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聶陽欣 發(fā)自廣州 編輯 周建平 [email protected]
?
阿蘭·德波頓在《旅行的藝術》中寫道:“如果生活的要義在于追求幸福,那么,,除卻旅行,,很少有別的行為能呈現(xiàn)這一追求過程中的熱情和矛盾。不論是多么的不明晰,,旅行仍能表達出緊張工作和辛苦謀生之外的另一種生活意義,。”德波頓生活在倫敦,,在看到一本畫冊上的沙灘與棕櫚樹后,,他抱著對熱帶風情的想象去了加勒比海域的小島旅行。
?
在現(xiàn)代城市工作的很多年輕人經(jīng)歷過類似的內心沖動,。這種沖動有時甚至不需要鮮活的圖片,僅僅是一句話就能喚醒,,例如高曉松的“生活不止有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以及2015年鄭州女教師顧少強辭職信里的“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這兩句話在社交網(wǎng)絡上鋪天蓋地,反映了人們一種普遍的情緒:對工作和生活的不滿,,對遠方旅行的向往,。
?
被津津樂道的旅行敘事必定包含三個元素:非日常空間,、旅行者,、故事。這也構成人們對旅行向往的三個維度:陌生的,、能夠滿足好奇心的地理空間,,自由隨性的自我,有可能發(fā)生的具有不確定性的故事,。有什么比旅行更能使人從熟悉厭倦的環(huán)境,、復雜的人際關系、按部就班的工作中抽離出來呢,?
?
辭職旅行,,讓這種抽離變得更為決絕,也即選擇從原本的生活跳入另一種生活,,然而想象中的旅行和實際的旅途不同,,大多數(shù)人也終究要回歸原本的生活。在付出高昂的時間成本和旅行費用后,辭職去旅行的人得到他們期待的東西了嗎,?回歸后,,如何適應旅行和現(xiàn)實的落差?徹底換一種生活需要付出什么,,這些付出是否真能讓他們更幸福,?在我們采訪的辭職旅行者中,有人回歸朝九晚五的生活,,有人把“另一種生活”過成日常,,如寫下“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顧少強,。在旅途中,,旅行就是他們的日常。詩從來不在遠方,,我們總要過好每一個眼前,。
?
辭職前,他感到“沒辦法關掉手機去玩”
?
在川藏線上,,經(jīng)??梢钥吹竭蛋莩サ牟孛瘢瑤兹送?,帶著一輛牛車或拖拉機裝食物,、日用品,走幾步磕一個長頭,。一路寺廟眾多,,富麗堂皇、氣勢恢宏,,藏民自己住的房子卻普遍簡陋,。“他們非常虔誠,,會把幾乎所有的財富,、時間、精力全部捐獻給寺廟,,”看到這些藏民,,Panda突然覺得,人們在城市里獲得的物質成就,,在這個地方都是沒有價值的,。
?
Panda從事設計工作,大學畢業(yè)工作八年后,,2019年11月,,他從國內前三的手機公司辭職,,踏上了為期一個半月的旅途。從成都出發(fā),,去海螺溝,、稻城亞丁、措卡湖,、色達,、丹巴藏寨,再回到成都,,一路向東去樂山,、峨眉山、張家界,、黃山,,最后一站是南京。
?
選擇裸辭,,是因為需要旅行來充實兩份工作之間的“自我修復期”,,在旅行結束前,Panda不想去考慮工作上的事,。公司規(guī)模大,、分工細,每個人都是螺絲釘?shù)臓顟B(tài),,即使有能力,個人的想法也不太容易實現(xiàn),。加上每天在深圳和東莞之間往返,,他覺得這份工作很難再忍受下去了?!伴L期在城市里,,在快節(jié)奏的工作中,人已經(jīng)比較麻木了,,我要去人少的,、原始一點的地方?!?/p>
?
和Panda一起包車游川西的小團體共四個人,,兩個是辭職旅行,兩個請了年假,。整個高原的旅途并不舒適,,首先是冷,零下二十多度的天氣,,沒有熱水,、暖氣和空凋。“你穿了很厚的衣服,,站在外面,,也像沒穿一樣,是那種刻骨銘心的冷,?!彼麄円惺芨咴鯕庀∪睅淼钠v感,同行的一個女生還出現(xiàn)了嚴重的高原反應,。最驚險的是遭遇了塌方,,在去色達的公路上,突然砸下大堆山石,,滾落在路的前方,,“我們到的時候就停了,算運氣好,,沒有被砸到,,不然可能我們也不在了?!?/p>
?
川藏高原給Panda最大的觸動是藏民們的生活狀態(tài),、精神信仰,和他這樣長期在城市里生活和工作的人完全不一樣,?!八麄儽容^純粹,”他說,。但同時他明白,,這樣的生活無法效仿,你難以在旅行中尋找解決城市生活困境的方法,。
?
“旅行的最大意義就在于很多東西是不確定的,,我的整個行程都是邊玩邊想著去哪里,走之前臨時買機票,。工作的時候有很多東西要你做計劃,、安排好,按照既定節(jié)奏去做,。我既然辭職了,,就想要去打破這樣一個按部就班的方式去生活?!?/p>
?
在旅途中,,去哪里、吃什么,、看什么,,每一件事都可以隨心所欲地做決定,,自由地支配自己的時間,哪怕做錯了決定,、走錯了路也沒關系,,這份自由和悠閑甚至只能在辭職后的旅行中才能感受到。Panda嘗試過年假時的旅行,,反而讓他更想辭職了,,“辭職之前的中秋節(jié),我去了一趟日本,,那趟旅行讓我非常不開心,,整個假期9天,我都是一邊玩,,還要一邊盯著手機,,隨時跟進工作。這個狀態(tài)就會感覺你人在外面,,錢也花了,,但是你并沒有真正地放開,去感受旅行,,你沒辦法關掉手機去玩,。”
?
Panda原本打算過年后重新找一份工作,,沒想碰上了疫情,,之前有意愿的崗位取消了招聘,沒有看到太合適的工作,,他開始自己接項目做,。“其實自己接項目工作和旅行時候的狀態(tài)有點像,,我可以做決定,要不要合作,、以什么價格,,賺的每一分錢都完全靠我自己,哪怕我賺得沒有原來那么多,,但是有成就感,。沒有人會對你指指點點,沒有人會強迫你去做一些你不想做的東西,,我覺得比較自由,。”
?
“回來后,,我可以繼續(xù)朝九晚五了”
?
“我越來越覺得,,這樣工作下去,,總有一天我會爆炸?!背啃枪ぷ魑迥旰筠o職了,,為此,他提前準備了近一年,,存錢,、做行業(yè)調研,確保自己辭職后能夠負擔半年的生活費和旅費,,并且可以在這段時間內找到一份新的工作,。
?
學新聞傳媒出身的晨星畢業(yè)后進入到金融行業(yè),這不是他喜歡的行業(yè),,而是一個“為了生活被迫的選擇”,,工作壓力大,社會規(guī)則與學校完全不一樣,,隨之而來的負面情緒逐年累積,,“那幾年我處于有點憤世嫉俗的狀態(tài),覺得身邊的人好像都很俗,,特別是在金融行業(yè),,在上海這樣的一個環(huán)境,大家每天都在談錢,,從來沒有人跟你講詩和遠方,,社會也有很多各種各樣的問題?!?/p>
?
辭職后晨星去了非洲,,對非洲的想象始于《動物世界》,東非草原上的動物們每年長途跋涉幾千公里,,尋找食物,,形成壯觀的大遷徙景象。近年來越發(fā)頻繁地在社交網(wǎng)絡上看到關于非洲旅行的照片和小視頻后,,去非洲就成了晨星心中一件遲早要做的事,。
?
在伊朗的一座小城市,晨星遇到為他讀詩的陌生人,。晚上和朋友在街道上漫步時,,一位小哥問:你們來干什么?晨星答:尋訪一位詩人的故居,。于是小哥用波斯語為他們念了一首詩,,“我聽不懂他在念什么,但是能感覺到大概在講述關于生存,、關于愛情,、關于永恒的話題,,我們坐在臺階上,他站在月光下,,那個瞬間非常美好,。”
?
旅行帶給他更多的是心態(tài)上的改變,,看過很多不同的人的生活后,,他認識到每一個人的選擇都有背后的合理性,“非洲人的生活狀態(tài)和日本人的不一樣,,非洲人每天過得很開心,,日本人過得更累一些,但這并不因為誰比誰聰明吧,?”把目光再次看向周圍人時,,晨星變得不那么憤世嫉俗了:“有的人每天就只是上班下班,他其實也有理由,,他要生存,,要照顧家人,他可能也想去玩兒,,但是他放棄自己的人生,,把最好的留給他的孩子。如果我跟他換一下,,我可能也沒法做得比他更好,。”
?
再看到別人發(fā)布的旅游動態(tài)時,,羨慕的心情會被平和取代,。“旅行回來以后,,我很長一段時間處于一種非常滿足的狀態(tài),,就好像已經(jīng)得到了很想要的玩具。我可以繼續(xù)工作,,繼續(xù)朝九晚五的生活,,也不那么反感我眼前的東西了?!?/p>
?
盡管知道“遠方”的想象有一部分是被制造出來的,比如攀比心理,、商家的刻意鼓吹所制造出的一種欲望,,但身處社交網(wǎng)絡中,很難不受到影響,?!捌鋵崿F(xiàn)在很多年輕人的生存壓力挺大的,,剛工作以后沒辦法去長途旅行,自媒體,、抖音這些更加刺激這種欲望的平臺,,會讓人感到更焦慮?!?/p>
?
逃避與和解
?
2011年,,阿茲貓在頻繁旅行回來四個月后,和前老板聊天,,對方問她:“你一次次出去,,終究每次要回來,你如何處理與現(xiàn)實的再次融合,?”
?
晨星旅行回來后反而能夠開始接受按部就班的生活和工作,,阿茲貓與他不同,旅行回來后找到一份比之前更輕松,、環(huán)境更自由開放的工作,,她仍然不快樂,她自己也不理解這是為什么,。重新入職的四個月里,,阿茲貓一次次動了再出發(fā)的念頭,去四川,、貴州,、云南……然而每次歸來,不快樂的情緒非但沒有緩解,,反而更加重了,。
?
前老板提出的問題讓她忽然頓悟,“我沒有辦法將注意力放在工作上,,或者說我沒辦法把眼前每天的苦逼與旅行在外的各種豁達,、自由、無拘無束串聯(lián)在一起,,我沒有承擔起旅行的自由與現(xiàn)實的束縛的落差,,并且一意孤行地認為現(xiàn)實也應該是自由的?!?/p>
?
旅行一趟,,可能要花費比旅行長得多的時間來“收心”,才能回歸到現(xiàn)實生活中,,阿茲貓開始懷疑,,所謂旅行的意義、看世界的意義,,真的有那么大么,?將近十年后,,擁有了家庭和孩子,她回過頭看這場旅行,,“如果讓我重新回到二十多歲,,我會讓職場變得更連續(xù),不會一定要辭職去看世界,?!?/p>
?
“可能每一代的年輕人,都會有這么一段時間,,會特別想去外面看,。你在外面沒有什么壓力,沒有什么業(yè)績考核,,沒有什么領導催你做PPT,,你會覺得特別好。再加上你在外邊看的風景,,遇到的人,,兇也好、友善也好,,對你來講是個很新鮮的事情,,這樣你就會覺得我在外邊的世界很精彩。但你的職場是很難連續(xù)的,,你回來之后,,可能還只能做跟以前一樣的工作。你的薪水達不到一個提高,,你沒有辦法去享受更高品質的旅行,。年輕的時候你可以接受窮游,但是你三十多歲,,有孩子,,有老人,還能接受窮游嗎,?”
?
據(jù)她觀察,,當初像她一樣有過辭職旅行經(jīng)歷的一些朋友,在職場上變得更容易辭職,,“一旦為旅行去辭職,,辭職在你腦海里就不那么難做決定,你就可能會為了其他很多原因去辭職,,結婚啦,、生孩子啦等等。”而如果沒有一個很好的職場經(jīng)歷,,在過了35歲之后,在職場上想有所突破會變得無比艱難,。
?
想清楚這些局限之后,,阿茲貓覺得其實旅行就像藝術照,當你去想象時,,所有的人和景物是被藝術化的,,帶有濾鏡。但等實際去到那個地方,,可能發(fā)現(xiàn)很多東西不是那么盡如人意,。找不到合適的旅店,、風景沒有照片里那么美,、飲食不習慣,,旅行本身可能沒有那么美好,,只是有別于壓力大的工作和生活,。
?
“但這不是真正在解決問題,,只是一種暫時的逃避,,年輕的時候覺得要出去,什么地方都容納不了我,,隨著年歲增長,,你需要慢慢與自己和解,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讓自己舒服的生活方式,。”
?
“先找自己,,再去旅行”
?
在寫下那封十個字的辭職信后,,顧少強迅速走紅于網(wǎng)絡——“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使她成為自在旅行和生活的一個代表,,工作與旅行被推向對立的兩端,引起廣泛討論,。
?
在顧少強看來,原本的教師工作沒有妨礙她的旅行,。在工作的11年里,,只要放了寒暑假,她就出去旅游,。放假第一天出發(fā),趕在學校動員大會的前一天回來,。每個學期的工資全部充作假期的旅費。她辭職更多是為了過另一種生活,。
?
顧少強喜歡古鎮(zhèn),假期就去烏鎮(zhèn),、南潯,、麗江等地住上一段時間,還在麗江咖啡店做過義工,,因此結識了愛人于夫,。所以在辭職去旅行了幾個月后,,她和于夫去成都周邊的街子古鎮(zhèn)開了家客棧?!肮沛?zhèn)的生活和城市不同,沒有超市,、商場,、電影院,,沒有娛樂,但這就是我想要的,,民風淳樸,,有什么事兒全村都會知道,人和人的交往更有溫度,,蔬菜瓜果新鮮而便宜?!痹诼糜瓮镜臅r候,顧少強需要一睜眼就開始忙碌,,接待客人、打掃房間,、炒菜做飯,“很多人羨慕我的生活,,但真要交換,他們未必肯過,。”
?
淡季的時候顧少強出門旅行,,目的地無所謂,只要在路上就行,。旅行對她來說就像阿甘手中的那盒巧克力,,“你只有剝開它,才知道會發(fā)生什么,,而無論發(fā)生什么,,我都覺得非常好?!?/p>
?
8月底顧少強去昆山旅行,,想要在昆曲發(fā)源地聽聽昆曲,但到了昆山才發(fā)現(xiàn),,這里沒有昆曲可以聽了,,要去周莊。當?shù)厝私ㄗh她去亭林園看看,,“那是個什么地方,?”去了之后顧少強才知道那是顧炎武的故居,“顧炎武是誰我也不了解,,那是課本上的人物,,但看了以后,我很驚喜,?!奔词孤眯心康牡貨]有特別的景觀,聽當?shù)厝酥v以前發(fā)生的故事,,也是一種結緣,。
?
旅行對顧少強來說不是什么事物的對立面,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旅行也沒有目的,,不是為了放空自己,、緩解壓力,,而是在親自體驗已知或未知的事物,,達到知行合一,?!奥眯泻褪欠褶o職,、有沒有錢,、結沒結婚,、有沒有孩子都沒關系,朝九晚五你就力所能及地走;沒錢也可以窮游,,一樣很精彩;結婚了,、有孩子,,你就帶上家庭成員一起走。也不必為了旅行而旅行,,沒有人給你布置這樣的任務,。”
?
“建議大家先把自己是誰,、自己想去哪兒,、想過什么生活、喜歡什么,、不要什么想清楚,,把生涯規(guī)劃好,先找自己,,再去旅行,。如果沒能力把眼前的茍且過好,,就暫時不要去想詩和遠方?!?/p>
?
換一個軌道行駛
?
2015至2016年,,黎瑾辭去上?;ヂ?lián)網(wǎng)公司的運營工作,,和先生紀韓進行了一場跨越亞歐大陸的自駕游,,途經(jīng)俄羅斯,、芬蘭,、德國、英國,、土耳其等25個國家,。自那以后,黎瑾成為一直在路上的自由職業(yè)者,。
?
這場旅行始于一次偶然的閑聊,,黎瑾說畢業(yè)后再沒回過英國,想去看一看,。有沒有除了飛機以外的方式去呢,?兩人研究起西伯利亞火車線路,紀韓突發(fā)奇想:如果火車能走,,汽車是不是也可以,?
?
因為這個偶然的決定,他們從2015年1月開始準備,,申請簽證,、辦理車的證件、工作攢錢,,實際出發(fā)已經(jīng)是9月了,。對黎瑾來說,原本的工作是一件比較有趣,、能獲得收入的事情,,她更熱愛在Lonely Planet(《孤獨星球》)的兼職,這是一家出版旅行指南的公司,,旅行和文字在這里交會。
?
在準備的過程中,,黎瑾就知道無論旅途結束后她是不是再選擇一份全職工作,,她的生活方式和工作狀態(tài)必定會發(fā)生改變,“在旅行前我會設想最糟糕的情況——比如我會不會有一天被恐怖分子殺掉——我能不能接受,,在以前的生活里,,我不會去想這些,但是我一旦接受了這個設定,,我就知道以后會不一樣了,。一是因為更有勇氣,二是我發(fā)現(xiàn)了什么對我更重要,?!?/p>
?
選擇以旅行為生活,好與不好的事情相伴而來,。黎瑾遇到過善良的人,,在俄羅斯半夜找不到預訂的民房時,一個路人邀請他們去自己家住,,也曾在德國街頭被人攔住索要過路費,?!奥眯械拿恳惶於荚诎l(fā)生不一樣的狀況,可能是你曾經(jīng)想不到的,。有全職工作的時候,,你解決的是非常具體的問題,不會遇到完全陌生的問題,?!?/p>
?
自由職業(yè)帶來新的焦慮,在繼續(xù)做Lonely Planet兼職作者時,,黎瑾也給其他的媒體供稿,,但收入大約只有原來工作的一半,還是不穩(wěn)定的,。同時她要忍受旅途不再單純的分裂感,,寫旅行指南不能僅僅是個人的見聞,需要四處調研,,從清潔工,、服務員、售票員,、包車司機,、旅行者等各種人那里挖掘信息。
?
最大的焦慮是面對更為廣闊的天地時,,愈發(fā)感覺到自己知識的有限,。“比如你可能三五天就要換一個地方,,換一個地方之后,,在前一個地方的經(jīng)驗就不管用了,又是一個完全陌生的環(huán)境,,你要從頭去學習,、適應。又比如有時候我站在博物館的某一件文物前面,,我會感到巨大的恐慌,我對它了解得太少了,,除了名字,,我什么都不知道。”
?
但在旅行的疲憊感持續(xù)的同時,,滿足感也在不停地增加。黎瑾看見的東西太多,,感興趣的東西也在增多,從喜歡的東西里滋生的興趣點也在增加,,“我覺得自己的興趣在跟著行程一點一點地膨脹,,就像一棵樹一樣在生長,,枝葉伸到了我以前不知道的空間去,?!?/p>
?
至于旅行的意義,,黎瑾說,,“辭職了之后,生活從原本的軌道進入了旅行的軌道,,我們就好像一列車,在這條軌道上一直行駛下去了,?!?/p>
?
(為保護采訪對象隱私,,Panda,、晨星、阿茲貓均為化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