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張宇欣? 編輯 楊靜茹? [email protected]
頭圖:陳良廷,、劉文瀾合影
?
4月23日,,我在網上看到新聞:上海翻譯家陳良廷先生去世,。為了一個中國作家與譯者稿費待遇變化的選題,,我曾在2018年剛參加工作的那個夏天去上海采訪是年89歲的陳良廷與他87歲的妻子劉文瀾。
陳良廷,、劉文瀾夫婦是我這個選題非常合適的采訪對象:陳良廷中學時期就為幾家報紙撰文,,收到一篇文章的稿費,瀟灑地拿去看好幾場電影,;劉文瀾的父親懂好幾門語言,,她承家教,初中時也翻譯過《讀者文摘》,。他們因為一起看電影相熟,。畢業(yè)后,陳良廷放棄了優(yōu)渥的物資供應局職位,,選擇做新潮的自由作者和譯者,。幾年后,經朋友介紹,,夫妻倆共同翻譯了普里什文的《北極蜜》,,之后陳良廷開始專事翻譯,劉文瀾在電話局工作,。50年代是作家譯者的好時光,,他和友人拿了稿費常到淮海路的紅房子餐廳吃羅宋大餐。
陳良廷的女兒陳造容在回憶文章中說,她出生時(1960年)正是三年自然災害時期,,一家人住的愚谷村亭子間家徒四壁,,陳良廷承包所有家務,一邊抱著她喂奶一邊做翻譯,,劉文瀾白天外出工作,、維持家用,晚上回家校訂陳良廷的譯稿,。
“文革”后,,陳良廷先是去了五七干校,又和草嬰,、陳夢海等人被召回干校的編譯所接任務,,做了好幾年辛苦的翻譯、統(tǒng)稿工作,,這一時期他的譯作包括《大屠殺》《黑非洲史》《尼克松其人其事》等,,但他沒有稿費,少有署名,,常連樣書都看不到,。
直到90年代,陳良廷才獲得了少許補償性榮譽:1996年《文匯報》記者到陳良廷家采訪,,得知了夫婦倆看病無法報銷的窘境,,呈遞內參到上海市領導處,陳良廷才與草嬰,、郝運,、榮如德等翻譯家一同被納入上海文史館編制,一個月能拿一千多元生活津貼,。2003年,,陳良廷被中國翻譯工作者協(xié)會授予“資深翻譯家”稱號。
陳良廷一家2000年后搬到了一個干凈的老式小區(qū),,不大的三居室堆滿了書?,F(xiàn)在的翻譯稿費標準仍是千字80元,陳良廷家一直不富裕,。由于多年從事翻譯,,陳良廷聽力大幅減退,劉文瀾則視網膜脫落,。他們待人接物熱情體面,。我們的對話圍繞著舊年掌故,陳良廷記性很好,,清楚地記得80年代自己譯作的印數,,又時時憶起數十年前與老友編纂刊物的趣事;劉文瀾則在一旁專心聽,偶爾談興起來,,講起父親帶著她們一家逃難,、她不到16歲就找工作、養(yǎng)一家人的故事,。
在大眾傳媒領域,,陳良廷不是最著名的那一類翻譯家,部分原因是,,譯者與作家要相互成就,而他趣味駁雜,,譯作并非專于一人,,譬如草嬰之于托爾斯泰,童道明之于契訶夫,。他翻譯過阿瑟·米勒,、田納西·威廉斯、愛倫·坡,、海明威,、尤金·奧尼爾的作品,也和妻子合譯過《馬耳他黑鷹》《教父》《兒子與情人》《奧德茨劇作選》等,。2015年,,夫妻倆合譯的三冊《納尼亞傳奇》系列出版,那是他們的最后一部譯作,。
4月10日,,陳良廷因咳嗽、發(fā)燒住院,,被診斷為重癥肺炎,。劉文瀾幾天后因腦梗摔倒,也進了護理院,。在陳良廷去世前一周,,一家三口還去公園看了櫻花。陳造容曾告訴父母,,疫情結束后一定帶他們去淮海路紅房子吃西餐,,慶祝他們快要到來的結婚70周年。