不會被記錄,。在相關文獻里,他們被稱為“施工技術隊伍”,,他們的存在,,全在一磚一瓦、一梁一柱之間,。
從士農(nóng)工商的四民差異到元代以后的匠戶制度,,工匠的社會地位歷來低下,現(xiàn)在的古建匠人某種程度上延續(xù)著這樣的狀態(tài),,他們處于社會底層,,文化程度不高,多因家貧而輟學,,轉去學一門手藝,,少數(shù)人能通過積累成為有資質(zhì)的工程師。
我們對古建匠人的尋找從新絳縣西莊村開始,。2021年9月底至10月初,,晉南運城市連下一周暴雨,新絳縣多處古建筑面臨危機,,“國?!薄ⅰ笆”,!钡碾U情較輕,,受損嚴重的多為未定級或未登記在冊的古建,閆家莊一座本就破舊的魁星閣在暴雨中倒塌,,而原本墻體大面積開裂的“縣?!蔽髑f村魁星閣,因今年的修復逃過一劫,。
?
?
修復魁星閣
10月18日,,農(nóng)歷九月十三,西莊村一年一度舉行廟會的日子,,趕集的熱鬧持續(xù)了整個白晝,。天一擦黑,小吃攤販推著車占據(jù)了通往村廣場的路,,廣場里的戲臺下黑壓壓地擠滿了人,,晚上這里要上演地方劇種蒲州梆子,古蒲州距此不遠,位于如今的運城市永濟市,。
晚上7點多,,劉師傅不緊不慢地從村東頭走向廣場,戲臺上的演員已經(jīng)開唱了,,第一臺戲唱的是《火焰駒》,,一部才子佳人戲。劉師傅在人群最后排找了個空位站著,,身旁是結伴看戲的村里人,,搬著椅子、推著電動車或三輪車坐著,。戲里的丫環(huán)遍數(shù)12個月的花期,,開導小姐情路艱難,劉師傅向四周看了看,,工隊里其他師傅散落在人群里,,一個也沒找見。
劉師傅跟隨工程隊3月份來到西莊村,,修復村里的魁星閣,。工程隊不到十人,帶隊的劉師傅和泥瓦匠張師傅,、王師傅來自晉中市榆社縣,,木匠家?guī)煾祦碜赃\城市萬榮縣,另外在新絳縣本地招了一名木匠,、兩名小工,。做飯的大嫂是從榆社縣請來的,,晉中晉南飲食有差異,,榆社的師傅們吃不慣本地的菜。
▲劉師傅和家?guī)煾翟诖蚰ル娿@鉆頭 圖/南方人物周刊記者 聶陽欣
工程隊租住在村里一戶人家,,師傅們用木頭做了幾張單人床,,住在一間屋子里, 除了床以外,,家具只有一張桌子,、幾把椅子。他們習慣了跟著項目走,,項目在哪人在哪,,幾乎只有過年的時候才會回家。
魁星閣從3月底開始修,,按照原來的計劃,,現(xiàn)在已經(jīng)修完,然而今年雨水多,,工程延緩,,預計得修到12月,。這是一座清代建筑,寄托著村里讀書人一舉奪魁的祝愿,,底部為方形的磚石基臺,,上面架了三層方形樓閣。住在魁星閣旁邊的年輕人石頭記得,,小時候他天天爬上閣樓玩,,在上面找當年日本人留下的彈坑。近幾年魁星閣屋檐傾斜坍塌,,磚墻開裂嚴重,,村里不讓小孩靠近了。
修復得先把已經(jīng)損壞的墻體和屋檐拆除,,完好的結構要剝離出來盡量保留,,比如刻了字的木匾、屋檐檐角的風鈴,。重砌的磚塊用的是從清代民宅上拆出來的舊磚,,上面有當年手工制作留下的指痕,新舊程度,、顏色深淺不盡相同,,屋檐的木料也是特意尋的老木頭,為了使修好的樓保留古意,。
基臺已經(jīng)修好了,,開工的時候,劉師傅站在魁星閣下面的臨時工棚里統(tǒng)籌進度,,泥瓦匠砌閣樓的圍欄,,木匠站在樓頂?shù)奈蓍苌霞茉O斗拱。幫工一個留在下面和石灰泥,,一個把石灰泥搬上樓閣,。
泥瓦匠王師傅每天從早上7點半工作到中午12點半,又從下午1點半工作到傍晚6點,,一天近10個小時,,最多只能砌300塊磚??情w的基臺是下寬上窄的棱臺,,樓閣的圍欄由鏤空的花紋組成,圍欄上還要修砌柱頭,,磚塊大小不相符的時候,,王師傅用抹石灰的刀把磚頭削斷,憑借眼力削出適合的長度。
這是一份需要經(jīng)驗積累的活計,,王師傅從30歲學做泥瓦匠,,到今年68歲,做了快40年,。七八年前,,他從建民宅轉型修古建,別人退休頤養(yǎng)天年的時候,,他開啟了新業(yè)務,。另一位泥瓦匠張師傅69歲,工程隊里其他幾位師傅都年過60,,請來的兩個幫工最年輕,,五十多歲。王師傅很久沒見過年輕人加入,,沒有人愿意從頭學著干了,,“這行不好做,全是受苦人干的,,可是社會上受苦人的地位最低,,錢不多,受的氣不少,,誰愿意干呢,?”
“再有個十年我們就干不動了?!蓖鯉煾迪?,到時候古建誰來修呢?不過,,他覺得工種是不會消失的,,“受苦的人還是多?!?/p>
后繼無人
古建匠人沒有一開始就學古建筑修復的,,都是從一門手藝開始,,偶然接觸古建,。劉師傅原本是木匠,十八九歲時村里來了個建房子的木匠,,他跟著干了四個多月,,出來自己做家具裝潢。上世紀90年代初他被人喊去古建修復的工程隊里幫工,,第一次做傳統(tǒng)木結構建筑,。按照圖紙做,已有十幾年木匠經(jīng)驗的劉師傅不覺得很難,除了斗拱比較復雜,,需要慢慢看書學習,,其他的他看一眼圖紙基本就知道該怎么做。
那次工程結束后,,劉師傅開始接仿古建筑的活兒,,給公園、飯店修六角亭,,太原動物園的幾個涼亭便出自劉師傅的手藝,。后來他去深圳、北京等地干了十幾年,,2010年后回運城,,跟著現(xiàn)在的老板楊晉清從事古建修復。運城古建筑多,,劉師傅帶隊修過運城南面的古樓,,在永濟市修護過普救寺、萬固寺和蒲州老城,。
工程量大小不一,,需要的時間和人手不一樣,有時候兩三年修復一處古建筑,,有時候一年能修兩三處,。劉師傅的工程隊里,幾個榆社老鄉(xiāng)是固定的,,還需要人就在熟悉的匠人圈子里找,,底層匠人沒有什么資質(zhì)評級和證書,能證明他們手藝的只有熟人和口碑,。文物局頒發(fā)的文物保護工程責任工程師證書,,劉師傅沒有考,他和大多數(shù)工匠一樣,,讀完小學或初中就出來學手藝,,沒什么文化,年紀也大了,,沒能力也不愿意折騰,。
劉師傅的兒子不愿意當工匠,他一個月全勤能賺到六七千元,,兒子在鐵路局做資料員,,每月工資三四千元,比劉師傅少了近一半,,“但他愿意坐辦公室,,出來干活太受罪,。”劉師傅說,。二十多年前,,他也帶過幾個徒弟,年紀輕輕被招來項目里,,跟著他干活,。劉師傅在木料上畫好線,讓徒弟在一邊看,,邊看邊做就教會了?,F(xiàn)在招不到年輕人。
木匠家?guī)煾翟谟罎泻蛣煾迪嘧R,,今年修魁星閣時加入工隊,,他的家鄉(xiāng)是運城市萬榮縣吳村,曾經(jīng)很有名的木匠村,。家?guī)煾祻男「嗍斓拈L輩學手藝,,沿襲著傳統(tǒng)的師承關系,師傅管吃住,,不收錢,,徒弟跟著師傅干活,賺的錢都是師傅的,。
近些年來村里的人在外開起了飯店,,最開始有一兩家在外開刀削面店、餃子館,,在親戚朋友間傳開,,其他人紛紛效仿,年輕人都干餐飲了,。木匠的手藝在村里漸漸失傳,。
在實際面臨選擇的人眼里,這份工作沒有太多文史的精神光環(huán),,他們考慮的是實際的辛苦:常年不歸家,、在工地上干活、風吹日曬,、有一定的危險,。古建筑從業(yè)者的價值認同和行業(yè)光環(huán)是屬于專家、研究者,、設計師的,,王師傅說:“我們自卑都來不及,,怎么會覺得驕傲呢,?只有晚年的時候,,想想自己修過什么名樓,留下一點回憶,?!?/p>
培養(yǎng)工匠
除了自發(fā)學藝并參與到古建修復中的民間匠人,山西省古建筑保護研究所(以下簡稱“古建所”)歷來注重發(fā)展和鼓勵古建匠人,。
1958至1966年完成的芮城永樂宮遷建,,是山西省建國后第一個重點古建筑保護修繕工程,在山西古建筑保護領域具有里程碑意義,。永樂宮是一座元代道觀,,建筑內(nèi)壁上繪有大面積壁畫,因為原址在擬修建的三門峽水庫淹沒區(qū)內(nèi),,不得不趕在水庫蓄水前向北整體搬遷,。這次遷建為山西古建筑修繕工作留下一套至今未變的規(guī)范流程,并且培養(yǎng)了一大批工匠,。
芮城縣的梁師傅就在永樂宮搬遷時第一次接觸到古建修復,,他是1939年生人,今年82歲,,我們在永濟市找到他的時候,,他正在修復堯王臺。
梁師傅家里弟兄多,,條件艱苦,,小時候上不起學,外出打工,,跟著木匠做學徒,。1958年下半年,永樂宮施工隊在整個芮城招工匠,,梁師傅被招進去時,,原址還未拆,當時面臨的難題是壁畫揭取,,古建筑修整所及山西省文管會的專家還在試驗揭取方案,。另一邊,工程師在給整體建筑繪圖,,標記每一塊部件,,以便拆分后能原樣裝上,壞的部分會清晰地在圖紙上標明,,需要做新的替換,,補充完整。
梁師傅看工程師的標注干活兒,,不懂的地方,,就去問工程隊里的一位老木匠,。老木匠是五臺縣人,五臺縣古建筑多,,老木匠在建國前就有豐富的修廟經(jīng)驗,,因此被請來支援永樂宮搬遷。老木匠帶著梁師傅做斗拱的構件,,教他古建筑的結構,,再加上自己琢磨圖紙,經(jīng)歷八年永樂宮搬遷施工后,,梁師傅成為了技巧嫻熟的古建匠人,,被招攬進古建所的前身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古建組。
去了古建組后,,梁師傅得到了更專業(yè)的培訓,,有專家定期給工匠們講課。他最崇拜的專家是柴澤俊,,“他是我們的總工,,是全能的,設計,、繪圖都是他(指導),。”柴澤俊2017年去世,,生前曾全程參與永樂宮的遷建工作,,主持、指導過五臺南禪寺大殿,、朔州崇福寺彌陀殿,、太原晉祠圣母殿、大同華嚴寺大雄寶殿和天津薊縣獨樂寺觀音閣等一百余項古建筑保護修繕工程,,實地考察和研究過山西一百多個縣市的文物,。古建組內(nèi)部有對工匠的評級,從學徒,、二級工,、三級工直到八級工,逐層往上升級,。梁師傅記得,,低等級的考試看工匠的技術,木匠會指定構件和木料,,看做活的快慢粗細和手藝高低,;高等級的評定要看能否獨立指導工程隊,八級工相當于工程師,。退休前,,梁師傅的等級為七級工,,在工程隊擔任領隊。
▲梁師傅在永濟市堯王臺 圖/南方人物周刊記者 聶陽欣
梁師傅多數(shù)時候在晉南修古建,,修過太原晉祠,、解州關帝廟等等,,唐代至清代的建筑都接觸過,,“一個朝代一個樣兒,唐代的建筑用人字拱,,宋代有普拍枋,,明清做工更加細致。我修的(存在)最早的建筑是唐代的普救寺,?!?986年重建普救寺是梁師傅在古建所退休前的最后一個工程,建了八年,。施工前在永濟縣廣招工匠,,僅木工就招了六七十人,永濟縣的薛師傅在這時被招進去,,成為梁師傅的徒弟,,一個新的傳承又開始了。
原古建所所長任毅敏曾在接受《山西晚報》采訪時說,,從永樂宮搬遷開始,,對工匠的這種培訓機制從未間斷,“什么地方用什么人,?!比我忝艚榻B:“山西南部的古建筑,我們一般會用到萬榮的工匠,,中部地區(qū)的古建筑就會用到五臺,、代縣的工匠?!?/p>
這些在工程里培養(yǎng)出的工匠,,成為山西省古建筑修繕的中流砥柱,默默無聞地守護著山西古建,。
熱鬧與退場
西莊村魁星閣工程隊的老板楊晉清本是彩繪匠,,從榆社縣窮鄉(xiāng)僻壤的山村里走出來,組建工程隊,,直至創(chuàng)辦自己的古建筑工程公司,,在民間匠人中算得上勵志。
與萬榮,、五臺,、代縣這些因古建筑多而盛產(chǎn)匠人的地方不同,,榆社縣幾乎沒有古建筑,而14萬人口中,,古建從業(yè)者最多時達到七千人,,其中人數(shù)最多的是彩繪匠和雕塑匠,榆社古建彩繪技藝在2011年被認定為省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楊晉清解釋,,榆社縣在太行山西麓,“靠近山區(qū),耕地是山坡地,,不能灌溉,,完全靠天吃飯,老天下雨就有收成,,不下雨就沒收成,。改革開放以后手藝人出去打工,修文物古跡的活兒很多,?!?/p>
楊晉清從小喜歡畫畫。1984年,,初中畢業(yè)的他選擇去縣工藝美術廠當臨時工,,幾年后在榆社組建了自己的工程隊去太原做仿古建筑。工隊最開始有二十多人,,活兒多了以后,,他又從老家招更多的人,相熟的工程隊也會找他推薦人手,,“走出去的人接連帶人出來,,慢慢地就形成榆社縣沒有古建、但古建匠人特別多的局面,?!?/p>
幾年后,楊晉清整個工隊被太原市園林局收編進園林古建隊,,但不只做仿古建筑,,“古建所修古建的需求多,他們有技術人員,,但沒有那么多匠人,,就把仿古的人吸收過來,技術人員在隊里做指導,?!备鶕?jù)任毅敏總結的報告《山西古建筑的維修與管理》統(tǒng)計,1979年古建所成立后,至1999年共修復了山西各類古建筑五百余處,,這個時期正是山西省古建筑保護的發(fā)展和成熟階段,。
楊晉清經(jīng)歷了從仿古到古建的轉變,“仿古建筑(和原樣)稍微有點不同也沒人去糾察,,但修古建的原則是原材料,、原工藝,不能修改,。以前每個工匠做的方式不一樣,,一個地區(qū)一個樣,所以要先研究古人是怎么做的,,得完全復制,?!?/p>
工隊里有的人不適應這種轉變,,楊晉清反而喜歡上研究古建筑圖紙,彩繪工的任務不緊張,,“古建筑修半年,,彩繪半個月就畫好了”??臻e時間楊晉清就琢磨畫圖紙,,他有畫畫基礎,但是不懂古建筑的結構,。當時太原書店里關于古建筑的書特別少,,楊晉清專門上北京去買,也不知道怎么挑,,只要看到關于古建的書,,就買回來。他最先看梁思成的《清式營造則例》,,“搞古建要看的一本基礎書,,講建筑式樣,比例”,,但其中有很多古代建筑專業(yè)術語,,他看不懂,平時就咨詢隊里的老師傅,,逐漸學會自己繪圖,。
1997年,楊晉清跟隨原來的古建隊修完故宮端門的彩繪后,,就辭職了,,開始自己承包古建修復項目,畫圖紙,招工匠,?!拔业墓そ扯际怯苌绲模献髁耸畮啄??!?003年《文物保護工程管理辦法》出臺后,他考取了文物保護工程責任工程師證,,掛在一個大古建筑工程公司名下,。
近幾年楊晉清的公司也經(jīng)常招古建筑專業(yè)畢業(yè)的學生,招進來先做資料員,,整理每天的施工情況,,但大多數(shù)人工作幾天就走了,“畢業(yè)生剛開始也喜歡古建筑,,但實際工作后很多人受不了,,加上工資發(fā)得不高,就走了,。但他們沒技術,,我也沒辦法給那么多錢啊,我感覺他們在學校里只是認識了古建筑,,可是沒有實踐,,理論和實踐出入很大?!?/p>
老工匠流失的情況也很嚴重,,“現(xiàn)在古建修復的項目沒有前些年多,‘國?!汀”,!瘞缀醵夹尥炅耍硬坏巾椖?,我養(yǎng)不起那么多工匠,。”愈發(fā)激烈的市場競爭讓楊晉清萌生退意,,他打算過兩年回榆社老家,,不搞工程,只做設計圖,。
古建修復之困
近幾年古建修復的項目減少,,但實際上,像西莊村魁星閣一樣損毀嚴重,、亟待修復的“縣?!币约拔炊壒沤ê芏啵迯偷膲毫Χ悸湓诳h級政府頭上。以新絳縣文物為例,,“國?!?6處,“省?!?9處,,“市保”17處,,“縣?!?13處,未定級文物83處,,“縣?!奔拔炊壩奈锏臄?shù)量遠遠多過前三級。
“全部修錢不夠,,有重點地修怎么確定,?按瀕危程度還是價值?怎么把錢科學合理地使用,?”新絳縣文物保護中心(下稱“文保中心”)負責人楊英杰備感焦慮,,自2010年起,,新絳縣文物專項費用每年不低于100萬元,,近幾年維持在120萬元?!斑@里面包含兩百多位文物看護員的工資,,每年每一處文物滅火器的采購費,剩下三十多萬,,一年只能修一處‘縣?!,!?/p>
很多古建筑情況不容樂觀,,縣政府卻沒有能力修繕,楊英杰自2019年3月來到文保中心,,每逢下雨心里就七上八下的,。西莊村魁星閣2018年就被發(fā)現(xiàn)處于搖搖欲墜的狀態(tài),一直沒有立項,,2020年春天連下四天雨,,楊英杰趕緊去西莊村查看情況,“遠遠地發(fā)現(xiàn)不見了,,我們嚇壞了,,心想是不是塌了,到了跟前發(fā)現(xiàn)是被樓前的大楊樹擋住了?!?021年他趕緊把修復這座魁星閣提上日程,,10月大雨時,他感到慶幸,,“好在修了,。”
經(jīng)費有限,,楊英杰只能先修產(chǎn)權屬于村委會的古建,,祠堂、村廟,、戲臺等,,有三分之一的“縣保”產(chǎn)權屬于私人的,,就看主人家愿不愿意修,,這幾年楊英杰只見到三戶人家修復,都是條件不錯或生活沒負擔的家庭,?!肮沤ㄐ迯突ǖ腻X多,銅釘,、木料,、藍磚……原料價格就比普通水泥房貴?!痹挟a(chǎn)權人對楊英杰說,,寧愿拆了蓋水泥房也不愿出錢修繕。2017年山西省文物局啟動“文明守望工程”,,希望借助社會力量保護古建,。
閆家莊魁星閣在暴雨里倒塌后,楊英杰去現(xiàn)場看了,,“可悲慘了,,看著心里難受?!比欢皇潜Wo文物,,沒法用文物專項經(jīng)費修,只能靠捐款,,“但古建費用高,,村里人能捐多少錢?”他只能先讓村主任把倒塌下來的木料收集起來儲存,。
基層文保工作很艱難,,外界也難以理解,。暴雨中,“國?!饼埮d寺因屋頂漏雨,,滴落到塑像上,浸透一點水就有可能導致開裂,。楊英杰找來大吊車,,帶著文保中心的工作人員給屋頂和塑像蓋遮雨布,給屋頂蓋時尤其要小心,,以免破壞磚瓦,,需要用吊車吊起一個人,讓他在空中提著雨布,,另外兩個人站在下面支撐,。后來有人在網(wǎng)上質(zhì)疑“怎么只給塑像用雨布”。楊英杰心想,,不然用什么呢,?
楊英杰已經(jīng)想好明年要修的古建,一個村子里的古戲臺,,“蓋得很有風格,,坐東面西,戲臺中間有路,,人可以通行,,唱戲的時候搭上木板能合上?!睉蚺_修好后,,廟會時就能用上,“合理利用是最好的保護,。”圖片
(感謝攝影師李郁峰和古建筑畫家連達對此文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